碕石彭氏宗祠
| 湘南起义旧址群 | |||||
|---|---|---|---|---|---|
| 碕石暴动旧址(彭氏宗祠)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 地址 |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迎春镇碕石村 |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 时代 | 1928年 | ||||
| 认定时间 | 2013年3月5日 | ||||
| |||||
彭氏宗祠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是当地彭姓居民的宗祠。1928年湘南起义期间,朱德曾率军至碕石召开群众大会,将军队驻扎在宗祠中。2013年,“碕石暴动旧址(彭氏宗祠)”作为湘南起义旧址群的子项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彭氏宗祠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为当地彭姓供奉祖先的祠堂。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天国运动时遭广东红巾军焚毁,后重建。当地出身的彭邦栋曾在民国元年(1912年)任中国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高等秘书,谭延闿因此曾为宗祠题写“敬宗收族”匾额。[1]
民国17年(1928年)1月19日,中共宜章县委成员彭晒等人在碕石玉公祠发动碕石暴动,将当地乡绅全部逮捕并监禁于祠堂中,控制碕石村。22日,朱德、陈毅、胡少海等年关暴动部队到碕石村,部队驻扎在彭氏宗祠内活动。国民党部队重新控制碕石后,宗祠遭国军焚毁。[2][3]
民国19年(1930年),当地村民出资恢复宗祠[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祠一度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损[4]。2011年,作为湘南起义旧址群的一部分,彭氏宗祠入选为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格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
建筑
[编辑]彭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周身围以三檐马头墙,地上铺以青砖。前后三进三厅,第一进门楼为庑殿顶,穿梁式木构架、方形卷棚,有飞檐和如意斗拱,门前有一对卧狮石鼓,大门前有八根木质柱子支撑梁架,上方藻井饰以雕花,大门正中为“彭氏宗祠”匾额,左右分别立有“秀毓象牙”“灵钟天马”匾额[1];第二进则为回廊明间;其后即为祭堂,上有穿梁斗拱,下有粗圆木柱子支撑,正厅中立有匾额“雍睦堂”,上方建有祖公神龛和牌位[4],墙上嵌有道光、同治时期的石刻碑记,以及谭延闿手写的阳刻匾额“敬宗收族”。[3]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李节武. 湘南起义旧址群——湖南宜章碕石彭家(承启学校、玉公祠、彭氏宗祠). 2017-04-26 [2025-08-27].
-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会组织 (编). 湖南省革命遗址通览【11册】.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119-120. ISBN 978-7-5438-9111-1.
- ^ 3.0 3.1 3.2 谭剑. 【重温经典 致敬百年】⑩ 湘南起义旧址群. 湖南日报. 2021-04-01 [2025-07-13].
- ^ 4.0 4.1 碕石村文物古迹.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025-08-29].
- ^ 湖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湖南省文物局. 2023-12-31 [2025-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3).
- ^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文物局. 2013-05-03 [2025-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