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名录
外观
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名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制定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中所列化学物质,于2015年发布[1],并于2017年[2][3]、2018年[4]、2019年[5]、2021年[6]、2024年[7]、2025年[8][9]多次修订增补。
列表
[编辑]2015年
[编辑]名称 | 别名 | CAS号 | 化学结构 | 类别 |
---|---|---|---|---|
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溴苯基)乙胺 | 2C-B-NBOMe | 1026511-90-9 | ![]() |
25-NB系列化合物 |
2,5-二甲氧基-4-氯苯乙胺 | 2C-C | 88441-14-9 | ![]() |
2,5-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 |
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氯苯基)乙胺 | 2C-C-NBOMe | 1227608-02-7 | ![]() |
25-NB系列化合物 |
2,5-二甲氧基-4-甲基苯乙胺 | 2C-D | 24333-19-5 | ![]() |
2,5-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 |
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乙胺 | 2C-D-NBOMe | 1354632-02-2 | ![]() |
25-NB系列化合物 |
2,5-二甲氧基-4-乙基苯乙胺 | 2C-E | 71539-34-9 | ![]() |
2,5-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 |
N-(2-甲氧基苄基)-2-(2,5-二甲氧基-4-碘苯基)乙胺 | 2C-I-NBOMe | 919797-19-6 | ![]() |
25-NB系列化合物 |
2,5-二甲氧基-4-丙基苯乙胺 | 2C-P | 207740-22-5 | ![]() |
2,5-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 |
2,5-二甲氧基-4-乙硫基苯乙胺 | 2C-T-2 | 207740-24-7 | ![]() |
2,5-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 |
2,5-二甲氧基-4-异丙基硫基苯乙胺 | 2C-T-4 | 207740-25-8 | ![]() |
2,5-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 |
2,5-二甲氧基-4-丙硫基苯乙胺 | 2C-T-7 | 207740-26-9 | ![]() |
2,5-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 |
2-氟苯丙胺 | 2-FA | 1716-60-5 | ![]() |
安非他命衍生物 |
2-氟甲基苯丙胺 | 2-FMA | 1017176-48-5 | ![]() |
甲基苯丙胺衍生物 |
1-(2-苯并呋喃基)-N-甲基-2-丙胺 | 2-MAPB | 806596-15-6 | ![]() |
|
3-氟苯丙胺 | 3-FA | 1626-71-7 | ![]() |
苯丙胺衍生物 |
3-氟甲基苯丙胺 | 3-FMA | 1182818-14-9 | ![]() |
甲基苯丙胺衍生物 |
4-氯苯丙胺 | 4-CA | 64-12-0 | ![]() |
苯丙胺衍生物 |
4-氟苯丙胺 | 4-FA | 459-02-9 | ![]() |
苯丙胺衍生物 |
4-氟甲基苯丙胺 | 4-FMA | 351-03-1 | ![]() |
甲基苯丙胺衍生物 |
1-[5-(2,3-二氢苯并呋喃基)]-2-丙胺 | 5-APDB | 152624-03-8 | ![]() |
|
1-(5-苯并呋喃基)-N-甲基-2-丙胺 | 5-MAPB | 1354631-77-8 | ![]() |
|
6-溴-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 6-Br-MDMA | 151920-03-5 | ![]() |
|
6-氯-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 6-Cl-MDMA | 319920-71-3 | ![]() |
|
1-(2,5-二甲氧基-4-氯苯基)-2-丙胺 | DOC | 123431-31-2 | ![]() |
|
1-(2-噻吩基)-N-甲基-2-丙胺 | MPA | 801156-47-8 | ![]() |
|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哚-3-甲酰胺 | 5F-ABICA | 1801338-26-0 | ||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 | 5F-AB-PINACA | 1800101-60-3 | ![]() |
|
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哚-3-甲酰胺 | 5F-ADBICA | 1801338-27-1 | ![]() |
|
N-(1-甲氧基羰基-2-甲基丙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 | 5F-AMB | 1715016-74-2 | ![]() |
