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翟凤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翟鳳翀
大明督理遼餉兼撫天津加服俸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籍貫山東青州府益都縣
字號字爾騰,號凌玄
出生萬曆五年丁丑四月初九日
逝世崇祯六年癸酉十月二十二日
配偶娶谢淑人(1577年-1633年)
出身
  • 萬曆二十八年庚子科山東鄉試舉人
  •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同進士出身

翟凤翀(1577年—1633年),尔腾凌玄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

[编辑]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東鄉試第七十二名舉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1],三十三年授直隶吴桥知县,三十六年調任任丘县[2],三十八年考选,四十年授河南道御史,四十一年巡按辽东,上疏劾吕贵邢洪凌应登三人之罪,曰:“大臣造膝无从,小臣叩阍无路。宦寺浸用,政令多违,实开群小假借之端,成太阿倒持之势。”[3]給事中郭尚宾同日貶官,贬为山西按察司经历。時稱“二諫”。

明光宗即位,起補南京户部主事。憙宗即位,擢武選司郎中。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升为南京光禄少卿,二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寺丞,三年三月升本寺添注右少卿,閏十月被推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因得罪魏忠贤,指使御史卓邁汪若極弹劾,五年六月被削职,回籍听勘。

崇祯初年(1628年)初起为户部右侍郎,父喪歸。服闋,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二日,以兵部左侍郎巡抚天津[4]四年以病告歸,又值母喪,病益增劇,崇祯六年癸酉遂卒[5]。追赠兵部尚书[6]

家族

[编辑]

曾祖翟寧。祖父翟冕,太醫院吏目。父翟入道庠生,官鴻臚寺序班。母高氏。具慶下。弟翟鳳翮(貢士)。[7]

