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氯苯那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氯苯那敏
臨床資料
懷孕分級
  • : A
给药途径口服、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ATC碼
法律規範狀態
法律規範
藥物動力學數據
生物利用度25-50%
血漿蛋白結合率72%
药物代谢CYP2D6
生物半衰期21-27小時[1]
排泄途徑
识别信息
  • 3-(4-氯苯基)-N,N-二甲基 -3- 吡啶-2-基 - 丙烷-1-胺基 : 3-(4-chlorophenyl)-N,N-dimethyl-
    3-pyridin-2-yl-propan-1-amine
CAS号132-22-9  checkY
PubChem CID
IUPHAR/BPS
DrugBank
ChemSpider
UNII
KEGG
ChEBI
ChEMBL
CompTox Dashboard英语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004.596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化学信息
化学式C16H19ClN2
摩尔质量274.788 g/mol
水溶性5.5 mg/mL (20 °C)

氯苯那敏[2]INN:chlorpheniramine)商品名有扑尔敏氯菲安明氯菲尼拉明等,是第一代H1受体阻断药,属于烃胺类抗组胺药[3],用于過敏性疾病如鼻炎蕁麻疹的症状治疗。相比於其他第一代抗組胺藥其鎮靜作用較弱。

氯苯那敏是在獸醫,小動物中最常用的抗組胺劑之一。雖然通常不作為抗抑鬱藥抗焦慮藥,氯苯那敏似乎具有這些特性,是一種用於過敏症狀的藥物,屬於第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又稱抗組織胺藥),化学式C16H19N2Cl。生產藥品時,通常使用其鹽類馬來酸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合成機制

[编辑]

方法一

[编辑]
氯苯那敏合成機制1:D. Papa, E. Schwenk, N. Sperber, 美國專利第2,567,245号 (1951)

方法二

[编辑]
氯苯那敏合成機制2:由吡啶由4-氯芐基氯烷基化合成、D. Papa, E. Schwenk, N. Sperber, 美國專利第2,676,964号 (1954)

適應症及用量

[编辑]

減輕過敏症狀,例如過敏性鼻炎(包括花粉症)、荨麻疹等。氯苯那敏可減輕流鼻涕噴嚏。用於口服時,成人劑量通常是每4至6小時服4毫克

不良反應

[编辑]

主要是容易令人產生睡意,其它比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小便滯留、口乾、腸胃不適等。[4]

註釋

[编辑]
  1. ^ Yasuda SU, Wellstein A, Likhari P, Barbey JT, Woosley RL. Chlorpheniramine 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histamine H1-receptor occupancy. Clin. Pharmacol. Ther. 1995, 58 (2): 210–20. PMID 7648771. doi:10.1016/0009-9236(95)90199-X. 
  2. ^ 程凯,徐珽,唐尧,等.氯苯那敏致不良反应45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 2009, 18(019):52-53.DOI:10.3969/j.issn.1006-4931.2009.19.032.
  3. ^ 袁彩玲,郝勇,李秀芳.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变态反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6(26):164-164.DOI:CNKI:SUN:XDJH.0.2007-26-136.
  4. ^ 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Dex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Monograph for Professionals. Drugs.com.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5) (英语).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