|
N-(1-金刚烷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 | 5F-APINACA | 1400742-13-3 | ![]() |
|
1-(5-氟戊基)吲哚-3-甲酸-8-喹啉酯 | 5F-PB-22 | 1400742-41-7 | ![]() |
|
1-(5-氟戊基)-3-(2,2,3,3-四甲基环丙甲酰基)吲哚 | 5F-UR-144 | 1364933-54-9 | ![]() |
|
1-[2-(N-吗啉基)乙基]-3-(2,2,3,3-四甲基环丙甲酰基)吲哚 | A-796,260 | 895155-26-7 | ![]() |
|
1-(4-四氢吡喃基甲基)-3-(2,2,3,3-四甲基环丙甲酰基)吲哚 | A-834,735 | 895155-57-4 | ![]() |
|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环己基甲基)吲唑-3-甲酰胺 | AB-CHMINACA | 1185887-21-1 | ![]() |
|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4-氟苄基)吲唑-3-甲酰胺 | AB-FUBINACA | 1629062-56-1 | ![]() |
|
N-(1-氨甲酰基-2-甲基丙基)-1-戊基吲唑-3-甲酰胺 | AB-PINACA | 1445583-20-9 | ![]() |
|
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戊基吲哚-3-甲酰胺 | ADBICA | 1445583-48-1 | ![]() |
|
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戊基吲唑-3-甲酰胺 | ADB-PINACA | 1633766-73-0 | ![]() |
|
1-[(N-甲基-2-哌啶基)甲基]-3-(1-萘甲酰基)吲哚 | AM-1220 | 137642-54-7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N-甲基-2-哌啶基)甲基]-3-(1-金刚烷基甲酰基)吲哚 | AM-1248 | 335160-66-2 | ![]() |
金刚烷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N-甲基-2-哌啶基)甲基]-3-(2-碘苯甲酰基)吲哚 | AM-2233 | 444912-75-8 | ![]() |
苯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N-(1-金刚烷基)-1-戊基吲哚-3-甲酰胺 | APICA | 1345973-50-3 | ![]() |
|
N-(1-金刚烷基)-1-戊基吲唑-3-甲酰胺 | APINACA | 1345973-53-6 | ![]() |
|
1-(1-萘甲酰基)-4-戊氧基萘 | CB-13 | 432047-72-8 | ![]() |
|
N-(1-甲基-1-苯基乙基)-1-(4-四氢吡喃基甲基)吲唑-3-甲酰胺 | CUMYL-THPINACA | 1400742-50-8 | ![]() |
|
1-(5-氟戊基)-3-(4-乙基-1-萘甲酰基)吲哚 | EAM-2201 | 1364933-60-7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4-氟苄基)-3-(1-萘甲酰基)吲哚 | FUB-JWH-018 | 2365471-45-8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4-氟苄基)吲哚-3-甲酸-8-喹啉酯 | FUB-PB-22 | 1800098-36-5 | ![]() |
|
2-甲基-1-戊基-3-(1-萘甲酰基)吲哚 | JWH-007 | 155471-10-6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2-甲基-1-丙基-3-(1-萘甲酰基)吲哚 | JWH-015 | 155471-08-2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己基-3-(1-萘甲酰基)吲哚 | JWH-019 | 209414-08-4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戊基-3-(4-甲氧基-1-萘甲酰基)吲哚 | JWH-081 | 210179-46-7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戊基-3-(4-甲基-1-萘甲酰基)吲哚 | JWH-122 | 619294-47-2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戊基-3-(2-氯苯乙酰基)吲哚 | JWH-203 | 864445-54-5 | ![]() |
|
1-戊基-3-(4-乙基-1-萘甲酰基)吲哚 | JWH-210 | 824959-81-1 | ![]() |
萘甲酰基吲哚类 合成大麻素 |
1-戊基-2-(2-甲基苯基)-4-(1-萘甲酰基)吡咯 | JWH-370 | 914458-22-3 | ![]() |
|
1-(5-氟戊基)-3-(4-甲基-1-萘甲酰基)吲哚 | MAM-2201 | 1354631-24-5 | ![]() |
|
N-(1-甲氧基羰基-2,2-二甲基丙基)-1-(环己基甲基)吲哚-3-甲酰胺 | MDMB-CHMICA | 1715016-78-6 | ![]() |
|
N-(1-甲氧基羰基-2,2-二甲基丙基)-1-(4-氟苄基)吲唑-3-甲酰胺 | MDMB-FUBINACA | 1715016-77-5 | ![]() |
|
