台灣民眾黨
此条目和新闻动态相关。 |
台灣民眾黨 | |
|---|---|
台灣民眾黨标志 | |
| 英語名称 | Taiwan People's Party[1] |
| 简称 | 民眾黨(TPP) |
| 主席 | 黃國昌 |
| 秘書長 | 周榆修 |
| 副秘書長 | 許甫 黃成峻(代理) 謝泊泓(代理) |
| 中央評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 李偉華 |
| 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 | 黃國昌 |
| 立法院黨團副總召 | 張啓楷 |
| 立法院黨團幹事長 | 陳昭姿 |
| 發言人 | 吳怡萱 李有宜 張彤 |
| 创始人 | 柯文哲 |
| 成立 | 2019年8月6日 |
| 总部 | |
| 智庫 | 中央政策會 |
| 青年组织 | 民眾黨青年部 |
| 党员 (2025年8月10日) | 32,546[2] |
| 意識形態 | 社会自由主義[3] 公民民族主义[4] 台灣本土主義[5] 菁英主義[6] 民粹主義[7] (爭議[註 1]) 統獨議題: 九六共識[11] 一五新觀點[12][13] 大帐篷[14] |
| 政治立場 | 中間偏左[15] |
| 官方色彩 | 青色[16] 白色 |
| 党歌 | 《Restart》 |
| 總統 | 0 / 1 |
| 立法委員 | 8 / 113 |
| 直轄市長 | 0 / 6 |
| 直轄市議員 | 7 / 377 |
| 縣市長 | 2 / 16 |
| 縣市議員 | 9 / 533 |
| 鄉鎮市區長 | 0 / 204 |
| 鄉鎮市區民代表 | 17 / 2,139 |
| 村里長 | 14 / 7,748 |
| 教育組織 | 國家治理學院 |
| 选举标志 | |
| 官方网站 | |
| tpp | |
| 中華民國政治 政党 · 选举 | |
| ||
|---|---|---|
台灣民眾黨(英語:Taiwan People's Party,縮寫TPP),簡稱民眾黨[17][18][19][20],中華民國政黨,於2019年由柯文哲等人成立[21][22][23]。黨名啟發於蔣渭水、林獻堂等人於1927年創立之臺灣民眾黨,為目前臺灣最具影響力的第三勢力政黨之一。
成立隔年即在第十屆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58萬餘票,取得5席全國不分區立委並成立立法院黨團。2022年九合一選舉中當選新竹市和金門縣首長及14席議員;2024年在第十一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取得8席立法委員,在泛藍政黨中國國民黨和泛綠政黨民主進步黨皆未取得過半席次狀況下,成為國會第三大黨[24]。
歷史
前身

民眾黨創黨主席柯文哲原為醫學教授、臺大醫院醫師,2006年因專業背景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5],在2011年支持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26]。2014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在比對民調後禮讓柯文哲代表在野聯盟參選臺北市市長[27]。柯文哲當選後與其市府團隊被外界稱為「白色力量」[28][29][30][31]。
2018年九合一選舉之際,許多參選人想找柯文哲站台爭取曝光度[32],柯文哲發行「柯P認同卡」,表示將支持認同其16項政治理念並簽署的候選人[33]。包含民國黨[34]、親民黨、時代力量及無黨籍等非藍綠兩大陣營候選人[35][36]。當時共49名簽署,加上3名未簽但表態支持的候選人,然而僅5人當選[37],且只有少數簽署人日後與民眾黨合作或加入[註 2][38][39][40],被認為是失敗的組織戰[41]。最終,柯文哲主打「超越藍綠」、強調「改變成真 持續發生」[42],獨立參選並以微小差距成功連任臺北市市長[43]。
創立政黨
部分媒體認為,柯文哲需要組黨最關鍵的理由,就是帶領台灣脫離統獨爭議、藍綠二分法的政治生態[44]。組黨的急迫性,也在於政治突圍藍綠夾殺[44]。回歸以民為本的民主政治,以全面執政為目標[44]。2019年7月,當時蔡英文韓國瑜競選總統,柯文哲認為要想出不一樣的選法[45]。部分媒體認為有意籌組新政黨,作為參選總統的基礎[46][47]。8月1日,柯文哲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組黨理念:「以臺灣為名、以民眾為本,我們希望臺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民眾」[48],黨名「台灣民眾黨」[49],中英文分别簡稱為「民眾黨」、「TPP」[50]。
2019年8月6日,民眾黨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創黨成立大會,創黨黨員總計111人[51]。其政黨主要精神:「喚醒台灣人的政治覺醒、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責任」[52][53][54],柯文哲被推舉為黨主席[18]。8月23日,經內政部審核通過[55]。9月11日,黨徽評選為「眾」字,由許智偉設計[56]。9月15日,民眾黨官網於晚上9時上線,開放申請入黨[57]。9月18日,民眾黨政治獻金專戶啟用[58]。9月至11月,陸續公布2020年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59][60][61]。12月11日,競選歌曲《Restart》公布[62][63]。
政黨發展
黨務發展
柯文哲時為臺北市市長,尚須專注市政,無暇黨務[64]。2020年8月,邀請前移民署長謝立功(原國民黨籍)接任民眾黨秘書長,協助黨內調和鼎鼐[65]。7月開始,各縣市陸續成立黨部[66]。12月,首度舉行黨代表選舉,透過線上票選選出100位民眾黨代表[67][68]。由於前任黨主席柯文哲捲入政治事件請辭黨主席,故黨中央依照黨規進行補選事宜,並有黃國昌與蔡壁如兩人登記參選。2025年2月15日,台灣民眾黨黨主席補選結果出爐,確定由黃國昌勝選。
立院發展

台灣民眾黨在第十屆立委選舉取得立法院不分區5席,可成立黨團,且超越時代力量成為立院第三大黨,柯文哲勉勵為未來執政建立基礎[69]。當時民進黨團在立法院席次過半,立委蔡壁如、總召賴香伶尋求組成「在野大聯盟」,但沒有成功[70]。
賴香伶擔任黨團第一至二期黨團總召、邱臣遠擔任第三至八期黨團總召(也是民眾黨首度當選委員會召委的立委[71]),與立委張其祿、高虹安、蔡壁如等五人先後被公督盟評為優質立委[72][73],部分被口袋國會評別過五星、四星好評[74][75]。2022年5月2日黨團成立「防疫服務小組」,提供民眾所需的防疫知識及疫情最新動態[76][77],而且率先要求蔡英文政府公布「3+11」會議記錄[78]。10月至12月,蔡壁如因為論文涉抄襲事件辭去立委職務[79],高虹安當選市長解除立委職務,由吳欣盈跟陳琬惠遞補席次[80][81]。
地方發展

2020年6月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成功,8月補選,吳益政代表民眾黨(保留親民黨籍)參選,但敗給民進黨陳其邁與國民黨李眉蓁,得票率4.06%[82]。2021年12月26日,花蓮縣秀林鄉鄉代會11名鄉民代表中有5名加入民眾黨,依規定成立「秀林鄉代會黨團」,此為民眾黨第一個亦是2022年九合一選舉前唯一的地方黨團[83]。
2022年九合一選舉,柯文哲接班人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無黨籍名義)落選,桃園賴香伶、宜蘭陳琬惠全軍覆沒[84]。然而高虹安獲藍白選民支持當選新竹市市長,台北市也有4席議員當選,可成立台北市議員黨團。全台灣合計14位議員當選。無黨籍當選的金門縣縣長陳福海於2023年4月稱,早在選舉前已經加入民眾黨,民衆黨首度插旗離島,在地方執政縣市增加一席[85]。
參選總統

2022年12月25日柯文哲卸任臺北市長,專注整頓黨務[86]。2023年1月3日,前北市府涉外事務總監周台竹接任民眾黨秘書長[87]。14日召開第二屆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88]。4月3日,召開選舉決策委員會,提出恢復立院閣揆同意權、總統到立法院備詢等政見,競選口號為「聯合政府,團結台灣」、「台灣自主,兩岸和平」[89][90],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分別於4月及10月率團訪美[91][92]。7月20日,民眾黨籍立委吳欣盈受歐洲議會邀請參與公聽會,探討台歐貿易投資[93]。7月16日,柯文哲與民眾黨立院黨團參與黃國昌、陳之漢發起的716大遊行活動,支持司法正義、居住正義[94][95]。
8月30日,民調顯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處於領先[96]。柯文哲需要跟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及參選人侯友宜藍白合作以及獨立參選人郭台銘合作,「團結可團結的力量」。早在5月,柯文哲認為兩黨政策分歧,需要討論細節[97]。10月至11月多次討論,在立委選舉的部分議題達成共識,總統候選人選仍有分歧[98]。國民黨希望侯柯配[99],郭台銘希望郭柯配[100]。柯朱二人討論許多方案[101][102][103],在前總統馬英九見證下採內參民調對比[104][105][106]。由於民調解釋出現爭議,藍白最終在君悅會談破局[107][108]。同月前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退出時力並加入民眾黨,獲提名為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109]。
2024年總統選舉,柯文哲以369萬票落選[110],但民眾黨在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區獲得304萬餘票而獲配8席立法委員,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111][112]。
國會改革

立院部分,方針為主動提出法案及政策主張[113],重心放在推動改革法案[114]。黃國昌任民眾黨團總召,與黨內8席立委推出國會九大領域優先法案與增列法案[115]。2月底,與國民黨團建立溝通管道,黃珊珊與洪孟楷負責聯繫[116]。3月中,將卸任的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與柯文哲會晤,希望合推勞保年金改革、提升國防預算等法案[117],而賴清德上任總統後未有後續溝通[118]。4月至5月,立法院發生多次爭議與表決大戰[119][120][121][122],在國會改革五法遇到更大阻礙,仍於5月28日三讀通過。7月30日陳昭姿與民進黨范雲擔任IPAC台灣會員共同主席[123]。
黨務部分,民眾黨主張「扮演忠誠在野黨的角色」[124]。核三廠一號機於7月底除役[125],4月27日舉辦《台灣能源發展路徑與轉型論壇》討論用電問題[126][127]。5月19日草根決心行動遊行,監督民進黨與隔日上任的總統賴清德確實實踐政見[124]。
拓展地方
地方部分,重點佈防地方陸戰[註 3][128][129][130]。2024年2月新任秘書長周榆修投入組織和陸戰[131],推動議員及里長培訓[132]。2月21日調整組織加強對地方、青年的連結,以及輿論應對[133]。4月,麥寮鄉補選主打全黨挺林宜豊但競選失敗[134]。同月底,啟動第三代計畫,培養青年成員接棒如黃瀞瑩、陳世軒等人[135]。5週年黨慶在高雄,宣示要深耕中南部[136]。
陷入爭議

2024年7月起,民眾黨爆發多項爭議與醜聞,包含時任新竹市長高虹安因貪汙遭判刑停職後宣布退黨[138];黨主席柯文哲遭指控向監察院申報的總統選舉政治獻金與實情不符,並與多間公司間有不當連結。黨中央暫停其競選總幹事黃珊珊黨權三年[139]。柯文哲台北市長任內涉及弊案如京華城案[140]、市場改建案等一一浮現。[141]柯文哲因政治獻金案請假3個月自請調查,不久後即因京華城案被羈押[142]。部分藍營與民眾黨認為京華城案中檢調[143][144][145]、部分媒體與執政黨及政治人物處理方式出現爭議[146][147][148][149]。柯文哲不抗告,並請檢方窮盡一切調查義務,會盡力配合[150],唯逮捕後多次拒絕應訊[151][152]。9月8日起,民眾黨號召集會,要求司法正義、程序正義,並在全台各地宣講[137][153]。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柯文哲挑戰兩黨制失敗[154]。8月底民調分析民眾黨支持者流失[155][156],但9月中民調林濁水認為民眾黨鐵粉潰散卻增生力軍[157]。
2024年12月柯文哲遞交黨主席辭職聲明給秘書長周榆修,但未獲黨內接受[158]。柯文哲交保後,2025年1月1日親自招開擴大中央委員會議,會議中正式請辭並讓時任立委黃國昌代理[159]。後於2月15日舉行黨主席補選,代理主席黃國昌擊敗前立委蔡壁如勝選,19日就任黨主席[160][161][162]。
