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文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文棟
大清莱芜县知县
籍貫直隸河間府鹽山縣
字號
出生癸卯年(1603年)正月初七日
逝世卒年不详
出身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出身

王文棟(?—?),字幹石北直隸河间府鹽山縣籍湖廣黄冈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天啓七年(1627年)丁卯科中式順天鄉試第四十三名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七十五名,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進士,都察院觀政[1][2]。顺治初任江南山阳县知县,以忧归,又补山东莱芜县知县。著有《介性堂文稿》、诗集。康熙初祀乡贤[3]

家族

[编辑]

曾祖王鲤。祖父王廷相。父王明。母乔氏。弟王文桢,字柱石,由贡生任湖广宜城县知县。

注釋

[编辑]
  1.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履歷便覽》
  2.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88060 號
  3. ^ 《民国盐山县新志》:王文栋,字干石,崇祯进士,事寡母乔氏,以孝名,顺治初宰江南山阳县,时军需旁午,文栋勤敏精详,诸务备举。淮水决没田三千余顷,产去粮存,文栋力为陈请,得豁免。有浙弁帅过,以阵获幼女相赠,文栋受之,而寄于尼庵访其籍而归诸其父,邑人为刊德政录,以忧归,又补山东莱芜县知县,历宦数年,未尝为子孙营益尺土,著有介性堂文稿诗集。康熙初祀乡贤。弟文桢,字柱石,由贡生任湖广宜城县知县,宜城荒残,文桢抚流移,兴学校,剔奸革弊,仁洽四郊,以忧归,三与宾筵,阖邑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