1-戊基吲哚-3-甲酸-8-喹啉酯 | PB-22 | 1400742-17-7 | ![]() |
|
N-(1-氨甲酰基-2-苯基乙基)-1-(5-氟戊基)吲唑-3-甲酰胺 | PX-2 | 2365471-47-0 | ![]() |
|
1-戊基-3-(4-甲氧基苯甲酰基)吲哚 | RCS-4 | 1345966-78-0 | ![]() |
苯甲酰基吲哚 |
N-(1-金刚烷基)-1-(5-氟戊基)吲哚-3-甲酰胺 | STS-135 | 1354631-26-7 | ![]() |
|
1-戊基-3-(2,2,3,3-四甲基环丙甲酰基)吲哚 | UR-144 | 1199943-44-6 | ![]() |
|
2-氟甲卡西酮 | 2-FMC | 1186137-35-8 | ![]() |
卡西酮衍生物 |
2-甲基甲卡西酮 | 2-MMC | 1246911-71-6 | ![]() |
卡西酮衍生物 |
3,4-二甲基甲卡西酮 | 3,4-DMMC | 1082110-00-6 | ![]() |
卡西酮衍生物 |
3-氯甲卡西酮 | 3-CMC | 1049677-59-9 | ![]() |
卡西酮衍生物 |
3-甲氧基甲卡西酮 | 3-MeOMC | 882302-56-9 | ![]() |
卡西酮衍生物 |
3-甲基甲卡西酮 | 3-MMC | 1246911-86-3 | ![]() |
卡西酮衍生物 |
4-溴甲卡西酮 | 4-BMC | 486459-03-4 | ![]() |
卡西酮衍生物 |
4-氯甲卡西酮 | 4-CMC | 1225843-86-6 | ![]() |
卡西酮衍生物 |
4-氟甲卡西酮 | 4-FMC | 447-40-5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氟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 4-F-α-PVP | 850352-62-4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甲基苯基)-2-甲氨基-1-丁酮 | 4-MeBP | 1337016-51-9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甲氧基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 4-MeO-α-PVP | 14979-97-6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苯基-2-甲氨基-1-丁酮 | MABP | 408332-79-6 | ![]() |
卡西酮衍生物 |
2-甲氨基-1-[3,4-(亚甲二氧基)苯基]-1-丁酮 | βk-MBDB | 802575-11-7 | ![]() |
卡西酮衍生物 |
2-二甲氨基-1-[3,4-(亚甲二氧基)苯基]-1-丙酮 | βk-MDDMA | 765231-58-1 | ![]() |
卡西酮衍生物 |
乙卡西酮 | 18259-37-5 | ![]() |
卡西酮衍生物 | |
3,4-亚甲二氧基乙卡西酮 | MDEC、βk-MDEA | 1112937-64-0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N-吡咯烷基)-1-丁酮 | MDPBP | 784985-33-7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N-吡咯烷基)-1-丙酮 | MDPPP | 783241-66-7 | ![]() |
卡西酮衍生物 |
4-甲氧基甲卡西酮 | Methedrone | 530-54-1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苯基-2-乙氨基-1-丁酮 | NEB | 1354631-28-9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苯基-2-甲氨基-1-戊酮 | Pentedrone | 879722-57-3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苯基-2-(N-吡咯烷基)-1-丁酮 | α-PBP | 13415-82-2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苯基-2-(N-吡咯烷基)-1-己酮 | α-PHP | 13415-86-6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苯基-2-(N-吡咯烷基)-1-庚酮 | α-PHPP | 13415-83-3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 α-PVP | 14530-33-7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2-噻吩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 α-PVT | 1400742-66-6 | ![]() |
|
2-(3-甲氧基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 | MXE | 1239943-76-0 | ![]() |
芳基环己胺 |
乙基去甲氯胺酮 | NENK | 1354634-10-8 | ![]() |
芳基环己胺 |
N,N-二烯丙基-5-甲氧基色胺 | 5-MeO-DALT | 928822-98-4 | ![]() |
|
N,N-二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 | 5-MeO-DiPT | 4021-34-5 | ![]() |
|
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 | 5-MeO-DMT | 1019-45-0 | ![]() |