2025年8月30日,民眾黨在未獲得路權許可的情形下,於臺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行「司法改革、公民走讀」活動聲援柯文哲,並行經位於集會遊行禁制區的總統官邸[163],被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認定違反《集會遊行法》並舉牌制止[164],雙方發生衝突[165]。
政治理念
- 核心理念:「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共融社會,國家治理」[166]
- 決策三原則:「民意、專業、價值」,作為政府應秉持的施政準則[166]:
- 從政守則:「清廉、勤政、愛鄉土」[166]
- 遵守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166]:
- 總結:可用「理性、務實、科學」、「民意、專業、價值」、「執行力」貫穿。
國防外交議題
- 主張「台灣自主、兩岸和平」[168],維持現有的民主、自由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169]。贊成九六共識,國民決定自己的國家元首[170]。
- 兩岸關係以五個互相與對岸互動:「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到「互相諒解」[169][171],並以「可以合作的時候合作,須要競爭的時候競爭,必須對抗的時候還是要對抗」為原則[13]。
- 國防自主,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3%[172]。強化軍事訓練「備戰而不畏戰,能戰而不求戰」[173]。完善兵役改革,志願役主、義務役副(役期一年)[174][175]。
- 外交多元,援外透明務實,強化城市外交[176]。建立美日台三邊安全對話平台,穩定台歐貿易[176]。兩岸經貿需法制化、正常化[177][178]。積極加入CPTTP跟RCEP等區域組織[179]。
政治立場
政治光譜與意識型態
台灣民眾黨主張擺脫意識形態,理性務實科學執政[180],在台灣統獨兩極的傳統政治上較難被歸類[181]。
民眾黨接近「當代自由主義」,對於社會福利方面相當著重。其黨派之政治理念以尊重現有體制為原則,用較溫和的方式著手改革,以施政效益為最終導向[3]。前黨主席柯文哲主張「公民民族主义」[182],即民族的基礎在於人們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政治制度跟生活方式[183],公民群體參與公共事務[184]。
兩岸關係
民眾黨自詡為本土派政黨[185],且調適與傳承台灣本土文化與中華文化[186]。認同九六共識,以主權國家的人民決定自己的國家元首[170]。在兩岸關係主張「台灣自主、兩岸和平」,與對岸互動以五個互相及「可以合作的時候合作,須要競爭的時候競爭,必須對抗的時候還是要對抗。」為原則[169][13],維持台灣現有狀態的民主、自由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美國台籍政治學者葉耀元認為民眾黨屬於大帐篷政黨,在碰觸各種議題時又採用不同聲音與觀點[14]。
政黨印象與重要性
美國政治社會學者戴雅門認為,2024年總統選舉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獲得23.79%的得票率,意味著台灣面臨政黨重新洗牌[187]。部分媒體認為,「柯文哲形象」(詳見柯文哲市府)符合蔣經國時代技術官僚群體所代表「利益無涉」的政治想像[188][189]。部分媒體認為,一般民眾對柯文哲認知的平均值、乃至於柯文哲平時的政策發言,在兩岸政策或其他政策上大多都是在藍綠兩黨中間,也因此給了第三黨崛起並訴諸打倒建制派泛綠泛藍的機會[19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認為「傳統的意識形態的對立,傳統的一些價值的爭吵,可能已經逐漸逐漸要成為過去。」[191]
個人與民眾
不過,美國學者戴雅門與夏明認為,民眾黨還不是成熟的政黨,不能單靠具有個人魅力的領袖來續存[192]。這也反映在2024立委選舉區域立委席次(蔡壁如、李有宜、邱臣遠、賴香伶、陳琬惠等等人)抱蛋情況;不分區立委政黨票,部分媒體也認為黃珊珊(親民黨)、黃國昌(前時代力量黨主席)與陳昭姿(前一邊一國行動黨發言人)等人僅協助整合既有游離票跟第三勢力選票,尚未能拉走藍綠更多政黨票[190][193]。4年後「民眾」能否超越「個人」,將會是民眾黨最大挑戰[192][194]。
政黨文化

大社會調查中心公布2024政黨品牌研究結果,其中認為民眾黨具有改革、制衡的正面形象,然而大選期間變卦行為讓民眾感覺善變、混亂。政大教授鄭自隆認為:「民眾黨正面認知多於負面,而負面認知也屬瑣碎,屬成長期品牌」。民進黨籍政治人物林濁水說:「民眾黨最大問題在於混亂,充滿各路人馬,但政黨一定要有共同價值觀和理念,才會政策的延續性。」[195]
小草
部分民眾黨支持者以「小草」自稱[196]。民眾黨支持者主要希望成為「疾風勁草」、「傳統政治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197]。民眾黨對基層培養期望「讓小草變森林」[198],時常舉辦「青年眾議匯聚論政座談會」,前黨主席柯文哲、秘書長周榆修直接與支持者溝通[199]。此外還有「小草陸戰隊」、「小草聯盟」等支持者組織[199]。
選民基礎

民眾黨支持者主要來源是青壯年、高學歷與中間選民,對統獨意識型態的立場比較沒有那麼強烈[199][200]。在政治獻金案、京華城案後民調滑落[156],在民調分析上台灣民眾黨支持者之立場也傾向支持中國國民黨,並且不支持民主進步黨。[201]
選民流向
美國中籍自由派學者夏明認為2024年總統選舉柯文哲能吸引到30歲以下年輕人的選票與支持;25%投票給柯文哲的人都反對藍綠,也因為柯文哲個人魅力投票給他[194]。柯文哲在藍綠夾殺中取得26%得票率,是繼2000年無黨籍宋張配獲36.84%之後,歷屆總統選舉非藍綠得票率第二高者[202]。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分析,此次民進黨得票率較上次減少約18%,選票可能流向了柯文哲[203]。世新大學教授江岷欽認為「所以這也看得出來年輕人關心自己的未來,那他們把他們的未來跟希望,寄託在柯文哲身上寄託在民眾黨身上。」[191]
選民分析
台灣民調專家張進逸認為,民眾黨的支持者並非淺藍或淺綠,而是一群對政治有更高期待,想要嘗試不同選擇的年輕族群[187]。張進逸認為這些選民對於政黨的認同還未形成,所以當柯文哲讓他們相信,國民兩黨都很爛時,他願意做出「比較不同的選擇」,進而支持民眾黨和柯文哲[187]。而新竹縣市,東海大學教授沈有忠和張進逸都分析,柯文哲本身是新竹人,和新竹有地緣關係。張進逸進一步分析,近年因半導體產業等科技業有大量年輕人遷入,且這群選民的特性是高學歷、高收入、高社經地位,通常會更願意接受新的政黨和政治人物[187]。吳典蓉則認為民眾黨支持者多數是統獨光譜的中間地帶,他們最在乎的是執政者清廉勤政及資源的公平分配[204]。
美國學者戴雅門認為,民眾黨除了個人主義,也具有「民粹」特質,許多投票給柯文哲的年輕選民認為傳統政黨辜負了他們,認為社會需要新的變革[187]。但他認為民眾黨與美國、歐洲極左、極右的民粹政黨不同,民眾黨屬於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派民粹主義。柯文哲雖然對兩黨與內政多有批評,但因他並未煽動種族歧視、或者極端民族主義去攻擊移民,戴雅門不認為柯文哲是「反民主」的政治人物[9][194][192]。
未來走向
吳典蓉也認為民眾黨選民不會成為反體制或反民主的民粹力量,但也因此難有意識形態的鐵桿支持者,只要兩大黨開始走向改革之路,就有可能爭取到民眾黨的支持者[204]。部分媒體也認為,面對三黨不過半的國會時,民進黨與國民黨可能需要透過兩岸政策以外的國內議題(社會福利等)或是媒體輿論來進一步夾殺民眾黨爭取游離選票[190];或是刻意矮化打壓,因為只要選制不變,時間就站在既成勢力的兩大黨,選個幾次民眾黨就自動泡沫化[204]。而處於成長期的民眾黨也需要建立起明確的制度、成功地向當初支持它的選民實現承諾,才能夠讓這些選民成為未來穩定的核心支持者[190]。
黨際互動
互動原則
民眾黨主張政黨和解[168],超越藍綠意識形態惡鬥[206]。理性監督執政者改善施政[205],務實國會認真問政與地方服務的工作,且政治理念需與民意結合,「心存善念,盡力而為」,達到台灣整體利益及民眾最大福祉[205]。民眾黨與其他政黨合作模式,主要看政策議題,從不同的議題來決定跟誰合作。吳欣盈提到柯文哲強調:「民眾黨必須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207]。
民眾黨團主張跟各黨團保持良好互動[208],且「就事論事,該合作的時候,當然可以合作」[208]。2024年4月表示民眾黨團端視民進黨團、國民黨團提出法案內容而參與討論及表決,或因程序問題不參與表決[209][210]。2024年5月23日,改變策略為先提出法案及政策主張,再看藍綠誰要跟,盼藉此建立民眾黨主體性和主動性[113]。
樞紐地位
2024年總統選舉及立委選舉後,柯文哲與民眾黨在選民偏好順序組態的基礎上,居於樞紐地位。如果有一位候選人能在配對 PK 時擊敗所有的其他候選人可被稱為孔多塞贏家[211]。美國學者夏明認為,民眾黨8個不分區立委,未來4年在立法院可扮演關鍵角色,但觀察許多民主國家就能發現,兩大黨輪流執政的狀況很普遍,因此民眾黨要能夠更長遠生存,就得尋求政黨合作如藍白合作或綠白合作[194]。
實際互動過程
早在2020年立委選舉後,民眾黨團立委蔡壁如與總召賴香伶就尋求組成「在野大聯盟」,但沒有成功[70]。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持開放態度,但應先從議題合作開始,建立信任再研究是否組盟[212][213][214]。時力黨團總召邱顯智質疑與國民黨聯盟的空間,也不清楚民眾黨立場,就事論事即可[215][214]。無黨籍立委林昶佐批評民眾黨沒有清楚的國家理念,不同意合作[214]。
2024年立委選舉後,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法案推動很重要,期望民眾黨團和國民黨團有機會合作[208]。2024年2月底,柯文哲率民眾黨團三長黃國昌、黃珊珊與幹事長吳春城與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書記長洪孟楷、首席副書記長林思銘等三長達成合作,其中黃珊珊與洪孟楷建立直接溝通管道[116]。3月中,即將卸任的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邀請柯文哲到總統府會晤,希望就一些法案與民眾黨合作[205],但5月上任的民進黨籍總統賴清德仍然沒有派人來接觸[118],而民進黨團自2月以來持對立態度[119]。
4月至5月,立法院發生多次爭議與表決大戰[119],國眾兩黨與民進黨更在國會改革五法表決有更大衝突[119],5月28日三讀通過國會改革五法。
2025年4月,檢調偵辦罷免幽靈連署案,大規模搜索國民黨地方黨部,約談罷免民進黨立委團體,多名幹部羈押禁見。4月22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黃國昌舉辦在野領袖峰會,聚焦在「美國關稅戰對台灣之衝擊影響」、「司法正義與民主之捍衛」及「把民主還給台灣」(反獨裁),團結在野力量[216]。

2025年7月26日,大罷免第一批次投票藍白全部否決。27日,陳昭姿提出綠白合3條件。28日黃國昌說明只要是福國利民法案,樂於朝野各政黨合作[217]。
組織架構
台灣民眾黨起初為柔性政黨,允許雙重黨籍[19],後改為黨務主管不得擁有雙重黨籍[218]。組織架構朝向去中心化、扁平化、E化發展,以網路建構組織[136]。
中央黨部

依據黨章規定,民眾黨中央黨部(主事務所)設於臺北市。黨務組織體系以黨員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會則為其下屬的常設執行機關,由中央委員會管理其餘下屬黨務部門。
- 組織架構圖
| 黨員代表 大會 | |||||||||||||||||||||||||||||||||||||||||
| 中央評議 委員會 | 主席 | 中央 委員會 | |||||||||||||||||||||||||||||||||||||||
| 秘書長 | |||||||||||||||||||||||||||||||||||||||||
| 副秘書長 | |||||||||||||||||||||||||||||||||||||||||
| 秘書 行政部 | 組織 發展部 | 社會 發展部 | 青年部 | ||||||||||||||||||||||||||||||||||||||
| 文宣部 | 新聞 輿情部 | 國際 事務部 | 政策會 | 國家治理 學院 | |||||||||||||||||||||||||||||||||||||
- 黨員代表大會
黨員代表大會為黨內最高權力機關,每年至少召開一次, 必要時由黨主席或黨員代表連署召開臨時會。
職權包含章程訂定及修正、重大人事選舉(主席由黨員直選,部分黨務主管由主席任命)、政黨之合併解散、年度決算與黨務報告等。
- 黨主席
黨主席一人對外代表民眾黨,由黨員直接投票產生,具有秘書長、副秘書長及黨部部門主管的人事任命權。
- 中央委員會
中央委員會為黨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每季至少召開一次。 由當然委員、指定委員(由主席指定)和票選委員組成。
職權包含執行黨務、研擬章程修正案、研訂該政黨各項法規、年度預算,以及通過地方黨部人事、公職候選人提名。
- 中央評議委員會
