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行列式的莱布尼茨公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代数中,为纪念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而得名的莱布尼茨公式,用矩阵元素的排列表示了方块矩阵行列式。若 ,以 表示 的第 行(row)与第 列(column),则莱布尼茨公式为:[1] 其中 置换群 中的置换符号,当其中为偶置换时给出 ,而当其中是奇置换时给出

另一种常见的,物理学家可能更熟悉的记号是依据列维-奇维塔符号[2]并利用爱因斯坦求和约定将公式表示为

因为 阶置换的数量,直接根据定义计算莱布尼茨公式一般需要 步。换言之,运算次数与 阶乘渐进成比例。即使对较小的 来说,此方法也是困难、不明智且不可行的。另一策略是通过高斯消元法或类似方法利用LU分解 [3]内计算行列式,此时 ,并且三角阵 的行列式仅为其对角项之积。(但是在数值线性代数的实际应用中很少需要显式计算行列式)。参见脚注[4]。通过矩阵乘法英语Matrix_multiplication_algorithm可以简化行列式的计算,使其用少于 步就可以计算,但是这些算法中的大多数是不实用的。

正式陈述和证明

[编辑]

Theorem — 存在唯一的映射 关于列是交替多线性映射

证明如下:

唯一性

[编辑]

为定理中所言的映射, 矩阵。用 表示 的第 列,换言之 ,因此

同时,令 表示 ,其中 在第 位,也就是单位矩阵的第 个列向量。

现在用 表示 的项:

由于 是多线性的,可得

由交替性,上式中求和指标相同(即存在 使 )的项皆为零。因此该和的求和指标一定是无重复的元组,即置换:

因为 是交替的,因此可以通过对换列 得到单位矩阵。符号 定义为必要的对换的数量和由此产生的符号变化。最终得到: 因为

因此除了莱布尼茨公式定义的映射,其余映射皆不是的交替多线性映射。[5]

这一定义方式也称为行列式的公理化定义。

存在性

[编辑]

现在证明由莱布尼茨公式定义的 有以下三条性质[6]

多线性

[编辑]

,并设 ,其中撇号指出了辅助矩阵 根据条件 关于第 列的元素的线性可以给出下述论断。由定义 其中 不依赖于列 的元素。将求和指标满足 合并同类项,并设 ,我们就得到了所需的多线性 简言之:

因此 满足多线性[7]

交替性

[编辑]

是由 交换列 得到的矩阵,也就是说 ,若 。将任意置换 写成 的形式,其中 是一个对换(参见[8]),我们有

进一步地,若 两列相同,则将其交换后有 。于是 ,因此 。因此 满足交替性[7]

单位矩阵的行列式为一

[编辑]

最后,[7]

小结

[编辑]

因此唯一满足 交替多线性映射刻画了莱布尼茨公式定义的映射,并且该映射实际上也具有这三条性质。因此行列式可以定义为具有这三条性质的唯一映射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trang, Gilbert. 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 5th. Wellesley: Cambridge press. 2016: 260–262. ISBN 978-0-9802327-7-6. 
  2. ^ Kay, D. C. Tensor Calculus. Schaum's Outlines. McGraw Hill. 1988. ISBN 0-07-033484-6. 
  3. ^ Golub, Gene H.; Van Loan, Charles F. §3.4.6. Matrix computations 3rd.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131–132. ISBN 978-0-8018-5414-9. 
  4. ^ Trefethen, Lloyd N.; Bau, David.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SIAM. 1997-06-01. ISBN 978-0898713619. 
  5. ^ 谢启鸿; 姚慕生. §1.11 例 1.50. 高等代数 第四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11: 43. ISBN 978-7-309-16352-0. 
  6. ^ 分别对应柯斯特利金,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第三章. 代数学引论(基础代数) 第一卷. 张英伯 译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89–90. ISBN 978-7-04-020525-1. 中的 D2,D1,D3
  7. ^ 7.0 7.1 7.2 柯斯特利金,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第三章. 代数学引论(基础代数) 第一卷. 张英伯 译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90–91. ISBN 978-7-04-020525-1. 
  8. ^ 柯斯特利金,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第三章. 代数学引论(基础代数) 第一卷. 张英伯 译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42. ISBN 978-7-04-020525-1.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