|
N-甲基-N-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 | 5-MeO-MiPT | 96096-55-8 | ![]() |
|
α-甲基色胺 | AMT | 299-26-3 | ![]() |
|
1,4-二苄基哌嗪 | DBZP | 1034-11-3 | ![]() |
|
1-(3-氯苯基)哌嗪 | mCPP | 6640-24-0 | ![]() |
|
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 | TFMPP | 15532-75-9 | ![]() |
|
2-氨基茚满 | 2-AI | 2975-41-9 | ![]() |
|
5,6-亚甲二氧基-2-氨基茚满 | MDAI | 132741-81-2 | ![]() |
|
2-二苯甲基哌啶 | 2-DPMP | 519-74-4 | ![]() |
|
3,4-二氯哌甲酯 | 3,4-CTMP | 1400742-68-8 | ![]() |
|
乙酰芬太尼 | 3258-84-2 | ![]() |
芬太尼类物质 | |
3,4-二氯-N-[(1-二甲氨基环己基)甲基]苯甲酰胺 | AH-7921 | 55154-30-8 | ![]() |
|
丁酰芬太尼 | 1169-70-6 | ![]() |
芬太尼类物质 | |
哌乙酯 | 57413-43-1 | ![]() |
||
1-[1-(2-甲氧基苯基)-2-苯基乙基]哌啶 | 127529-46-8 | ![]() |
||
芬纳西泮 | 51753-57-2 | ![]() |
苯二氮䓬类 | |
β-羟基硫代芬太尼 | 1474-34-6 | ![]() |
芬太尼类物质 | |
4-氟丁酰芬太尼 | 244195-31-1 | ![]() |
芬太尼类物质 | |
异丁酰芬太尼 | 119618-70-1 | ![]() |
芬太尼类物质 | |
奥芬太尼 | 101343-69-5 | ![]() |
芬太尼类物质 |
2017年
[编辑]名称 | 别名 | CAS号 | 化学结构 | 类别 |
---|---|---|---|---|
N-甲基-N- (2-二甲氨基环己 基)-3,4-二氯苯甲酰胺 | U-47700 | 121348-98-9 | ![]() |
|
1-环己基-4-(1,2-二苯基乙基)哌嗪 | MT-45 | 52694-55-0 | ![]() |
|
4-甲氧基甲基苯丙胺 | PMMA | 22331-70-0 | ![]() |
甲基苯丙胺衍生物 |
2-氨基-4-甲基-5-(4-甲基苯基)-4,5-二氢噁唑 | 4,4'-DMAR | 1445569-01-6 | ![]() |
|
丙烯酰芬太尼 | 82003-75-6 | ![]() |
芬太尼类物质 | |
卡芬太尼 | 59708-52-0 | ![]() |
芬太尼类物质 | |
呋喃芬太尼 | 101345-66-8 | ![]() |
芬太尼类物质 | |
戊酰芬太尼 | 122882-90-0 | ![]() |
芬太尼类物质 |
2018年
[编辑]名称 | 别名 | CAS号 | 化学结构 | 类别 |
---|---|---|---|---|
4-氯乙卡西酮 | 4-CEC | 14919-85-8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乙氨基-1-戊酮 | βk-EBDP | 727641-67-0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氯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 4-Cl-α-PVP | 5881-77-6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二甲氨基-1-丁酮 | Dibutylone | 802286-83-5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甲氨基-1-戊酮 | Pentylone | 698963-77-8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苯基-2-乙氨基-1-己酮 | N-Ethylhexedrone | 802857-66-5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甲基苯基)-2-(N-吡咯烷基)-1-己酮 | 4-MPHP | 34138-58-4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氯苯基)-2-(N-吡咯烷基)-1-丙酮 | 4-Cl-α-PPP | 28117-79-5 | ||
1-[2-(5,6,7,8-四氢萘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 β-TH-Naphyrone | 2304915-07-7 | ![]() |
|
1-(4-氟苯基)-2-(N-吡咯烷基)-1-己酮 | 4-F-α-PHP | 2230706-09-7 | ![]() |
卡西酮衍生物 |
4-乙基甲卡西酮 | 4-EMC | 1225622-14-9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甲基苯基)-2-乙氨基-1-戊酮 | 4-MEAP | 746540-82-9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甲基苯基)-2-甲氨基-3-甲氧基-1-丙酮 | 4-MMC-MeO | 2166915-02-0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N-吡咯烷基)-1-己酮 | MDPHP | 776994-64-0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甲基苯基)-2-甲氨基-1-戊酮 | 4-MPD | 1373918-61-6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甲基苯基)-2-二甲氨基-1-丙酮 | 4-MDMC | 1157738-08-3 | ||