中央評議委員會為黨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每季至少召開一次,由黨員代表大會推舉委員產生。職權包含解釋章程、審議入黨申請、調查黨員違紀行為與裁決處分,黨員及外部人士可透過獨立管道申訴,由中評會審議與裁決。
- 秘書行政部
總管行政業務
- 組織發展部
- 管轄各直屬委員會與地方黨部及組織
- 直屬委員會[219]
- 婦女委員會
- 陸籍新住民委員會
- 外籍新住民委員會
- 原住民族委員會
- 客家發展委員會
- 交通事務委員會
- 創新創業委員會
- 世界台商事務委員會
- 大陸台商事務委員會
- 大陸事務委員會
- 法律及危機應對委員會
除此之外,中央委員會還下轄社會發展部、青年部、文宣創意部、新聞輿情部、國際事務部、政策會、國家治理學院等部門。
- 中央黨部主任委員
| 職位 | 姓名 |
|---|---|
| 主席 | 黃國昌 |
| 秘書長 | 周榆修 |
| 副秘書長 | 許甫 黃成峻、謝泊泓(代理) |
| 中央委員會[220] | |
| 當然委員 | 黃國昌、張啟楷、陳昭姿、邱臣遠、張志豪 |
| 指定委員 | 林富男、許瑞宏 |
| 票選委員 | 林昭印、許正憲、陳世軒、江和樹、蔡壁如、李彥慶、黃瀞瑩、葉國文、張凱鈞 |
| 中央評議委員會[221][222] | |
| 主任委員 | 李偉華 |
| 副主任委員 | 林韋銘、陳宥丞、詹喬茵 |
| 委員 | 簡幸甫、廖志杰、劉家榮 |
| 黨務主管[223][224] | |
| 秘書行政部 | 主任:阮庭蓁 副主任:蔡君婷 |
| 組織發展部 | 主任:黃成峻 副主任:吳士廉、李嘉雯 |
| 社會發展部 | 主任:張清俊 副主任:曾鼎文、林志學 |
| 青年部 | 主任:劉昱鴻 |
| 文宣部 | 主任:李頂立 副主任:葉郁慧 |
| 新聞輿情部 | 主任:吳怡萱 |
| 國際事務部 | 主任:林子宇 副主任:廖偉宏 |
| 民調中心部 | 主任:謝泊泓 |
| 政策會 | 執行長:賴香伶 |
| 國家治理學院 | 主任:翟本喬 |
地方黨部
- 地方黨部主任委員
| 職務 | 姓名 | 備註 |
|---|---|---|
| 臺北市黨部主任委員 | 周榆修(代理) | 前任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 現任民眾黨秘書長 |
| 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 | 周台竹 | 前任民眾黨秘書長 |
| 桃園市黨部主任委員 | 高宇彥 | |
| 臺中市黨部主任委員 | 陳清龍 | 現任台中市議員 |
| 臺南市黨部主任委員 | 顏耀星 | 前任國大代表 |
| 高雄市黨部主任委員 | 劉家榮 | 現任民眾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 |
| 基隆市黨部主任委員 | 楊恕人 | 現任民眾黨黨代表 |
| 新竹縣市黨部主任委員 | 邱臣遠 | 現任新竹市代理市長 |
| 苗栗縣黨部主任委員 | 賴香伶 | 前任立法委員 現任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 |
| 彰化縣黨部主任委員 | 溫宗諭 | 現任彰化縣總工會秘書長 |
| 南投縣黨部主任委員 | 麥玉珍 | 現任立法委員 |
| 雲林縣黨部主任委員 | 林淑芬 | 前任雲林縣議員 |
| 嘉義縣市黨部主任委員 | 張啓楷 | 現任立法委員 |
| 屏東縣黨部主任委員 | 林育先 | |
| 宜蘭縣黨部主任委員 | 陳琬惠 | 前任立法委員 |
| 花蓮縣黨部主任委員 | 張天民 | |
| 臺東縣黨部主任委員 | 謝嘉銘 | 現任台東縣室內裝修商業同業公會監事 |
| 澎湖縣黨部主任委員 | 蕭越 | |
| 金門縣黨部主任委員 | 吳嘉獎 | 現任金門縣觀光協會理事長 |
| 連江縣黨部服務處主任 | 簡俊德 | 現任民眾黨黨代表 |
財務狀況
民眾黨的會計年度採曆年制,會計基礎採權責發生制,其他財務事項均依政黨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 主要收入有:
- 黨費,創黨初期不收黨費[20],創黨兩年後改為常年黨費為新台幣500元,而一次繳納一萬元者,即為終身黨員[225]。
- 依法收受之政治獻金與小額捐款,例如2024年立委選戰小額募款500萬計畫[226]。
- 政黨補助金,以中選會最後公布2024大選結果而定,臺灣民眾黨獲3,040,615票,每年可獲得約為1億5,201萬元補助。
- 政黨為宣揚理念或從事活動宣傳所為之出版品、宣傳品銷售或其權利授與、讓與所得之收入。例如透過木可好店出售潮流服飾、小物如筆記本毛巾、精品錶、莊園咖啡等商品[227],相關夥伴商店協助募款[228]。
- 募款分擔金:黨職、公職人員年度職務分擔金,即募款責任額[229][230]。例如:縣市長負責50萬、票選中央委員負責50萬、不分區立委負責120萬、黨主席負責150萬[231]。該年度3月31日前須繳清,未繳齊者按規定處置停權[232]。
- 主要支出有:
- 黨務支出、黨工薪資與捐贈推薦之公職候選人競選費用。
媒體
| 民眾之聲 | |||||||
|---|---|---|---|---|---|---|---|
| YouTube 资料 | |||||||
| 頻道 | |||||||
| 創辦人 | 臺灣民眾黨 | ||||||
| 活躍年代 | 2019年8月16日至今 | ||||||
| 類型 | 政治頻道 | ||||||
| 訂閱量 | 31.1萬 (截至2024年7月21日) | ||||||
| 總观看量 | 99,587,293次 (截至2024年7月21日) | ||||||
| |||||||
更新于2024年6月30日 | |||||||
《民眾之聲》是為了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而於2019年成立的YouTube頻道。當時民眾黨剛剛成立,其立委候選人多為政治素人,普遍不被看好,聲量並不高,較少被邀請到被邀約上政論節目。柯文哲由時任文宣部主任柯昱安經營此平台[233],每周一到五晚上進行直播,黨內區域立委參選人輪番上節目[234][235]。另有Podcast頻道《大眾臉》。
柯文哲在網路平台的橫軸上推出「網紅聯播」的合作模式,串連多個YouTube頻道一起聯播柯文哲的廟口開講或記者會等競選活動[236][237][238]。然而部分挺柯自媒體頻道如《我家阿北啦TV》、《柯粉俱樂部》等被YouTube移除,《我家阿北啦TV》最終重新設立[239]。
民眾黨一些政治人士如黃國昌、黃珊珊、黃瀞瑩、吳怡萱等人也經營YouTube頻道與友善民眾黨的YouTuber們維持民眾黨聲量,其中柯文哲的個人YouTube頻道訂閱率已達114萬[240]。而2024年總統選舉期間,柯文哲建立《KPTV》於柯文哲的個人YouTube[241]。2024年4月10日成立《柯P揪時在》節目[242]。
現任公職人員
中央公職人員

202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後,台灣民眾黨團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24]。且不分區立委有兩年條款,任期到後請辭由後續不分區名單遞補,8名不分區立委都有簽署2年任期切結書[243]。
立法院立法委員
| |||||
| 黨團職務 | 肖像 | 姓名 | 選區 | 立法院常設委員會 | 責任區 |
|---|---|---|---|---|---|
| 總召集人 | 黃國昌 | 全國不分區及 僑居國外國民 立法委員選舉區 |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 新北市、宜蘭縣 | |
| 副總召集人 | 張啓楷 | 經濟委員會 | 嘉義縣市、彰化縣、雲林縣 | ||
| 幹事長 | 陳昭姿 | 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 | 新竹縣市、苗栗縣 | ||
| 成員 | 黃珊珊 | 財政委員會 | 臺北市、基隆市 | ||
| 麥玉珍 | 內政委員會 | 臺中市、南投縣 | |||
| 林國成 | 交通委員會 | 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 | |||
| 林憶君 |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 | 花蓮縣、臺東縣、金門縣 | |||
| 劉書彬 |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桃園市、澎湖縣、連江縣 | |||
地方公職人員
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後,台灣民眾黨共有新竹市高虹安及金門縣陳福海(原無黨籍身分[244])兩人當選地方首長[245][246]。

縣市議員部分,陸續成立黨政團,或是參與其他黨政團:
- 組成臺北市民眾黨黨團(4席)、新竹市新聯線聯盟政團(2席+3席無黨籍+2席國民黨籍)[247]
- 新北市議員(1席)參加新北市無黨團結聯盟黨團[248]。
- 臺中市議員(2席)分屬無黨聯盟次團(1席+2席無黨籍)與超黨派次團(1席+2席無黨籍)[249]。
縣(市)長
| |||
| 職稱 | 肖像 | 姓名 | 備註 |
|---|---|---|---|
| 新竹市代理市長暨副市長 | 邱臣遠 | 原市長高虹安因故遭到停職處分[250],由副市長暫代。 | |
| 金門縣縣長 | 陳福海 | ||
副縣(市)長
| |||
| 職稱 | 肖像 | 姓名 | 備註 |
|---|---|---|---|
| 基隆市副市長 | 邱佩琳 | ||
縣(市)政府局處長
| |||
| 職稱 | 肖像 | 姓名 | 備註 |
| 新竹市政府民政處處長 | 施淑婷 | ||
| 新竹市政府勞工及青年處處長 | 吳達偉 | ||
縣(市)政府發言人
| |||
| 職稱 | 肖像 | 姓名 | 備註 |
| 新竹市政府發言人 | 楊寶楨 | ||
直轄市議員
| ||||
| 直轄市 | 姓名 | 肖像 | 選區 | 備註 |
|---|---|---|---|---|
| 臺北市 | 黃瀞瑩 | 第一 | 臺北市議會台灣民眾黨黨團 | |
| 陳宥丞 | 第二 | |||
| 林珍羽 | 第四 | |||
| 張志豪 | 第六 | |||
| 新北市 | 陳世軒 | 第三 | 新北市議會無黨團結聯盟黨團 | |
| 臺中市 | 陳清龍 | 第四 | 臺中市議會超黨派次團[249] | |
| 江和樹 | 第十三 | 臺中市議會無黨聯盟次團[249] | ||
縣(市)議員
| ||||
| 縣市 | 姓名 | 肖像 | 選區 | 備註 |
| 新竹縣 | 林碩彥 | 第一 | ||
| 新竹市 | 宋品瑩 | 第一 | 新竹市議會新聯線聯盟政團 | |
| 李國璋 | ||||
| 彰化縣 | 吳韋達 | 第一 | ||
| 張雪如 | 第四 | |||
| 雲林縣 | 陳乙辰 | 第三 | ||
| 南投縣 | 簡千翔 | 第一 | ||
| 花蓮縣 | 傅國淵 | 第一 | ||
| 臺東縣 | 陳宏宗 | 第四 | ||
鄉(鎮、市)民代表
| |||
| 縣市 | 鄉鎮市 | 姓名 | 選區 |
|---|---|---|---|
| 新竹縣 | 寶山鄉 | 鍾嘉祐 | 第一 |
| 竹北市 | 游雅婷 | 第二 | |
| 竹東鎮 | 吳俊民 | 第四 | |
| 苗栗縣 | 通霄鎮 | 繆宗翰 | 第一 |
| 三義鄉 | 古子峯 | 第二 | |
| 彰化縣 | 福興鄉 | 黃怡雯 | 第三 |
| 田尾鄉 | 張勝彬 | 第四 | |
| 田尾鄉 | 劉美蘭 | 第一 | |
| 社頭鄉 | 邱湧錩 | 第一 | |
| 南投縣 | 仁愛鄉 | 林瑞祥 | 第四 |
| 屏東縣 | 潮州鎮 | 林耀宗 | 第一 |
| 宜蘭縣 | 礁溪鄉 | 莊漢銘 | 第一 |
| 花蓮縣 | 吉安鄉 | 楊靖妍 | 第三 |
| 花蓮市 | 許願神 | 第三 | |
| 花蓮市 | 蔡翼陽 | 第一 | |
| 秀林鄉 | 王則元 | 第一 | |
| 澎湖縣 | 馬公市 | 莊國輝 | 第二 |
村(里)長
| |||
| 縣市 | 鄉鎮市區 | 姓名 | 選區 |
|---|---|---|---|
| 臺北市 | 中山區 | 吳美瑩 | 正得里 |
| 桃園市 | 平鎮區 | 彭士益 | 福林里 |
| 新竹市 | 北區 | 蔡頴德 | 客雅里 |
| 香山區 | 蔡志堅 | 樹下里 | |
| 東區 | 黃建廷 | 復興里 | |
| 臺中市 | 沙鹿區 | 陳永祥 | 六路里 |
| 王愷 | 南勢里 | ||
| 彰化縣 | 彰化市 | 洪英宭 | 成功里 |
| 員林市 | 張仕穎 | 三義里 | |
| 臺南市 | 東區 | 陳良濱 | 裕農里 |
| 宜蘭縣 | 壯圍鄉 | 葉慶文 | 新南村 |
| 澎湖縣 | 馬公市 | 楊嘉鵬 | 長安里 |
參與的主要選舉
總統副總統選舉
| 選舉 | 總統候選人 | 副總統候選人 | 得票率 | 得票數 | 當選 |
|---|---|---|---|---|---|
| 2024年·第16任 | 柯文哲 | 吳欣盈 | 26.46% | 3,690,466票 | 無 |




