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垐
大明海寧縣知縣
籍貫福建福州府侯官縣
字號字子埜
出生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十二月十七日
逝世永曆元年(1647年)丁亥九月十七日
配偶娶魏氏,繼娶回家氏,俱贈封宜人
出身
  • 崇禎六年癸酉科舉人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同進士出身

林垐(1606年—1647年),字子埜,别號耻斋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明朝末年至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福建鄉試舉人,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授海寧縣知縣,杭州失守後去職。隆武帝命林垐為監察御史,改吏部文選司員外郎,募兵福寧州黃宗羲《魯紀年》載:初,垐於隆武朝主銓政;曰:「此潤色太平之事,顧今日之所急耶?」乃辭去。募兵數千人,為鄭芝龍所阻,不得志;復散兵入山,製棺一具,布衣一襲,書「大明孤臣之柩」以待死。聞上(魯王朱以海)至而起兵。魯王航海至長垣,林垐與林汝翥攻福寧,兵敗,皆死之[1]。《明史》有傳[2][3]

著作

[编辑]

有《居易堂集》、《耻齋集》、《哀山東集》。

家族

[编辑]

父林肇炫,封吏部员外郎。母趙氏,贈太宜人。

參考

[编辑]
  1. ^ (清·乾隆)《福州府志》(人物十三·忠义):林垐,字子埜,侯官人。崇祯癸未进士,知海宁县。闻邑人祝渊因救刘宗周下狱,即周恤其家。邑镇李刀三,故大家奴,素桀骜,乘间煽诸毒怨于诸大家者,而已阴构兵其间,通邑震恐,以状闻,垐漫置不问,徐降牒云:“旦日会讲乡约”,比至则数千人拥而噪,垐又漫不置可否,众谓“令固模棱耳!安能处大事耶?”刀三顾身在事外,狎游而嬉。居有顷,复召讲约,方半,卒缚刀三至,人皆大惊。垐徐起曰:“吾自下车,廉此人奸状,罪当死,众谓若何?”咸应声曰“当死”。遂杖杀之,人人股栗。垐从箧中出一纸,“元凶既除,余不问”,众欢呼,一邑安堵。垐慈惠爱人,然持法严明,有力者撼之,屹如山岳,后死节,年四十二。著有《居易堂集》、《耻斋集》、《哀山东集》。弟懋勉,举人,以节终,著有《仪存堂集》。子钟爵,郡诸生;钟哲,著有《龙津草堂集》,与懋勉子弼,俱入山终隐。
  2. ^ 《明史·卷277》:林汝翥,字大葳,福清人。舉於鄉,授沛縣知縣。……魯王次長垣,召為兵部右侍郎,與員外郎林垐攻福寧,戰敗被執,諭降不從,繫之,吞金屑而死。垐,字子埜,汝翥同邑人。崇禎十六年進士。授海寧知縣。邑有妖人以劍術惑眾,聚千人,垐捕殺之。南都覆,杭州亦不守,卒乘機乞餉,環署大噪。垐罪為首者,而如其請。以城孤不能存,引去。唐王以為御史,改文選員外郎,募兵福寧。聞王被殺,大慟,走匿山中。及魯王航海至長垣,福清鄉兵請垐為主,與汝翥共攻城,歿於陣。
  3. ^ 文选郎林耻斋墓志
    予与林耻斋先生声气之交也,庚辰、癸未同上公车。迨予待罪司寇,而耻斋已自户部改侍御史,又改铨曹矣。先后追趋七八年,议论未尝不合,义气未尝不通,盖甚悉耻斋之性情,严正遇事担当心实,许耻斋之足当一面也。
    耻斋初拜董崇相先生门下,谈时事深蒙许可。董尝语人曰:“他日天下有大事,非此人莫任”。嗣阁部黄石斋、相国路皓月二先生交荐之,而予房师文忠夏缓公先生最重耻斋,尝曰:“作人须学林子野”,实敬之爱之,辄呼其字以告人。而耻斋又深喜其同年蔡元白道宪,每语必呼“我元白”。既元白尽节长沙,耻斋痛之甚,时诵其与元白往返之诗,以招其魂。今耻斋竟以节义死,与黄、路、夏、蔡死相先后,真无愧也。已但惜予以未死之身铭既死之人,搦管能无汗下乎?
    按状先生讳垐字子野,别号耻斋。先世福唐平北里磁窑人,祖迁居省东门,父肇炫,母赵氏,生公于河东䆵浦坊。志所云䆵浦坊中人挺生,其为公言之,与登崇祯癸未(1643年)进士,生平气节自许,廉俭物身,为孝廉时不轻谒官府郡县,经年不觌面也,授生徒取束脩以自给,环堵萧然讽詠不辍,遇公议所不可辄,持论侃侃,虽大敌不避,性能饮多而不乱,草书几步,鈡王人得一笺一箑如拱璧焉。著有《居易堂》诗集,多慷慨无漫兴,登第南归过山东作《哀山东》诗十首,类贾生之痛哭流涕。官海宁,绝苞苴杜,请谒有悬鱼埋鹿之风。时粮务孔亟,胥吏缘为奸,耗费百出,公廉其弊痛抑之,民上供外无分文溢输。 甲申(1644年)变后,邑有奸民李尖刀能飞檐缘壁,藉权贵为暴,四出剽劫,前令莫敢谁何,欲乘势聚党为乱。公至,托行乡约,擒而捶杀之,士民称快。 乙酉(1645年)南都破,守卫士骄悍,欲先给飨一年,环署讙譟,公出庄词正色曰:“尔等欲何为?为法不可越也。”众知公不可挟,哀请一季。公曰:“即请给一季,而聚众以譟,终当治”,乃推为首三人。公重创之斯时,公尚执法如此者。公久置生死度外也。及公行,民环泣曰:“公去吾何恃?”追送数百里,就中有壮勇数十人,不惮跋涉,直送公从间道抵家。其爱戴于民如此。
    隆武改元,初以户部转飨,继以御史宣谕,又继以文选主铨。而公特疏请募义勇于福宁,谓时事之急在兵也。三关撤戍,公深隐海隅,叫号悲歌,真有求死不得之意,其诗有“易舍妻儿,惟有父;无惭肤发,但多头”,又云:“种种数茎休见德,此头尚在亦吾仇”,如此等语,合数十首,读之令人泣下。 丁亥(1647年)秋,鲁王自浙入闽,郡邑响应,属望于公,愿听约束。公哭拜别太翁曰:“儿垐当死久矣,若再延喘须臾,恐以不令名贻父母羞,不如死”。遂苴屦负戈,杂徒旅中,适与镇兵遇,身被数创,犹勒兵血战,竟矢入喉间以死。死之后,妻孥饔飱不给。呜呼!廉吏忠臣之身后如是乎?
    公生于万历丙午年(1606年)十二月十七日卯时,尽节于顺治丁亥年(1647年)九月十七日卯时,年仅四十有二。公父肇炫封吏部员外郎,母赵氏赠太宜人,元配魏氏赠宜人,继黄氏封宜人。公二子:爵、哲,将以康熙乙巳年(1665年)正月初十日奉公柩合魏宜人葬于井郊之东山,墓坐巳向亥。而以公之老友方具蒙状示予请铭,方亦世外古君子也。予媿而志之,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生前,视其死后;不知其必死之志,视其诗之立言不苟。呜呼!耻斋节义自守,千古与山川同不朽。
    旧秋官年家眷会弟陈兆藩顿首拜譔
官衔
前任:
劉憲模
明朝海寧縣知縣
1644年-1645年
繼任:
潘懋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