3,4-亚甲二氧基丙卡西酮 | Propylone | 201474-93-3 | ![]() |
卡西酮衍生物 |
1-(4-氯苯基)-2-乙氨基-1-戊酮 | 4-Cl-EAPP | |||
1-苯基-2-(N-吡咯烷基)-1-丙酮 | α-PPP | 19134-50-0 | ![]() |
|
1-(4-氯苯基)-2-甲氨基-1-戊酮 | 4-Cl-Pentedrone | 2167949-43-9 | ||
3-甲基-2-[1-(4-氟苄基)吲唑-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 | AMB-FUBINACA | 1715016-76-4 | ![]() |
|
1-(4-氟苄基)-N-(1-金刚烷基)吲唑-3-甲酰胺 | FUB-APINACA | 2180933-90-6 | ![]() |
|
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环己基甲基)吲唑-3-甲酰胺 | ADB-CHMINACA | 1863065-92-2 | ![]() |
|
N-(1-氨甲酰基-2,2-二甲基丙基)-1-(4-氟苄基)吲唑-3-甲酰胺 | ADB-FUBINACA | 1445583-51-6 | ![]() |
|
3,3-二甲基-2-[1-(5-氟戊基)吲唑-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 | 5F-ADB | 1715016-75-3 | ![]() |
|
3-甲基-2-[1-(环己基甲基)吲哚-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 | AMB-CHMICA | 1971007-94-9 | ![]() |
|
1-(5-氟戊基)-2-(1-萘甲酰基)苯并咪唑 | BIM-2201 | 1984789-90-3 | ![]() |
|
1-(5-氟戊基)吲哚-3-甲酸-1-萘酯 | NM-2201 | 2042201-16-9 | ![]() |
|
2-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 | DCK | 7063-30-1 | ![]() |
|
3-甲基-5-[2-(8-甲基-3-苯基-8-氮杂环[3,2,1]辛烷基)]-1,2,4-噁二唑 | RTI-126 | 146659-37-2 | ![]() |
|
4-氟异丁酰芬太尼 | 4-FIBF | 244195-32-2 | ![]() |
芬太尼类物质 |
四氢呋喃芬太尼 | THF-F | 2142571-01-3 | ![]() |
芬太尼类物质 |
2019年
[编辑]
所有芬太尼类物质,该类物质满足以下条件:(1)丙酰基(用红色标注)被其他酰基替代;(2)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苯基(用蓝色标注)被任何取代或未取代的单环芳香基团替代;(3)哌啶环(用橙色标注)上存在烷基、烯基、烷氧基、酯基、醚基、羟基、卤素、卤代烷基、氨基及硝基等取代基;(4)苯乙基(用绿色标注)被使用除氢原子外的任意基团替代。
2021年
[编辑]名称 | 别名 | CAS号 | 化学结构 | 备注 |
---|---|---|---|---|
氟胺酮 | 2-FDCK | 111982-50-4 | ![]() |
芳基环己胺 |
(6aR,10aR)-3-(1,1-二甲基庚基)-6a,7,10,10a-四氯-1-羟基-6,6-二甲基-6H-二苯并[b,d]吡喃-9-甲醇 | HU-210 | 112830-95-2 | ![]() |
合成大麻素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丁氨基-1-戊酮 | 688727-54-0 |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苄氨基-1-丙酮 | 1387636-19-2 |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乙氨基-1-丁酮 | 802855-66-9 | ![]() |
||
2-乙氨基1-苯基-1-庚酮 | 2514784-72-4 | |||
1-(4-氯苯基)-2-二甲氨基-1-丙酮 | 4-CDMC | 1157667-29-2 | ![]() |
卡西酮衍生物 |
2-丁氨基-1-苯基-1-己酮 | 802576-87-0 | |||
1-[1-(3-甲氧基苯基)环已基]哌啶 | 3-MeO-PCP | 72242-03-6 | ![]() |
芳基环己胺 |
α-甲基-5-甲氧基色胺 | 5-MeO-AMT | 1137-04-8 | ![]() |
|
科纳唑仑 | 33887-02-4 | ![]() |
苯二氮䓬类 | |
二氯西泮 | 2894-68-0 | ![]() |
苯二氮䓬类 | |
氟阿普唑仑 | 28910-91-0 | ![]() |
苯二氮䓬类 | |
N,N-二乙基-2-(2-(4-异丙氧基苯基)-5-硝基-1H苯并[d]咪唑-1-基)-1-乙胺 | 依替氮卓 | 14188-81-9 | ![]() |
|
氟溴唑仑 | 612526-40-6 | ![]() |
苯二氮䓬类 | |
1-(1,2-二苯基乙基)哌啶 | 36794-52-2 | ![]() |
||
2-(3-氟苯基)-3-甲基吗啉 | 3-FPM | 1350768-28-3 | ![]() |
|
40054-69-1 | ![]() |
噻吩并二氮䓬 2025年调整至第二类精神药品[9] |
2024年