在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民眾黨推出柯文哲與吳欣盈,主張理性、務實、科學2022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以臺北市政績強調執行力[251],提出許多政見如公平正義(例如「居住正義」[252])、兩岸關係主打「五個互相」[253]、「可合作就合作,該競爭就競爭,必須對抗還是要對抗」[13],以及「司法改革」、「稅制改革」、「主權基金」[254]、「年金與福利改革」、「壯世代計畫」等等政見[255][256]。柯文哲得到黃國昌、陳之漢及眾多自媒體、YouTuber支持,並以黃珊珊任競選總幹事。為了提升鄉鎮親切度,其支持者舉辦「扛阿北守台灣」活動,台灣南北來回徒步一千公里[257][258]。藍白合事件後為了排除部分傳統媒體封殺,自製節目KPTV維持宣傳管道[241],柯文哲YouTube頻道訂閱率也在選前破百萬[240]。參與總統政見發表會與辯論會[259][260][261],最後被評「策略加分,但忽略了一些細節」[262]。
由於主打理念、價值,喊出第一次同時下架藍綠,獲得40歲以下眾多年輕選民支持,選前之夜的凱道造勢更喊出超過30萬人上街力挺[263]。但中年以上的資深選民,投票意向仍朝藍綠靠攏,再加上藍白合事件[264]、選前藍綠策動棄保歸隊及部分傳統媒體強力封殺等種種因素[265][266][267][268][269],最後以第三名落選[112]。得票率最高的5個縣市包括新竹縣(35.55%)、新竹市(34.30%)、桃園市(30.61%)、台中市(30.05%)、苗栗縣(30.01%)等[202],得票數最多的5個縣市為新北市(64萬)、臺中市(51萬)、桃園市(41萬)、臺北市(36萬)及高雄市(35萬)[270]。其支持者大多為中間選民、年輕人或科技業[187],民調專家張進逸認為:在藍綠陣營比較長的政治經驗中,不如期待而失望,「想要有不同的新選擇,又有較高期待」的龐大年輕族群[187]。然而,如何從網路宣傳吸引年輕選民,進而說服原先支持藍綠的資深選民,這是民眾黨未來最大的挑戰[112]。
立法委員選舉
| 選舉 | 議席 | 區域得票 | 得票率 | 山地原住民得票 | 得票率 | 政黨得票 | 得票率 | 變化 | 黨主席 | 類別 |
|---|---|---|---|---|---|---|---|---|---|---|
| 2020年 | 5 / 113
|
264,478票 | 1.91% | 無 | 無 | 1,588,806票 | 11.22% | ▲ 5席 | 柯文哲 | 在野黨 |
| 2024年 | 8 / 113
|
397,214票 | 2.97% | 6,143票 | 4.26% | 3,040,615票 | 22.07% | ▲ 3席 |
在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民眾黨提出28人參與不分區立委選舉。其中包含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賴香伶、永齡基金會顧問高虹安、台北市市政顧問蔡壁如等人。其參政主要訴求為修改如囤房稅、實價登錄、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中高齡就業促進法、降低投票年齡門檻至18歲等[271]。民眾黨最終獲得11%的政黨票,拿下5席不分區立委,並超越時代力量成為台灣第三大黨[272]。

在202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區域立委選舉仍然全軍覆沒,其中蔡壁如、李有宜循藍白合參選綠營優勢選區,皆落選[273],邱臣遠、賴香伶、陳琬惠等等人在藍綠白互咬的激戰選區而落選[202]。而不分區立委民眾黨獲得8位席次,與國民黨52席(加2席無黨籍為54席)、民進黨51席,呈現三黨不過半局面。民調專家張進逸表示,依照民眾黨的特性,不一定會跟國民黨聯合組成泛藍聯合陣營,也很難跟民進黨步調一致[274]。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主張「不同的議題跟不同的人合作」,講道理而不是搞意識形態[275]。例如在立法院長選舉,民眾黨團黃國昌、黃珊珊、陳昭姿等8位立委當選人即主張新任立法院長需同意4大具體承諾[276],並且不爭取立法院副院長職位。民眾黨對法案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甚至國民黨與民進黨可能為了政黨利益產生藍綠合[277],這是歷屆國會沒有的新局面[111]。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選舉 | 直轄市長 | 縣、市長 | 直轄市議員 | 縣(市)議員 | 鄉鎮市區長 | 鄉鎮市區民代表 | 村里長 | 黨主席 |
|---|---|---|---|---|---|---|---|---|
| 2022年 | 0 / 6
|
2 / 16
|
6 / 380
|
8 / 532
|
0 / 204
|
9 / 2,148
|
3 / 7,744
|
柯文哲 |
在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民眾黨提出86名議員候選人,僅有14人當選,除此之外,還有8個選區都是「落選頭」。而直轄市長與縣市長選舉方面,柯文哲的接班人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雖獲黃國昌支持,因藍綠歸隊的原因,以第三名落選。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獲藍白選民支持而當選。金門縣長陳福海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再宣布已加入民眾黨。而桃園、宜蘭則是全軍覆沒[278]。
民眾黨雖然在新竹縣市、台北市等地的議員催票率較高,但2022年選情偏冷,總體獲票率遠遠不如國民黨、民進黨兩大傳統政黨。且首次投入地方選舉經驗不足,也沒有基本盤組織,導致一些選區選票未能最大利用[279][280]。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認為民眾黨第一次參與地方選舉,其結果還算可以[281]。而台灣大學副教授徐丞志表示,民眾黨在北市議員選舉的得票率是9.24%,遠低於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的25.14%。全台灣民眾黨得票率有超過10%的只有新竹市,拿下14席議員,甚至比2018年時代力量的16席還少[84]。
黨主席柯文哲表示民眾黨對地方經營仍需要時間,需要持續深耕地方。在缺乏在地議員支援下,柯文哲在2024總統選舉會走得顛簸。民眾黨在2024年立委選舉要怎麼納盡更多賢才,也是柯文哲重要任務[282],柯文哲表示:「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283]。
爭議事件
參考文獻
- 腳註
- 參照
- ^ 梁珮綺; 顧荃; 陳怡璇. 張銘坤 , 编. 台灣民眾黨創立簡稱民眾黨 推柯文哲任黨主席.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8-06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臺灣)).
- ^ 陳俊華; 郭建伸. 林淑媛 , 编. 民眾黨6週年黨慶 黃國昌:有效黨員攀升逾3萬人. 桃園. 中央社 CNA. 2025-08-10 [2025-08-10] (中文(臺灣)).
- ^ 3.0 3.1 「自由派」的民眾黨與「進步派」的時力,將是立法院超越藍綠的「不關鍵少數」. thenewslens.com. 2020-01-14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6).
民眾黨有「當代自由主義」的味道,這項思潮是當年美國經濟大衰退後,面對內憂外患,以凱恩斯學派為基礎的體制改革。
- ^ Ko Wen-je. 【柯P老實說】我心目中的「國家治理」:執政不難,莫忘初衷而已|20210123 國家治理學院國政班結業式演說. 民眾之聲. 15:15—16:20 记录于.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1 (中文(臺灣)).
其實我們不是種族民族主義,是公民民族主義
- ^ 周煊惠. 轟民進黨把反對者抹紅 柯文哲:我仍本土派 只是看不慣綠貪污. 台北市: 新頭殼newtalk. 2022-09-30 [2024-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2) –通过tw.news.yahoo.com.
- ^ 駱肇樑. 民眾黨是菁英政黨?柯文哲:如果念過大學才能投票就贏了. 風傳媒. 2024-02-03 [2025-10-20].
- ^ 多個來源:
- 台灣2024總統大選:誰在支持「批判者」柯文哲. BBC中文網. 2023-06-29 [2024-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0).
- 陳俊宇. 終究躲不掉,台灣的民粹主義浪潮. voicettank.org. 2023-07-05 [2025-10-19].
- 野島剛. 野島剛:台灣民眾黨神似日本維新黨. 財訊. 2023-06-20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0).
- Hsieh, Milo. Despite Tsai’s Victory, Nationalism and Populism are Still Strong in Taiwan. taiwaninsight.org. 2020-01-22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4).
- Lai, Yu-Fen. Taiwan: William Ching-te Lai, Liberal Candidate Taiwan. freiheit.org. 2023-12-07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 Chau, Thompson. Taiwan's defining moment: Election to determine future of relations with China. Nikkei Asia.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2).
- Orr, James. Taiwan: China and the world anticipate crucial election. chathamhouse.org.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4).
- Welch, Dylan. Taiwan’s Election: 2024’s Canary in the Coal Mine for Disinformation against Democracy. gmfus.org. 2023-12-19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6).
- Kapadia, Reshma. Taiwan’s Election Is a Must-Watch for Investors. What’s at Stake.. barrons.com.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2).
- Klein, Axel; Krumbein, Frédéric; Mosler, Hannes. Populism in East Asian Democracies: Report on the International Lecture Series of the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Germany (Oct 2020–Feb 202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 187–201. 2022-02-01 [2023-11-14]. doi:10.1163/24688800-20211241.
- ^ 周煊惠. 承諾「創造台灣和平」 柯文哲:確保民主自由體制下 恢復與對岸溝通. 新北市: Newtalk新聞. 2023-05-20 [202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我們已經沒時間浪費,我們要包容共生、不要彼此仇視,要法治、不要人治;要民主、不要民粹
- ^ 9.0 9.1 美國學者戴雅門:台灣沒有核能無法達到能源韌性、民眾黨未來4年能否「超越柯文哲」是關鍵. thenewslens.com. 2024-01-14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戴雅門認為,民眾黨除了個人主義,也具有「民粹」特質,許多投票給柯文哲的年輕選民是反政黨、反建制,認為傳統政黨辜負了他們,認為社會需要新的變革。但戴雅門也指出,民眾黨與美國、歐洲極左、極右的民粹政黨不同,民眾黨屬於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派民粹主義,柯文哲雖然對兩黨與內政多有批評,但他並未煽動種族歧視、或者極端民族主義去攻擊移民,他不認為柯文哲是「反民主」的政治人物。
- ^ 徐逸翟. 柯文哲與黃國昌是民粹主義者嗎?淺談民粹主義的概念與適用. talk.ltn.com.tw. 2023-07-11 [2023-11-21].