夫人谢氏,封淑人。孫翟延初,順治己亥進士,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進士履歷》:翟鳳翀,凌玄,诗一,庚辰四月初九日生。益都县人,庚子七十二,會九十二,三甲一百三十六名。大理政,乙巳授吴桥知县,戊申調任丘县,庚戌考选,壬子授河南道御史,癸丑巡按遼東,……按察司經歷,庚申升南户部郎中,調南兵部郎中,辛酉升南光禄寺少卿,……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己巳起兵部右侍郎,巡抚天津,左侍郎,辛未养病。
  2. ^ 劉統、劉炳《任邱縣志·卷七》
  3. ^ 《明史·翟凤翀传》
  4. ^ 《天津通志》
  5. ^ 范景文《再祭凌鉉翟先生文》:嗚呼痛哉!癸酉岁杪,吾师凌鉉先生薨于里第。
  6. ^ 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范景文撰《天津督抚凌玄翟公墓志铭》
    前督理辽饷兼抚天津、加服俸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凌玄翟公,以崇祯六年癸酉十月二十二日薨,其元配谢淑人,与公生同年,先七十有一日而陨,公薨闻讣,天子震悼,遣官祭,以少牢晋公大司马爵。及嗣恤齎有加焉。其嗣子元衡、元会,将以丙子岁某日月,奉公与淑人合葬于淄原五福山之赐阡。
    而以其弟凤翴状来请余,表公墓门之石,余于公门下士也,公令吴时,余方就童子试,公亟器重余,延读衙斋,躬为提命,虽雪庭桃李乎,推奖期贵踰等夷矣。公既入为名御史,以廷争撄鳞落职补外,当光庙践祚时,余为铨曹,始以恩诏推毂公,而束于常格,仅得量移南计部,及公镇津门时,余亦待罪通州,建牙列戟相望也,于公国士之期待甚惬。而余私怀之,遇内揣报称,百未有一当,虽微季君之状,余将表焉。既命之矣,谊不得辞,谨按状:
    公讳凤翀,字尔腾,凌玄其别号云。先世自骈邑徙益都者曰钟,钟生旺,旺举子十人,其第五曰宁,宁生冕,冕生鸿胪君静吾公,即公父也,自冕以下皆以公贵,赠如其官,鸿胪君娶于高,以万历丁丑四月诞公,有彩云节剑之祥。
    公生而岐嶷,器识不凡,弱冠补弟子员,又三年,登贤书,又三年,成甲辰进士,筮仕吴邑,邑黑子地,而公政成为天下最,三年以能治剧徙虞丘,其治虞丘,犹治吴也。又三年,以循卓异等陟曹台。又三年,出按辽左,辽时宁宇未有,害会攻北关事急,且遣质子以自固,公所策辽事甚豫且悉,前后章数十上,当事者以为太早,计格不行。又三年,遂有乙卯召对之事。当是时,刘公光复以慈爱仁孝二语几陷不测,公抗疏力援,赖神祖优客寝不报,公愈益行其志,摧击珰弁无所避,竟以是得徙外,而公是时直声震天下矣!里居七载,始起公南户曹,转武选郎,再晋光禄少卿,遂迁北棘寺繇丞历卿,贰巳乃出抚延,四岁凡六迁其官。所至,然历有声,抚延之明年,珰祸起,而公不免矣!当甲乙间古今来,一晦昧世界也,而余恒谓其清明,转甚何,则人臣比肩,事主清浊邪正,互相题隲,宁有定时,即素称朗鉴清议者,举以相加,未必受也!赖是时膴贵之于罪废,遂判淄渑岂曲逆,怀英所得藉口哉!而公之前此触珰,积怨已深,发机独早,官棘寺时,又与杨左诸君子相昕夕。为珰所次骨怨,宜公之被祸尤烈,宵人罗织,百计周内,卒无所得。公仅以有颂无规四字驱入要典中。虽公之温恭淑慎,无瑕可集,然亦属有天幸矣!此四言者善,为刘公薄罪,刘公所心铭也。而诛为未溢,独此不可以欺三尺童子,况天下后世乎?主上御宇 会朝清明,不旬月,而蒲轮之征四贲,方以少司农登启事,而公适居鸿胪公艰,鸡骨支床,绝意人世,己巳冬,边方躏入,素冠栾栾,旋以右司马起矣!公之出也,内恋慈帏,未能绝裾,而三日内厪天语致问者五,星言叱驭,行次逐鹿,因其守,兵斩游骑二十余级。余时自中州来避边冲,奋斩直前,时勤王师未有至者,天子闻余与公先后至,则破颜色喜,方锐意倚毗会有忌者,余逆出卫陵,以公镇津门矣!余之出也,千里冒白刃,咫尺不得见天子,公之镇津也,先后廷推六人,鲜当上意。至是,乃特以命公。陛辞日,上召对黼座前,问方略,公对:以招复正,振尔营修,浚河防,相机酌,务保万全。上复讯以边情,公首以招回难民对,上佇思颔之,赐茶及银币,从来外臣未有得入槛内及以卿称者,皆异数也。上雅知公先朝抗节及按辽左事,以津为襟吭之扼也,故属意公如此,公既感激殊遇,竭蹷自请简,卒蒐乘清戎实伍,调浙闽,援丁广,屯海壖,募置洋炮,教以番丁,信赏必罚,用闲出奇,屡有擒斩。夏五月,复用叛臣,谋大举,内寇为梗运计。公躬履行间,不免甲而露处者,旬日,已而合诸镇兵进剿,乃狼豕奔四城,克复,公加服俸比尚书。又以济岭等处奇捷,赐白金文绮。公之功名大著于时,而公亦已病瘁矣!郊祀礼成,余与公扈跸归,至杨村,而公疾作,已而复闻太夫人有霜露恙,公遂力请骸骨章五,上乃得请天眷隆渥,计日为痊,公归八月,而太夫人遽捐馆,劳臣之身,膺此毁瘠,其敢以灭性为允灵,恫加恩泉壤有命自天,距襄事期仅四旬,而骑箕返驭,竟为死孝矣。悲夫!
    公天性孝友,博大惇笃,内行备于谦牧赉,子暨以慈仁若乃劲节,訏谟正辞直道埋轮叱驭,则中外澄清秉钺,建牙则边方率服,虽复山甫之咏,柔嘉方叔之称显允,公无愧焉!然而大臣筹国不在有可见之功,而在有不夺之识,边鄙不靖十八年,于玆我国家兵力困于外,元气竭于内,忠臣志士之谋勇殚矣!而未有涯涘使早用公言,如公所建扼喉之吭,批郤梼虚之策,宁有今日哉!公屡疏不获,请大声疾呼曰:为计不早,清河抚顺之间,当为战场,十年后,臣不知辽之所终,边臣之肉其足食哉!不幸公言而验,当事者不思公言,反挤而欲杀之,此终古所负戟而叹也!至其车辙所临,恩威翔洽,士习其化,民被其泽,有古循吏传,所未易详者,则又余小子及我邦人爱戴之,恩私而未敢为阿好之言也!为表其大且著者。
    谢淑人生而婉慧,幼有合仪,十七于归,执妇道甚恪,滫濳之供,靡弗虔也,其佐公也,勤而能慎,俭而有礼,既贵矣!服澣濯躬辟,绩以训迪,其女若妇无忘食贫操作,时而又明于当世之务,达大体安义命,公遭罗织时,无愠容,及复起,无喜色,其于君亲大义概乎?若有闻也!因表公而并识之,若爵里子姓之详,则载家传中。大明崇祯九年丙子。
  7. ^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進士登科録》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四十二》,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