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范石生谈判合作旧址
湘南起义旧址群 | |
---|---|
朱德、范石生谈判合作旧址 | |
![]() 朱范谈判合作旧址正门 | |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郴州市汝城县卢阳镇津江村塘屋下三组 |
坐标 | 25°32′46″N 113°41′01″E / 25.54611°N 113.68361°E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明—民国 |
认定时间 | 2011年1月24日 |
![]() |
朱德、范石生谈判合作旧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人朱德为争取与时任国军军官范石生合作、发动湘南起义而与他谈判的会议场地。该建筑曾是汝城县储能学校、城郊乡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校舍,后改建为纪念展馆。2011年,作为湘南起义旧址群的子项,朱范谈判合作旧址入选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范谈判
[编辑]背景
[编辑]民国16年(1927年)8月,由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控制的军队在南昌发动起义,同年11月19日,朱德的部队经由江西崇义县抵达湖南汝城县。其时,驻扎于汝城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是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范石生,在朱德抵达的当日,范石生、曾曰唯等十六军领导人对朱德军队的到来表示了欢迎。[1]
经过
[编辑]11月20日—21日,朱德、范石生两人在县内的储能高级小学校(在今卢阳镇津江村)中展开了为期两天的谈判。范石生基本上同意了朱德提出的各项要求,在保证中共政治自主、组织独立且军事自由的前提下,将朱德率领的部队编入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一百四十团(朱德以“王楷”的化名担任团长,陈毅任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暂时以第一百四十一团的番号收编同为中共领导、驻扎于桂东的张子清和伍中豪部,朱德700多人的部队还得到了第十六军提供的一个月的军饷以及一个团的物资,包括200发步枪子弹、1000发机枪子弹,以及军队人手一份冬装、毯子、干粮袋、背包等生活用品。[2][3]:253
后续
[编辑]经过与范石生的谈判,朱德部队所急需的军需物资得以解决,军队得以休整。在召开汝城会议,为湘南起义做好政治、军事和思想上的准备后,朱德、陈毅于民国17年(1928年)1月在宜章县发动湘南起义[2][4][5]。当月,国军总司令蔣中正发现朱德部队可能隐藏在范石生的军队里,遂下令范石生解除朱德武装并逮捕他,得到命令后的范石生并不愿意执行,一面对蒋虚与委蛇,一面紧急通知朱德撤离,还在朱德正式脱离十六军之前赠予了他数万银元。朱德在回忆起朱范谈判之事时,认为范石生对他的支持是他“这一辈子遇到最慷慨无私的援助”,还称这次援助是他后来能到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的重要因素。[1]
建筑历史与保护
[编辑]朱范谈判所在建筑是传统湘南民居,为二层的砖土木结构瓦房,原有的房屋遗址大多遭改建,仅有西侧两处长达6米的储能学校围墙遗址。该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津江村办学堂“问津书屋”,民国4年(1915年)8月,当地出资扩建,在原址设立了“私立储能高级小学校”,朱范的谈判地点就是该校校舍。1970年代后,该建筑先后被用作汝城县城郊乡中学和城郊中心小学校舍。[2][3]:611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中共党史專家认为朱范谈判合作旧址等建筑见证了湘南起义的酝酿过程,由此推定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应当是汝城县,而非过往认定的宜章县[5]。2011年1月,朱范谈判合作旧址作为湘南起义旧址群的一部分,入选为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2025年5月,当地在朱范谈判合作旧址开设“朱范合作”历史陈列展览。[6]
-
朱范谈判历史陈列馆
-
陈列馆右侧的建筑
-
旧址建筑的硬山顶屋檐
-
大门旁侧厢房与早期标语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朱诗慧; 何志军. 探寻陈毅在汝城的革命印记. 郴州新闻网. 2025-02-08 [2025-08-09].
- ^ 2.0 2.1 2.2 2.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会组织 (编). 湖南省革命遗址通览【11册】.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137-138. ISBN 978-7-5438-9111-1.
- ^ 3.0 3.1 汝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 汝城县志. 长沙市: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 ISBN 7-5438-1686-5.
- ^ 谭剑. 【重温经典 致敬百年】⑩ 湘南起义旧址群. 湖南日报. 2021-04-01 [2025-07-13].
- ^ 5.0 5.1 李国斌; 何春平. 汝城发现起义旧址群 成为湘南起义策源地见证. 湖南日报. 2011-06-12 [2025-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8-31).
- ^ 汝城新增统战党史教育阵地:“朱范合作” 历史陈列. 湖南日报. 2025-05-24 [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