- ^ 洪子苓. 台灣無九二共識 柯文哲:只有「九六共識」. CTWANT. 2023-03-31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 ^ 潘維庭. 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訪民眾黨 柯文哲:對兩岸關係秉持「5個互相」. 風傳媒. 2023-01-18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5).
柯文哲回應,還是秉持「5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為原則,強調兩岸之間還是必須保有溝通管道。
- ^ 13.0 13.1 13.2 13.3 游凱翔. 翟思嘉 , 编. 柯文哲批綠可與中國合作也要對抗 藍須對抗時卻合作.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3-12-30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柯文哲指出,台灣跟中國可合作就合作、該競爭就競爭,須對抗還是要對抗,但民進黨「可合作也要對抗」、國民黨讓人擔心「必須對抗卻要合作」,台灣應在美國架構下求取最大利益。
- ^ 14.0 14.1 葉耀元. 台灣需要「大帳篷」的民眾黨?. 新新聞. 2019-10-31 [202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如果從政黨研究的理論出發,政治學者將這種把左右兩派(統獨)的聲音納入其內,同時在碰觸各種議題時又採用不同聲音與觀點的政黨,稱呼為「大帳篷」政黨(Big Tent或是Catch-All Party)。
- ^ 多個來源:
- 吳婉瑜. 「帶職參選」成緊箍咒?民眾黨高層已有定論. CWTANT. 2022-01-27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以政治光譜來說,民眾黨是中間偏左,親民黨則是中間偏右[...]
- 王家俊. 韓國瑜心腹黃文財加入民眾黨,與其說「藍洗白」更像是做白工. thenewslens.com. 2021-08-27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民眾黨的理想顏色應該是中間偏左[...]
- 柯文哲. 【柯P老實說】我心目中的「國家治理」:執政不難,莫忘初衷而已|20210123 國家治理學院國政班結業式演說. 民眾之聲. 53:13—53:24 记录于.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中文(臺灣)).
我們比較主張社會民主主義,我覺得我們還是希望說接近北歐西歐,而不是美國,這是中間偏左的概念。
- 吳婉瑜. 「帶職參選」成緊箍咒?民眾黨高層已有定論. CWTANT. 2022-01-27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 ^ 台灣民眾黨Logo視覺規範. tpp.org.tw. [202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 ^ 17.0 17.1 17.2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章程. 2022-08-06: 1.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梁珮綺; 顧荃; 陳怡璇. 張銘坤 , 编. 台灣民眾黨創立簡稱民眾黨 推柯文哲任黨主席.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8-06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臺灣)).
- ^ 19.0 19.1 19.2 顧荃; 梁珮綺. 趙蔚蘭 , 编. 台灣民眾黨簡稱正名民眾黨 允許雙重黨籍.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8-06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中文(臺灣)).
- ^ 20.0 20.1 20.2 方炳超. 台灣民眾黨成立!允許雙重黨籍、不收黨費,黨章宗旨貫徹「柯文哲理念」. 風傳媒. 2019-08-06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7).
- ^ 梁珮綺; 顧荃. 陳清芳 , 编. 台灣民眾黨創黨幹部出爐 張益贍將退民進黨.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8-06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中文(臺灣)).
- ^ 吳雅樂. 柯文哲成立台灣民眾黨,創黨成員是他們. 財訊. 2019-08-06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6).
- ^ 台灣民眾黨. party.moi.gov.tw.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6).
- ^ 24.0 24.1 黃子杰; 莊志成. 李彥穎 , 编. 民眾黨握立院龍頭戰關鍵少數 藍綠拜會聚焦國會改革. 台北: 公視新聞網 PNN. 2024-01-29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9) (中文(臺灣)).
- ^ 廖盈婷. 電話「遙控」病情 柯文哲:病情樂觀. TVBS新聞. 2014-11-16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6).
- ^ YouTube上的柯文哲為理想 再挺蔡英文-民視新聞
- ^ 陳慧萍; 李欣芳; 涂鉅旻. 民進黨中執會通過支持柯文哲競逐北市長. 自由時報 (台北). 2014-06-19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6).
- ^ 鍾秉哲. 任內總質詢最終回落幕 柯文哲細數8年政績:希望台灣因為有我們變得更好. 風傳媒. 2022-09-13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7).
- ^ 柯文哲政績,台北市長執政8年來的貢獻. vocus.cc. 2023-11-28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白色力量來了! 柯P規劃為這些人輔選?.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5-08-23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李欣芳. 北社社長張葉森:白色力量反撲、挺柯力量驚人!. 自由時報 (台北). 2014-11-26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羊正鈺. 想跟柯文哲「同框」的難度變高了,「柯P認同卡」上16項條件曝光. thenewslens.com. 2018-08-23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 ^ 沈佩瑤. 列出16項政治價值 「柯P認同卡」今曝光. 自由時報 (台北). 2018-08-23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 ^ 打破「四不」原則? 柯P推薦民國黨影片曝光.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5-03-23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3).
- ^ 方炳超. 柯家軍多兩員!王致雅、黃玉芬今天簽署「柯P認同卡」. 風傳媒. 2018-09-08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 ^ 陳燕珩. 徐立信大黑馬 打趴藍綠戰將. 中時. 2018-11-25 [202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 ^ 簽「柯P認同卡」或友柯候選人 全台52人只有5人當選.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18-11-25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5).
- ^ 唐復年. 曾是頭號柯粉 陳廷秀:藍白破局我差點得憂鬱症. Newtalk新聞. 2023-12-14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6).
- ^ 劉曉欣. 巧合?民眾黨挖角議員張雪如 彰化藍綠白選舉操盤手共同點曝光. 自由時報 (彰化). 2021-09-14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6).
- ^ 沈佩瑤. 穿戰袍「呼之欲出」 民眾黨蔡宜芳重裝出擊. 自由時報 (台北). 2019-11-30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6).
- ^ 晏明強; 蕭介雲; 李佳穎. 柯P認同卡很卡 另類組織戰失敗. 風傳媒. 2018-09-05 [2018-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 ^ 陳家祥. 競選口號「改變成真持續發生」!柯文哲:成功一次後要繼續. 台北: ETtoday新聞雲. 2018-07-21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 ^ 林怡廷. 史上最驚險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真的衝破了藍綠高牆?. 天下雜誌. 2018-11-25 [2024-02-16].
- ^ 44.0 44.1 44.2 白色力量組黨?柯文哲代表的意義,一如創建美國民主黨的傑克遜. thenewslens.com. 2018-11-26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方炳超. 「蔡英文不是姚文智,韓國瑜不是丁守中」 柯文哲:三腳督要贏太難,還在研發原子彈. 風傳媒. 2019-07-17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 ^ 陳清芳. 柯文哲組台灣民眾黨.幕僚:拚10席立委, 可能與郭台銘合作. 台灣公義報. 2019-07-31 [201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 ^ 呂晏慈. 「餘生最大願望,送柯文哲進總統府」 蔡壁如:提名風波我一肩扛. 台北: ETtoday新聞雲. 2022-02-19 [202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 ^ 陳家祥; 楊亞璇. 組黨打破藍綠體制 柯文哲:以民眾為本,台灣就是我們. 台北: ETtoday新聞雲. 2019-08-01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 ^ 梁珮綺. 張銘坤 , 编. 組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盼在藍綠外有選擇機會.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8-01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臺灣)).
- ^ 周煊惠. 民眾黨不會成為兩黨側翼?柯P:單一選區兩票制 第三黨難存活. 台北市: Newtalk新聞. 2019-08-06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 ^ 柯文哲創黨黨員111人 多名市府官員入列. TVBS新聞網. 2019-08-06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7).
- ^ 梁珮綺; 顧荃; 陳怡璇. 張銘坤 , 编. 柯文哲:組黨要扛改變政治文化責任.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8-06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臺灣)).
- ^ 53.0 53.1 周煊惠. 創「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組黨爲扛起改變政治文化責任. 台北市: 新頭殼newtalk. 2019-08-06 [2019-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 ^ 柯振中. 以「蔣渭水傳人」自居!柯文哲確組「台灣民眾黨」 網友:我也要入黨. ETtoday新聞雲. 2019-07-31 [201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 ^ 顧荃. 黃國倫 , 编. 柯文哲創台灣民眾黨 內政部准了.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8-27 [201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中文(臺灣)).
- ^ 楊正海. 柯P台灣民眾黨黨徽海選出爐 非最後版本. 聯合報. 2019-09-11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 ^ 梁珮綺. 李亨山 , 编. 民眾黨官網疑遭駭 柯文哲要報警處理.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9-16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中文(臺灣)).
- ^ 台灣民眾黨政治獻金專戶啟用. Facebook. 台灣民眾黨-Facebook專屬頁面. 2019-09-18 –通过Facebook.
- ^ 梁珮綺. 戴光育 , 编. 民眾黨首波立委提名 蔡宜芳與Z9吳達偉入列.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09-22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4) (中文(臺灣)).
- ^ 梁珮綺. 林沂鋒 , 编. 民眾黨提18席區域立委背景囊括藍綠 多區三腳督.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10-20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中文(臺灣)).
- ^ 梁珮綺. 方沛清 , 编. 民眾黨不分區名單 賴香伶蔡壁如黃瀞瑩入列. 台北. 中央社 CNA. 2019-11-19 [2019-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9) (中文(臺灣)).
- ^ YouTube上的【Restart】歌詞版MV(Official Lyrics Video)|台灣民眾黨主題曲
- ^ 邱瓊玉. 民眾黨黨歌曝光 號召全民「重啟這時代」. 聯合報 (台北). 2019-12-11 [201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 ^ 吳婉瑜. 提名作業一團亂 蔡壁如掌兵符除污. CTWANT. 2022-02-27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歐陽夢萍. 謝立功上任民眾黨秘書長 柯文哲盼助調和鼎鼐. Rti央廣. 2020-06-10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5) (中文(臺灣)).
- ^ 【關於民眾黨】大事紀. tpp.org.tw.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 ^ 郭建伸. 楊玫寧 , 编. 民眾黨黨代表出爐 柯文哲胞妹、幕僚、網紅入列.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0-12-12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中文(臺灣)).
- ^ 台灣民眾黨第一屆黨代表選舉結果. tpp.org.tw.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 ^ 方炳超. 民眾黨獲150萬票挺進國會 柯文哲:形成影子內閣為未來執政建立基礎. 風傳媒. 2020-01-11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 ^ 70.0 70.1 林縉明. 蔡壁如拋在野大聯盟挨批 賴香伶緩頰:理念相同都可合作. 中時. 2020-01-14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謝君臨. 邱臣遠投自己獲民進黨團支持 當選立院交委會召委. 自由時報 (台北). 2021-03-08 [202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0).
- ^ 章祐方. 立法院第十屆第二會期立委評鑑結果公佈 王定宇榮獲優秀立委肯定. Newtalk新聞. 2021-04-14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7).
- ^ 王千豪. 公督盟公布21位優秀立委 「他」唯一獲得特殊貢獻獎. 自由時報 (台北). 2023-04-11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1).
- ^ 黃靖媗. 口袋國會公佈17名優良立委 民進黨5位、國民黨8位. 自由時報 (台北). 2022-09-27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 ^ 李奇叡. 口袋國會13位優秀立委名單曝 「這3人」獲5星評價. 中時. 2023-04-11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5).
- ^ 李承穎. 民眾黨成立防疫小組 批中央淪為數字播報中心. 聯合報 (台北). 2022-05-02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 ^ 台灣民眾黨,政治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天. tpp.org.tw.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 ^ 陳昀. 「3+11」誰拍板陷羅生門 民眾黨立委:陳時中無法再迴避. 自由電子報 (台北). 2021-05-29 [202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0).
- ^ 賴韻如. 蔡壁如涉論文抄襲辭立委 柯P:她是蠻有GUTS的人. 聯合新聞網. 2022-10-15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陳佩君. 新光大公主當媽後首現身!吳欣盈就職立委「喊3不」、辭新光醫院董事:未來14個月全心放立院. 今周刊. 2022-11-02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李瑋萱. 縣長選戰表現不俗!陳琬惠競選失利將遞補高虹安立委職缺:持續深耕宜蘭. 風傳媒. 2022-11-30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高雄市第3屆市長補選結果.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8-15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 ^ 李先鳳. 謝雅竹 , 编. 民眾黨插旗原鄉 花蓮秀林鄉代會成立黨團. 花蓮縣. 中央社 CNA. 2021-12-26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1) (中文(臺灣)).