[编辑]名称 | 别名 | CAS号 | 化学结构 | 类别 |
---|---|---|---|---|
溴啡 | 2244737-98-0 | ![]() |
||
美托尼秦 | 14680-51-4 | ![]() |
尼秦类物质 | |
2-甲基布桂嗪 | 2-Methyl-AP-237 | 98608-61-8 | ||
去硝基依托尼秦 | 14030-76-3 | ![]() |
||
丙托尼秦 | 95958-84-2 | ![]() |
尼秦类物质 | |
依托吡尼秦 | 2785346-75-8 | ![]() |
||
丁托尼秦 | 95810-54-1 | ![]() |
尼秦类物质 | |
丙托吡尼秦 | N-吡咯烷基原尼秦 | 3038401-95-2 | ![]() |
|
N-去乙基异丙托尼秦 | 2732926-24-6 | ![]() |
||
N-去乙基依托尼秦 | 2732926-26-8 | ![]() |
||
亚乙氧尼秦 | 暂无, PubChem CID:168310596 |
![]() |
||
1-(苯并呋喃-6-基)-2-丙胺 | 6-APB | 286834-85-3 | ![]() |
|
1-(苯并呋喃-5-基)-2-丙胺 | 5-APB | 286834-81-9 | ![]() |
|
甲基烯丙基麦司卡林 | 207740-41-8 | ![]() |
||
乙基麦司卡林 | 39201-82-6 | ![]() |
||
丙基麦司卡林 | 39201-78-0 | ![]() |
||
2-氟乙基苯丙胺 | 2-FEA | 3823-29-8 | 2024 | |
3-氟乙基苯丙胺 | 3-FEA | 725676-94-8 | 2024 | |
4-氟乙基苯丙胺 | 4-FEA | 3823-30-1 | 2024 | |
1-[1-(4-甲氧基苯基)环己基]哌啶 | 4-MeO-PCP | 2201-35-6 | ![]() |
芳基环己胺 |
2-乙氨基-2-苯基环己酮 | 2-oxo-PCE | 6740-82-5 | 2024 | |
3-[1-(哌啶-1-基)环己基]苯酚 | 3-HO-PCP | 79787-43-2 | 2024 | |
溴胺酮 | 2-BDCK | 120807-70-7 | ![]() |
芳基环己胺 |
2-乙氨基-2-(2-氟苯基)环己酮 | 2-FXE | 2850352-64-4 | 2024 | |
甲基胺酮 | 2-MDCK | 7063-37-8 | 2024 | |
2-乙氨基-2-(3-甲基苯基)环己酮 | DMXE | 2666932-45-0 | 2024 | |
1-(4-氟-3-甲基苯基)-2-(吡咯烷-1-基)-1-戊酮 | 4-F-3-MPVP | 暂无 | 2024 |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二甲氨基-1-戊酮 | 803614-36-0 | 2024 |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环己基氨基-1-丙酮 | 2972185-69-4 2972185-70-7(盐酸盐) |
2024 |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丁氨基-1-丁酮 | 暂无 | 2024 |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丙氨基-1-丁酮 | 802286-81-3 | 2024 | ||
4-甲基-1-苯基-2-(吡咯烷-1-基)-1-戊酮 | α-PiHP | 2181620-71-1 | 2024 | |
2-(仲丁基氨基)-1-苯基-1-戊酮 | 18296-64-5 | 2024 | ||
环丙甲酰麦角酰二乙胺 | 1cP-LSD | 2767597-50-0 | ![]() |
|
戊酰麦角酰二乙胺 | 1V-LSD | 3028950-70-8 | ![]() |
|
丙酰麦角酰二乙胺 | 1P-LSD | 2349358-81-0 | ![]() |
|
N-甲基-N-异丙基-4-羟基色胺 | 4-HO-MiPT | 77872-43-6 | ![]() |
|
N,N-二甲基-4-乙酰氧基色胺 | 4-AcO-DMT | 92292-84-7 | ![]() |
|
波玛唑仑 | 71368-80-4 | ![]() |
苯二氮䓬类 | |
氟溴西泮 | 2647-50-9 | ![]() |
苯二氮䓬类 | |
卡痛 | 无 | |||
帽柱木碱 | 4098-40-2 | ![]() |
天然阿片类药物 | |
7-羟基帽柱木碱 | 174418-82-7 | ![]() |
天然阿片类药物 | |
美托咪酯 | 5377-20-8 | ![]() |
||
异丙帕酯 | 792842-51-4 | 依托咪酯类 | ||
丙帕酯 | 7036-58-0 | ![]() |
依托咪酯类 |
2025年(第一次)
[编辑]
名称 | 别名 | CAS号 | 化学结构 | 备注 |
---|---|---|---|---|
三氟乙咪酯 | 2169968-54-9 | |||
丁托咪酯 | 112367-53-0 | ![]() |
||
仲丁咪酯 | 暂无 | ![]() |
||
异丁咪酯 | 暂无 | ![]() |
||
4-氟依托咪酯 | 84962-75-4 | |||
甲氧羰基环丙咪酯 | ABP-700 | 3004006-31-6 | ||
2,6-二氯-3-氟依托咪酯 | 暂无 | ![]() |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异丙氨基-1-丁酮 | 801171-25-5 | |||
噻吩丙胺 | 30433-93-3 | ![]() |
||
1-[1-(3-甲氧基苯基)环己基]吡咯烷 | 3-MeO-PCPy | 1364933-79-8 | ||
2-苯基-2-丙氨基环己酮 | 2-oxo-PCPr | 7015-53-4 | ||
六氢大麻酚 | HHC | 6692-85-9 | ![]() |