- ^ 84.0 84.1 李思琪. 北市議員得票,徐巧芯只排第6!台大教授驚呼:黃瀞瑩好驚人. 風傳媒. 2022-11-27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通过tw.news.yahoo.com.
- ^ 吳正庭. 去年加入民眾黨 陳福海:柯文哲對金門有恩. 自由時報 (金門). 2023-04-24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 ^ 莊鎧毓. 2/1從台大退休 柯文哲:要專心整頓「混亂黨務」. 朱光弘. TVBS新聞網. 2023-01-14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 ^ 許皓婷. 鋪路2024總統大選!柯文哲啟動今年春天訪美 派周台竹任民眾黨秘書長. 台北: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23-01-03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黃婉婷. 民眾黨中央委員出爐最年輕僅25歲 高虹安人馬吊車. 中時. 2023-01-03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林詠青. 民眾黨選決會首召開 柯文哲喊聯合政府. Rti央廣. 2023-04-03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中文(臺灣)).
- ^ 郭建伸. 蘇龍麒 , 编. 柯文哲:強國等距概念造成誤會 下令民眾黨不再使用.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3-04-07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中文(臺灣)).
- ^ 陳俊華. 林淑媛 , 编. 柯文哲訪美團抵紐約 民眾接機高喊「柯總統加油」.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3-04-09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中文(臺灣)).
- ^ 郭建伸. 謝佳珍 , 编. 柯文哲2度訪美去舊金山洛杉磯 拜會科技能源產業.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3-09-25 [202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 (中文(臺灣)).
- ^ 田習如. 陳正健 , 编. 歐洲議會首邀台灣立委參與公聽會 促簽雙邊協定. 中央社 CNA. 2023-07-20 [202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 (中文(臺灣)).
- ^ 林銘翰; 張睿廷; 劉宛琳; 歐陽良盈. 公平正義大遊行 侯、柯、郭訴求民進黨下台. 聯合報 (台北). 2023-07-17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7).
- ^ 劉玉秋. 716凱道遊行獨缺賴清德 民進黨:遺憾遊行成政治秀場. Rti央廣. 2023-07-16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中文(臺灣)).
- ^ 施智齡. 最新民調!郭台銘參選他支持度重創 42.3%挺藍白合. 台北: 壹蘋新聞網. 2023-08-30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7).
- ^ 徐文鴻. 再度回應「藍白合」議題 柯文哲:政策主張不相合怎麼合作. 鏡週刊 Mirror Media. 鄒保祥. 2023-05-23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 ^ 林敬殷. 張若瑤 , 编. 藍白合採民調記點制 民眾黨提6問題籲先釐清. 中央社 CNA. 2023-11-17 [2023-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中文(臺灣)).
- ^ 屈彥辰; 張睿廷. 藍白達成6點共識 李德維:當然希望是侯柯配團. 聯合報 (台北). 2023-11-15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王雅惠. 郭柯配有譜?金門夜襲「海誓山盟爆內幕」他錯愕:超不尊重. TVBS新聞網. 2023-05-31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 ^ 鄭鴻達. 柯文哲堅持全民調、朱立倫提日德兩方案…藍白合共識縮小還是「平行線」?如何能夠不重回原點?. 今周刊. 2023-11-03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呂品萱. 批朱立倫提藍白合日德模式「完全搞錯」 郭正亮:早知輸贏何必參賽?. 風傳媒. 2023-11-04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唐筱恬. 馬英九籲全民調、朱立倫拋「三比」 藍白合壓力又回柯文哲身上. 聯合報. 2023-11-13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黃韻璇. 柯文哲喊「馬英九當見證人」政黨協商 馬辦曝:朱立倫同意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23-11-14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鄭鴻達. 「藍白合」政黨協商6共識拍板!用內參民調定勝負,11/18敲定「侯柯配」或「柯侯配」. 今周刊. 2023-11-15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黃靖媗. 藍白會後柯文哲苦笑、陳智菡疑拭淚 民眾黨內一片死寂. 自由電子報 (台北). 2023-11-15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許伯崧; 王怡蓁. 藍白合火藥味中不歡而散,「桶箍者」郭台銘迎「無言結局」.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2023-11-23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 ^ 孫英哲. 藍白不合引發跳船潮 彰縣議員陳銌銌跟進退出民眾黨. 中時. 2023-11-28 [202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2).
- ^ 郭建伸. 謝佳珍 , 编. 黃國昌退出時力加入民眾黨 柯文哲當面邀任不分區立委.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3-11-16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8) (中文(臺灣)).
- ^ 洪詩宸. 王介村 , 编. 民眾黨柯文哲宣布敗選 「下一個4年我們會贏得更多認同」. 公視新聞網 PNN. 2024-01-13 [202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4) (中文(臺灣)).
- ^ 111.0 111.1 江昭倫. 民眾黨態度、地方派系回歸 左右新國會未來. Rti央廣. 2024-01-14 [2025-10-22] –通过tw.news.yahoo.com.
- ^ 112.0 112.1 112.2 盧逸峰. 柯文哲的下一個四年 如何將「信仰」轉化為「信任」是最大挑戰. ftnn.com.tw. 2024-01-16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4).
- ^ 113.0 113.1 張柏源. 民眾黨只跟國民黨合作?柯文哲稱民進黨「把我們列為拒絕往來戶」. Newtalk新聞. 2024-05-23 [2024-05-27].
- ^ 陳俊華. 郭無患 , 编. 立院今審國會改革法案 黃國昌:務必送出委員會.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4-15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中文(臺灣)).
- ^ 劉羽婷. 民眾黨再拋「司法改革2.0」 擬增列妨害司法公正罪、棄保潛逃罪. 信傳媒. 2024-03-05 [2024-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2).
- ^ 116.0 116.1 林縉明. 指派黃珊珊與藍營建立「溝通管道」 柯文哲:以後不需要互相猜來猜去. 聯合報 (台北). 2024-02-22 [202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4).
- ^ 周佑政; 林銘翰; 鄭媁; 張睿廷. 蔡總統卸任前啟動朝野對話 蔡柯會後盼蔡朱會. 聯合報 (台北). 2024-03-15 [2024-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 ^ 118.0 118.1 羅立邦. 被指只跟國民黨合作 柯文哲:賴清德選後完全沒有派人來溝通. 風傳媒. 2024-05-22 [202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9).
- ^ 119.0 119.1 119.2 119.3 黃婉婷. 藍表決封殺綠國會改革2案 卻引爆黃國昌、范雲口角. 聯合報 (台北). 2024-04-26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 ^ 劉秀敏. 傅崐萁拍桌提散會 柯建銘反酸「小丑」再嗆黃國昌:咆哮昌不見了?. 台北: FTNN新聞網. 2024-05-08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5).
- ^ 盧素梅. 再批藍白毀憲亂政、違害國家利益 柯建銘左批傅崐萁、右打黃國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24-05-12 [202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5).
- ^ 謝佳興. 立院表決大戰藍再勝綠 漲電價要國會同意法案逕付二讀. 聯合報 (台北). 2024-04-13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 ^ 楊堯茹; 王揚宇; 王承中. 謝佳珍 , 编. 綠白出席台灣加入IPAC 藍委未參與.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7-30 [202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31) (中文(臺灣)).
- ^ 124.0 124.1 楊仁翔. 民眾黨號召民眾519走上街頭 展現改革的「草根決心」. Rti央廣. 2024-05-09 [202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0) (中文(臺灣)).
- ^ 江睿智. 邁向非核家園!核三1號機27日正式停機 將由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頂上. 經濟日報 (台北). 2024-07-21 [202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4) –通过udn.com.
- ^ 許皓婷. 陳建仁斥抹黑造謠「2030前不缺電」!柯文哲:美化數字掩蓋不了真相. 台北: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24-04-28 [202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2).
- ^ 【直播】民眾黨論壇|《台灣能源發展路徑與轉型論壇》. 民眾之聲.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 ^ 戴永華. 陳琬惠卸任不分區立委倒數 揭「戰神」黃國昌將服務宜蘭. 聯合報 (宜蘭). 2024-01-18 [2024-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 ^ 許詠晴. 和柯文哲鬧翻?蔡壁如上《民眾之聲》曝選後動向:台中海線設新服務處. 風傳媒. 2024-01-26 [2025-10-23].
- ^ 葉德正. 新北第二選區輸得漂亮 民眾黨李有宜深耕瞄準2026議員. 聯合報 (新北). 2024-01-14 [2025-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 ^ 陳昫蓁. 民眾黨秘書長換人當! 柯辦主任:2026地方選舉為目標. TVBS新聞網. 2024-01-31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 ^ 陳秋雲. 參加民眾黨里長培訓!19歲廖家嫻被封「女刺客等級」 親曝想選下屆里長原因. 聯合報 (台中). 2024-01-28 [202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0).
- ^ 郭建伸. 林興盟 , 编. 民眾黨人事調整 吳怡萱接新聞部黃成峻掌組織部.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2-21 [2024-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3) (中文(臺灣)).
- ^ 陳祖傑. 柯文哲Long stay輔選賠了夫人又折兵 黨內幹部曝麥寮補選失利原因. 太報 Tai Sounds. 2024-04-14 [202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 ^ 陳子宣. 出手了!培養白營第三代 柯文哲點名他:10年後戰新北市長. TVBS新聞網. 2024-04-26 [2024-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3).
- ^ 136.0 136.1 郭建伸. 郭無患 , 编. 柯文哲:深耕中南部 民眾黨不會是小藍或小綠. 高雄. 中央社 CNA. 2024-08-03 [2024-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1) (中文(臺灣)).
- ^ 137.0 137.1 曾原信. 人數擠滿濟南路立院前 小草集結控綠色恐怖. 聯合新聞網. 2024-09-08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0).
- ^ 林縉明. 親柯文哲人士:高自動退黨 不讓柯為難. 聯合報. 2024-07-27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5).
- ^ 許皓婷. 黃珊珊遭停權3年「2026無黨參選」?民眾黨:現階段先處理查帳. 台北: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24-08-21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3).
- ^ Taipei's former mayor arrested in graft probe. Reuters. 2024-08-31 [2025-10-23].
- ^ 黃麗芸. 張銘坤 , 编. 北市魚果市場減項發包 藍綠議員批柯文哲涉圖利.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9-01 [2024-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8) (中文(臺灣)).
- ^ 柯文哲案:同一法院相隔三日先放再捉,看懂判決大反轉背後的關鍵點. BBC News 中文. 2024-09-05 [2024-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0).
- ^ 李奕緯. 傳喚2名媒體記者!北檢陷洩密疑雲 駁斥柯文哲辯「小沈1500」行程改期報導不實. 中天新聞網. 2024-09-13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7).
- ^ 謝幸恩. 唐聲揚 , 编. 柯文哲羈押庭遭指綠色法官 北院籲給純淨審判空間.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9-04 [2024-09-15] (中文(臺灣)).
- ^ 陳家祥; 袁茵. 怨檢廉交代不可外傳卻登媒體 陳佩琪自揭保險箱裝了些什麼. 台北: ETtoday新聞雲. 2024-09-12 [2024-09-15].
- ^ 張大任. 鏡週刊聲明「報導從未說柯文哲收賄700萬」 黃國昌大怒:敢潑糞不敢當. 風傳媒. 2024-09-03 [2024-09-15].
- ^ 柯文哲USB「1500沈慶京」馬郁雯:聽到的就是1500萬 爆疑有政治人物入列.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24-09-08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12).
- ^ 李文馨. 民進黨圖卡替北檢發聲急下架 黃國昌:北檢是執行民進黨意志小弟. 自由時報 (台北). 2024-09-03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5).
- ^ 謝幸恩; 劉建邦. 方沛清 , 编. 控鍾小平影射柯文哲涉收賄 民眾黨提告加重誹謗.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9-04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5) (中文(臺灣)).
- ^ 林長順; 高華謙. 蕭博文 , 编. 京華城案柯文哲遭羈押 律師聲明不提抗告.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9-09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8) (中文(臺灣)).
- ^ 柯文哲2度拒應訊原因曝光 底牌被掀耍賴拒出庭. 中天新聞網. 2024-10-08 [202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9) –通过tw.news.yahoo.com.
- ^ 張庭維. 柯文哲拒絕應訊「情況少見」 律師揭背後盤算:等於向檢方攤牌了. 風傳媒. 2024-10-03 [202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10).
- ^ 林士芬. 民眾黨啟動12場挺柯宣講 首場本周五晚新北新莊登場. 上報. 2024-09-11 [2024-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3).
- ^ 「変人」柯文哲氏の逮捕でどうなる第3極 台湾「選挙の神様」の見方. 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2024-08-31 [2024-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9) (日语).
- ^ 美麗島民調:2024年8月國政民調—賴總統執政100天信任度逼近六成. 美麗島電子報. 2024-08-26 [2024-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0).
- ^ 156.0 156.1 林恩如. 總統大選重來?賴清德支持度+9% 「柯文哲百萬小草跑了」. TVBS新聞網. 2024-08-27 [2024-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7).
- ^ 李培睿. 民調曝民眾黨鐵粉潰散卻增生力軍!林濁水驚:新的同情來自何方?. 中天新聞網. 2024-09-17 [2024-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3).
- ^ 郭建伸. 蘇龍麒 , 编. 民眾黨:一定等柯文哲回來百分百領導 有辭職信也不接受.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12-26 [202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02) (中文(臺灣)).
- ^ 郭建伸. 翟思嘉 , 编. 柯文哲請辭民眾黨主席 黃國昌代理.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5-01-01 [2025-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05) (中文(臺灣)).
- ^ 民眾黨主席補選 黃國昌得票率9成6勝出.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5-02-15 [202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16) (中文(臺灣)).
- ^ 讓理想照進現實,讓改變成為可能!台灣民眾黨第2屆黨主席正式上任!. tpp.org.tw. 2025-02-19 [2025-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7).
- ^ 鄭佑漢. 黃國昌就任民眾黨黨主席 宣布前立委賴香伶任政策會執行長. Rti央廣. 2025-02-19 [2025-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24) (中文(臺灣)).
- ^ 陳凱貞. 民眾黨公職爬上人群與警爆衝突 黃國昌嗆:馬英九執政都沒這麼惡劣. 鏡報. 2025-08-30 [2025-08-30].
- ^ 劉建邦. 張銘坤 , 编. 民眾黨北市街頭「走讀」警認定違法舉牌制止.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5-08-30 [2025-08-30] (中文(臺灣)).
- ^ 呂炯昌. 柯文哲羈押滿週年!黃國昌帶頭走讀 小草衝破護欄與警方爆衝突. 台北: NOWnews 今日新聞. 2025-08-30 [2025-08-30].
- ^ 166.00 166.01 166.02 166.03 166.04 166.05 166.06 166.07 166.08 166.09 166.10 關於民眾黨 核心理念. tpp.org.tw. [2022-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9).
- ^ 呂品萱. 「希望台灣因有民眾黨變更好」 柯文哲喊話:讓年輕人有公平環境競爭. 風傳媒. 2024-03-21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1).
- ^ 168.0 168.1 【民眾黨臉書更新】政府要建立公平社會,帶給老百姓希望。希望台灣是一個正常國家,社會和諧、政黨和解、兩岸和平。. tpp.org.tw. 2023-10-15 [202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
- ^ 169.0 169.1 169.2 吳昇鴻. 蘇龍麒 , 编. 柯文哲:5個互相與陸互動 找出可接受方案.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2-28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3) (中文(臺灣)).
針對兩岸關係,他主張「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維持現有的民主、自由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願意在對等、尊嚴前提下展開交流,他辦過雙城論壇、世大運,具備成功和中國大陸打交道經驗,從未讓台灣權益受損。柯文哲表示,將以「5個互相」與對岸互動,包含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理解各有困難,希望找出彼此可接受方案。他說,不過,沒有人會把國家安全寄託在對方善意,因此必須有足夠國防力量,國防預算要達到GDP的3%。
- ^ 170.0 170.1 林原. 柯文哲的「九六共識」
. FT中文網. 2023-04-28 [202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3).
- ^ 【民眾黨臉書更新】後疫情時代 促進兩岸良性互動. tpp.org.tw.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 ^ 呂炯昌. 選舉倒數10天!柯文哲10大政見看這裡. 台北: NOWnews 今日新聞. 2024-02-29 [2024-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通过tw.news.yahoo.com.
- ^ 葉素萍. 翟思嘉 , 编. 柯文哲提不畏戰不求戰 民進黨:台灣社會最大共識.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4-02-28 [2023-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中文(臺灣)).
- ^ 俄烏戰爭周年,我們與戰爭的距離 民眾黨團籲:完善兵役改革、恢復兩岸溝通管道. tpp.org.tw.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2).
- ^ 【民眾黨臉書更新】兵役改革 勢在必行 2005年後出生役男 須服1年兵役. tpp.org.tw.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 ^ 176.0 176.1 劉怡廷. 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政見總整理. 商業周刊. 2024-02-08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 ^ 賴于榛. 林克倫 , 编. 柯文哲提4聲明回應重啟服貿 拋兩岸經貿法制化.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3-06-23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9) (中文(臺灣)).
- ^ 郭建伸. 翟思嘉 , 编. 侯友宜拋重啟ECFA談判 柯文哲:兩岸監督條例先通過. 台北. 中央社 CNA. 2023-11-29 [202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9) (中文(臺灣)).
- ^ 曹悅華. CPTPP是三黨標配 侯友宜、柯文哲喊加碼RCEP. 工商時報. 2024-03-11 [2024-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0).
- ^ 郭建伸. 柯文哲籲台灣擺脫意識形態泥淖 同時把藍綠下架. 中央社 CNA. 2023-12-30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5) (中文(臺灣)).
- ^ 黃靖麟. 政治學研究的柯文哲難題:民眾黨是藍還是綠?. 上報. 2019-12-25 [2025-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5).
- ^ Ko Wen-je. 【柯P老實說】我心目中的「國家治理」:執政不難,莫忘初衷而已|20210123 國家治理學院國政班結業式演說. 民眾之聲. 15:15—16:20 记录于.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3 (中文(臺灣)).
其實我們不是種族民族主義,是公民民族主義
- ^ 楊亞璇. 「台灣自主」怎實現? 柯文哲提「2件事」是台人底線. 中時. 2023-06-04 [202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他提到,印度要脫離英國,是種族民族主義,印度人跟英國人長得就不一樣,語言文化人種都看起來不一樣,可是美國脫離英國,是公民民族主義,英國跟美國都講英文的。柯文哲反問,如果今天台灣跟中國的狀況,你覺得是印度對英國還是美國對英國?是美國對英國,簡單的講,台灣對中國大陸是政治制度跟生活方式的不同,意思就是說,「這種政治制度跟生活方式是我自己選的」。
- ^ 郭建伸. 孫慶餘專欄:柯文哲帶動「公民主義」浪潮. storm.mg. 2015-01-19 [202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 ^ 周煊惠. 轟民進黨把反對者抹紅 柯文哲:我仍本土派 只是看不慣綠貪污. 台北市: Newtalk新聞. 2022-09-30 [202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 ^ 曾漢珍. 曾漢珍觀點:從藍綠一家親,談柯文哲的中心思想與主張. storm.mg. 2023-12-18 [202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 ^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李秉芳. 民眾黨首次參選總統拿下26%,政黨票破2成,白色力量票從哪裡來?. thenewslens.com. 2024-01-14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 ^ 解影. 第三勢力何處去?柯文哲背後停滯的藍營與台灣新保守主義的崛起. 端傳媒. 2023-12-14 [202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中文(臺灣)).
回顧柯文哲的崛起,他2014年以“無黨無派”的醫生形象進入政壇,言必稱“科學、理性”,又以經常“失言”、坐公交車上下班等形象聞名,其實高度符合蔣經國時代技術官僚群體所代表的「利益無涉」的高級知識分子形象。而「以民眾為本」、「把國家還給你」等口號更是直接重現了蔣經國所代表的裴隆式的政治想像。
- ^ 方炳超. 柯文哲:即使蔣經國是獨裁者,為何去世多年仍有不少人懷念?. 風傳媒. 2018-01-12 [202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中文(臺灣)).
- ^ 190.0 190.1 190.2 190.3 王宏恩. 2024總統大選:走不出去的兩大黨、崛起但有隱憂的第三選擇. 報導者. 2024-01-14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中文(臺灣)).
- ^ 191.0 191.1 柯文哲沒有輸!學者:得年輕人者得天下 台灣新政治勢力興起. TVBS新聞網. 2024-01-14 [202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7) (中文(臺灣)).
- ^ 192.0 192.1 192.2 楊堯茹. 胡佛學者:民眾黨非成熟政黨 4年後見真章. 自由電子報. 2024-01-14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7) (中文(臺灣)).
- ^ 丁肇九. 近五屆「第三勢力」政黨票如何變化?民眾黨真的把其他小黨的票都吸走了嗎?. thenewslens.com. 2024-01-15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7) (中文(臺灣)).
- ^ 194.0 194.1 194.2 194.3 王秋燕. 新聞眼/柯文哲魅力撐起民眾黨 國際學者:高人氣能撐多久待觀察. 菱傳媒. 2024-01-14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1) (中文(臺灣)).
- ^ 陳祖傑. 政黨品牌研究:藍親中標籤難撕、綠「愛台灣」深入民心、白制衡卻善變. 太報. 2024-08-02 [2024-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6) (中文(臺灣)).
- ^ 唐家儀. 小草見面會! 柯文哲啟動北中南謝票感恩旅. 非凡新聞. 2024-01-21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5) (中文(臺灣)).
- ^ 黃驛淵. 【綠焦慮青年漂白3】柯文哲造勢獨特「大退場」現象 小草像追星嚇醒綠營. 鏡周刊. 2024-01-30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5) (中文(臺灣)).
- ^ 陳秋雲、趙容萱、蔡世偉、王昭月. 柯文哲嘗到沒組織苦頭 民眾黨從里長練兵「讓小草變森林」. 聯合報. 2024-01-30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1) (中文(臺灣)).
- ^ 199.0 199.1 199.2 歐陽良盈. 避免「勢」散掉…鞏固小草尋戰將 白伸陸戰觸角. 聯合新聞網. 2024-01-13 [2024-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5) (中文(臺灣)).
- ^ 年輕人2024總統怎麼選?政大調查:柯文哲好感度最高. 太報. 2023-04-18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中文(臺灣)).
政大選研中心特聘研究員陳陸輝指出在2023年3月最新的「大學生政治社會化」調查當中,對政治人物的好感度以10分為滿分,大一學生對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的好感度最高,分數獲5.9分,其次是國民黨籍的新北市長侯友宜獲得5.36分,副總統兼民進黨黨主席賴清德排名第三,獲得4.91分。而在2022年12月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調查當中,民眾對3位政治人物的好感度以10分為滿分,侯友宜成績最高,分數達到7分,其次是賴清德獲6.14分,柯文哲僅獲得5.57分,相較2019年6月的調查,柯文哲獲得5.95分、韓國瑜分數最低僅獲得3.79分。
- ^ 【最新民調】政黨認同度綠43.9%、藍30.9% 民眾黨支持者過半挺國民黨. 上報. 2025-02-17 [2025-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6).
- ^ 202.0 202.1 202.2 簡毅慧、柯皓翔、江世民、黃禹禛. 35張圖表,帶你看2024大選關鍵結果. 報導者. 2024-01-14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中文(臺灣)).
- ^ 高照芬.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民進黨得票率減少18% 流向柯文哲. 中央社 CNA. 2024-01-13 [202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7) (中文(臺灣)).
- ^ 204.0 204.1 204.2 吳典蓉. 吳典蓉專欄: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第三勢力?. 風傳媒. 2024-02-29 [202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6) (中文(臺灣)).
- ^ 205.0 205.1 205.2 205.3 郭建伸. 柯文哲致函黨員 訴求努力成為台灣人民優先選項. 中央社 CNA. 2024-03-16 [202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中文(臺灣)).
- ^ 【民眾黨臉書更新】我反對「下架民進黨」口號,也反對「非綠聯盟」口號,我主張聯合政府,團結台灣。. tpp.org.tw.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 ^ 周佑政、歐陽良盈. 專訪/立院藍白合、綠白合? 吳欣盈:柯文哲須走民眾黨自己的路. 聯合新聞網. 2024-01-17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 ^ 208.0 208.1 208.2 林銘翰. 黃國昌:民眾黨召委選舉走自己的路 法案合作就事論事. 聯合新聞網. 2024-02-05 [202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8).劉羽婷. 改革法案盼「藍白合作」 民眾黨總召黃國昌:希望有機會拜會國民黨黨團三長. 信傳媒. 2024-02-16 [202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7).