|
尼秦类物质 | —— | [注2] |
2025年(第二次)
[编辑]加入2013年版《麻醉药品目录》中拆分出的91个品种和2013年版《精神药品目录》中拆分出的74个品种。[9]
名称 | 别名 | CAS号 | 化学结构 | 类别 |
---|---|---|---|---|
安咪奈丁 | 57574-09-1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1-(4-溴-2,5-二甲氧基苯基)-2-丙胺 | DOB | 64638-07-9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 | 2-CB | 66142-81-2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1-丁基-3-(1-萘甲酰基)吲哚 | JWH-073 | 208987-48-8 | ![]() |
|
恰特草 | Khat | |||
卡西酮 | 5265-18-9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二乙基色胺 | DET | 61-51-8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1-(2,5-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2-丙胺 | DOM | 15588-95-1 | ![]() |
|
二甲氧基苯丙胺 | DMA | 2801-68-5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2,5-二甲氧基-4-碘苯乙胺 | 2C-I | 69587-11-7 | ![]() |
|
2,5-二甲氧基苯乙胺 | 2C-H | 3600-86-0 | ![]() |
|
二甲基苯丙胺 | 4075-96-1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二甲基色胺 | DMT | 61-50-7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6,6,9-三甲基-3-(3-甲基辛-2-基)-7,8,9,10-四氢-6H-苯并[c]色烯-1-醇 | DMHP | 32904-22-6 | ![]() |
|
Δ9-四氢大麻酚 | Δ9-THC | 1972-08-3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依他喹酮 | 7432-25-9 | ![]() |
||
1-(4-乙基-2,5-二甲氧基苯基)-2-丙胺 | DOET | 22004-32-6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乙环利定 | PCE | 2201-15-2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乙色胺 | 2235-90-7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芬乙茶碱 | 3736-08-1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1-(5-氟戊基)-3-(2-碘苯甲酰基)吲哚 | AM-694 | 335161-03-0 | ![]() |
|
1-(5-氟戊基)-3-(1-萘甲酰基)吲哚 | AM-2201 | 335161-24-5 | ![]() |
|
左旋甲基苯丙胺 | 33817-09-3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麦角二乙胺 | LSD | 50-37-3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甲氯喹酮 | 340-57-8 | ![]() |
||
麦司卡林 | 54-04-6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右旋甲基苯丙胺 | 537-46-2 | ![]() |
||
甲基苯丙胺 | 冰毒 | 7632-10-2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甲卡西酮 | 5650-44-2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5-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 | MMDA | 13674-05-0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1-戊基-3-(2-甲氧基苯乙酰基)吲哚 | JWH-250 | 864445-43-2 | ![]() |
|
甲米雷司 | 3568-94-3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 MDMA | 42542-10-9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 | MDMC | 186028-79-5 | ![]() |
|
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 MDPV | 687603-66-3 | ![]() |
|
4-甲基乙卡西酮 | 4-MEC | 1225617-18-4 | ![]() |
|
4-甲基甲卡西酮 | 4-MMC、甲氧麻黄酮 | 1189805-46-6 | ![]() |
|
4-甲硫基苯丙胺 | 4-MTA | 14116-06-4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N-羟基-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 | N-hydroxy-MDA | 74698-47-8 | ![]() |