- ^ 謝佳興. 民眾黨不參與年改表決有事先討論 柯文哲批藍綠很荒謬. Rti央廣. 2024-04-12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中文(臺灣)).
- ^ 周煊惠. 斥綠操作成不懂法案才拒投票 民眾黨4女將嗆:別透過造謠取勝. Newtalk新聞. 2024-04-26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1) (中文(臺灣)).
- ^ 林澤民. 民眾黨是未來台灣政治的樞紐?. PanSci 泛科學. 2024-01-30 [2024-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5).
- ^ 薛孟杰. 在野大聯盟有譜? 國民黨願與民眾黨同推民生經濟. CTWANT. 2020-01-18 [202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 ^ 趙婉淳; 林縉明. 在野大聯盟 藍白合作有譜. 中國時報. 2020-01-19 [2020-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 ^ 214.0 214.1 214.2 林縉明、季節. 藍持開放態度 時力指雞兔難同籠 民眾黨拋在野黨大聯盟. 中時新聞網. 2020-01-15 [2024-02-17].
- ^ 綜合報導. 蔡壁如拋在野大聯盟 邱顯智再舉多例:不清楚民眾黨立場. 自由時報. 2020-01-16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6).
- ^ 朱立倫、黃國昌22日「在野領袖峰會」 聚焦反罷免及美國關稅. 匯流新聞網. 2025-04-20 [2025-07-31].
- ^ 陳昭姿拋個人綠白合條件 黃國昌:民眾黨以國家利益置於政黨之上. ETtoday新聞雲. 2025-07-28 [2025-07-31].
- ^ 陳家祥. 柯文哲「不柔了」民眾黨主管不得雙重黨籍 5月收黨費1年500. ETtoday新聞雲. 2021-04-18 [2021-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 ^ 首頁 組織專區 直屬委員會. tpp.org.tw.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9).
- ^ 現任黨公職. tpp.org.tw. 2025-04-20.
- ^ 陳祖傑. 民眾黨中評委改選結果出爐!謝立功未能重返中央 「雙北派」再增1人進黨內核心. 太報. 2025-01-19 [202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19).
- ^ 民眾黨第四屆中央評議委員異動公告. tpp.org.tw. 2025-03-03.
- ^ 蘇龍麒. 黃國昌留任多數黨部主管 賴香伶任政策會執行長. 中央社 CNA. 2025-02-19 [2025-04-19] (中文(臺灣)).
- ^ 現任黨公職. tpp.org.tw. 2025-04-19.
- ^ 【民眾黨公告】113年度繳交黨費公告. tpp.org.tw.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4).
- ^ 林縉明. 民眾黨立委選戰募款500萬計畫 黃國昌加持一晚達標. 《聯合新聞網》. 2023-11-28 [2024-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3) (繁体中文).
- ^ 木可好店.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8).
- ^ TTP夥伴商店.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6).
- ^ 31日前要繳120萬責任額!黃國昌募款2小時達標 黃珊珊麥玉珍也動起來. ETtoday新聞雲. 2024-03-28 [202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7) (繁体中文).
- ^ 高虹安男友2年捐民眾黨60萬 柯:不分區立委有「扣打」要捐. Newtalk新聞. 2022-11-03 [202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9) (繁体中文).
- ^ 台灣民眾黨財務管理辦法(PDF)【附表一】. tpp.org.tw. [202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6).
- ^ 不夠力?募款未達責任額 民眾黨多名中央委員、中評委被除名. 菱傳媒. 2023-01-10 [202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9) (繁体中文).
- ^ 林縉明. 廣邀各黨派 民眾黨推網路直播政論節目. 政治 - 中時新聞網. 2021-01-21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3) (中文(臺灣)).
- ^ 方炳超. 搶曝光!民眾黨成立自媒體《民眾之聲》拉抬參選人,柯文哲親自坐鎮「眾議院」聊政策. 風傳媒. 2019-11-13 [2024-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3) (中文(臺灣)).
- ^ 全新直播節目──「民眾之聲」下週上線!. [202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3).
- ^ 黃驛淵. 【柯P自救突圍2】500萬YouTuber自費挺柯文哲 「網紅聯播」助攻空戰抗藍綠夾殺. 鏡周刊. 2023-12-06 [2024-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3) (中文(臺灣)).
- ^ 陳政嘉. 凱道衝30萬人力挺柯文哲!線上線上65萬人 包圍景福門空拍太感動. 中時新聞網. 2024-01-12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中文(臺灣)).。
- ^ 林哲遠. 在柯選前之夜送暖馬英九 毛嘉慶:這邊很溫暖「是會贏的場」. 自由電子報. 2024-01-12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中文(臺灣)).
- ^ 周育信. 挺柯頻道「接連被消失」!YTR崩潰喊「是怎樣啦」網曝LINE群截圖懷疑遭惡意檢舉. 風傳媒. 2024-01-05 [2024-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中文(臺灣)).
- ^ 240.0 240.1 黃驛淵. 政壇第一人!柯文哲YouTube訂閱破百萬 最高流量影片曝光. 鏡週刊. 2024-01-08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 ^ 241.0 241.1 楊亞璇. KPTV今開播空戰就位 柯P怨:媒體全封殺連廣告都不賣我. 中時新聞網. 2023-12-07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 ^ 【柯P揪時在】.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8).
- ^ 林縉明. 不分區兩年條款有但書 柯文哲:辭職書已填 但會依情況. 聯合新聞網. 2024-01-31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中文(臺灣)).
- ^ 陳福海入黨 民眾黨添執政縣市掌竹市、金門. 中央社 CNA. 2023-04-19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中文(臺灣)).
- ^ 2022九合一選舉/高虹安當選新竹市長!不畏打壓,大贏狠甩綠營耳光 |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 2022-11-26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中文(臺灣)).
- ^ 無黨籍陳福海回鍋勝選 重奪金門縣長寶座. 中央社 CNA. 2022-11-26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中文(臺灣)).
- ^ 王駿杰. 竹市新政團「新民意問政聯盟」將改名為「新聯線聯盟」. 聯合新聞網. 2023-02-10 [202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3) (中文(臺灣)).
- ^ 新北市議會第04屆無黨團結聯盟黨團. [2024-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 ^ 249.0 249.1 249.2 陳秋雲. 台中民眾黨2議員各組次團 掀政壇議論. 聯合新聞網. 2024-03-03 [2024-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8) (中文(臺灣)).
- ^ 貪污醜聞重挫新竹市政 高虹安停職後續發展引關注. Yahoo News. 2024-08-09 [2024-08-10] (中文(臺灣)).
- ^ 楊慈恩. 影音/柯文哲「自諷白目」! 細數北市任內政績:政治的核心是執行力. TVBS新聞網. 2024-01-12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中文(臺灣)).
- ^ 楊慈恩. 柯文哲:居住正義三大要素 讓年輕人有安心休息的家. 聯合新聞網. 2023-12-20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 ^ 黃寅. 柯文哲談兩岸政策 用「5個互相」降低惡意螺旋、減少戰爭風險. 聯合新聞網. 2023-08-06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1) (中文(臺灣)).
- ^ 林敬殷. 吳欣盈提主權基金 盼投入社福解決醫療與長照問題. 經濟日報]. 2023-12-22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 ^ 林保宏. 長壽時代來臨!柯文哲提出壯世代計畫:把銀髮海嘯變成長壽經濟. 中天新聞網. 2023-10-25 [2024-01-28] (中文(臺灣)).
- ^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2024總統大選柯文哲政見一次看|承諾選民「把國家還給你」稱2024選舉為「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 Yahoo奇摩新聞. 2023-12-20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中文(臺灣)).
- ^ 劉羽婷. 幕後》「扛阿北守台灣」南北來回徒步一千公里 巧妙彌補了柯文哲陸軍不足缺口. 信傳媒. 2024-01-11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1) (中文(臺灣)).
- ^ 黃驛淵. 【柯P自救突圍3】柯粉發起「扛阿北守台灣」 背7公斤柯文哲人型氣球苦行15天到恆春. 鏡周刊. 2023-12-06 [2024-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9) (中文(臺灣)).
- ^ 林縉明. 驚訝政見會變辯論會 柯文哲喊「奇怪」:怎麼回事在幹嘛?. 聯合新聞網. 2023-12-21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中文(臺灣)).
- ^ 劉羽婷. 總統政見會》柯文哲談居住正義44秒被消失? 陳智菡逐字還原痛批「不是第一次」. 信傳媒. 2023-12-21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5) (中文(臺灣)).
- ^ 批賴清德「中華民國帶來災難」失言!柯文哲:你要選台灣國總統嗎?【CNEWS】辯論會精華 (匯流新聞網). 2023-12-30 [2024-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3).
- ^ 張進逸. 2024總統政見會最終場分析:柯文哲策略加分,侯友宜不失分,賴清德「由攻轉守」現隱憂. thenewslens.com. 2023-12-29 [202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 ^ 陳昫蓁. 2024大選/柯文哲凱道主持人喊「現場+線上62萬」:要從總統府延伸到101. TVBS新聞網. 2024-01-12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 (中文(臺灣)).
- ^ 潘袁詩羽. 封殺柯文哲!朱立倫:總統形成競爭態勢 國民黨要拼戰到底「下架民進黨」. 壹蘋新聞網. 2023-11-26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 ^ 陳韻年、廖文璞. 侯康配桃園大造勢 韓國瑜:柯文哲選舉像空氣槍. 民視新聞網. 2024-01-06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31) (中文(臺灣)).
- ^ 吳昇鴻. 網傳郭台銘公開信挺侯康 郭辦否認:已交由律師處理. 中央社 CNA. 2024-01-11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中文(臺灣)).
- ^ 張柏源. 劉寶傑轟柯文哲「到底知不知你的狀況」吳子嘉:親手害了年輕人未來. Newtalk新聞. 2024-01-15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 ^ 張家寧. 2024最新民調現驚人變化!吳子嘉大膽預言:「他」恐會繼續掉. 三立新聞網. 2023-11-26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 ^ 呂炯昌. 抖音國際版挺柯?吳子嘉稱柯文哲砸上億經營抖音 陳智菡怒轟造謠. NOWnews. 2024-01-24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中文(臺灣)).
- ^ 中央選舉委員會官網:第16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李秉芳. 民眾黨不分區名單出爐:平均年齡41歲,過半來自海選. thenewslens.com. 2019-11-19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0).
- ^ 邱瓊玉. 民眾黨國會至少拿4席 柯文哲:革命分階段今天是起點. 聯合新聞網. 2020-01-11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中文(臺灣)).
- ^ 蕭達多. 2024大選/民眾黨區域立委「全軍覆沒」 保住不分區8席. TVBS新聞網. 2024-01-13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中文(臺灣)).
- ^ 李修慧. 立法院三黨不過半,專家:民眾黨立委成關鍵. thenewslens.com. 2024-01-13 [202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2).
- ^ 嚴文廷. 蘇子喬:新國會藍白合、綠白合都有可能,民眾黨將藉此換取更多政治籌碼. 報導者. 2024-01-13 [202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中文(臺灣)).
- ^ 黃姵涵 謝其文. 選後成國會關鍵少數 民眾黨提4大承諾要藍綠回應. 公視新聞網. 2024-01-15 [202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0) (中文(臺灣)).
- ^ 陳舜協. 民眾黨擺出左右立院姿態 忽略被藍綠合圍邊緣化風險?. 聯合報. 2024-01-20 [202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1) (中文(臺灣)).
- ^ 民眾黨提名86名議員僅當選14席 柯文哲:地方經營仍需時間.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 ^ 父批民眾黨配票不公才輸學姊 陳思宇揭「退群不退黨」原因.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 ^ 高票當選擠掉陳思宇遭質疑配票有問題 「學姊」曝民眾黨難處. 菱傳媒. [2024-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9).
- ^ 九合一選舉負面選戰和低投票率對小黨不利,第三勢力搶灘地方議會選得如何?. thenewslens.com.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 ^ 民眾黨首張成績單不理想!柯文哲問鼎2024現警訊.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 ^ 有望與黃國昌再合作?柯文哲:團結一切可能力量. [202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