|
3,4-亚甲二氧基乙基苯丙胺 | MDEA | 82801-81-8 | ![]() |
|
Δ3-己基四氢大麻酚 | 117-51-1 | ![]() |
||
1-戊基-3-(1-萘甲酰基)吲哚 | JWH-018 | 209414-07-3 | ![]() |
|
苯环利定 | PCP | 77-10-1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芬美曲秦 | 134-49-6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4-甲氧基苯丙胺 | PMA | 64-13-1 | ![]() |
|
赛洛新 | 520-53-6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赛洛西宾 | 520-52-5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咯环利定 | PCPy | 2201-39-0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 | MDA | 4764-17-4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替诺环定 | TCP | 21500-98-1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Δ3-四氢大麻酚、 Δ4-四氢大麻酚、 Δ5-四氢大麻酚、 Δ8-四氢大麻酚、 Δ10-四氢大麻酚、 exo-四氢大麻酚 |
Δ3-THC、 Δ4-THC、 Δ5-THC、 Δ8-THC、 Δ10-THC、 exo-THC |
95720-01-7、 59042-44-3、 162678-94-6、 5957-75-5、 95543-62-7、 27179-28-8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
3,4,5-三甲氧基苯丙胺 | TMA | 1082-88-8 | ![]() |
原第一类精神药品 |
阿米雷司 | 2207-50-3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N-苄基甲基苯丙胺 | 101-47-3 | 2025年新增 甲基苯丙胺衍生物 | ||
丁巴比妥 | 77-28-1 | ![]() |
||
卡马西泮 | 36104-80-0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氯拉䓬酸 | 23887-31-2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环己巴比妥 | 52-31-3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乙氯维诺 | 113-18-8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炔己蚁胺 | 126-52-3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乙基苯丙胺 | 457-87-4 | ![]() |
||
芬坎法明 | 1209-98-9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芬普雷司 | 16397-28-7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呋芬雷司 | 3776-93-0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哈拉西泮 | 23092-17-3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凯他唑仑 | 27223-35-4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利非他明 | SPA | 6319-84-2(消旋)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美芬雷司 | 17243-57-1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美索卡 | 34262-84-5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甲乙哌酮 | 125-64-4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匹莫林 | 2152-34-3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丙己君 | 101-40-6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1-(4-甲基苯基)-2-(N-吡咯烷基)-1-戊酮 | 4-MPVP | 3563-49-3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乙烯比妥 | 2430-49-1 | ![]() |
原第二类精神药品 | |
醋托啡 | 25333-77-1 | ![]() |
原麻醉药品 | |
乙酰阿法甲基芬太尼 | 101860-00-8 | ![]() |
原麻醉药品 | |
醋氢可待因 | 3861-72-1 | ![]() |
原麻醉药品 | |
醋美沙朵 | 509-74-0 | ![]() |
原麻醉药品 | |
烯丙罗定 | 25384-17-2 | ![]() |
原麻醉药品 | |
阿醋美沙朵 | 17199-58-5 | ![]() |
原麻醉药品 | |
阿法美罗定 | 468-51-9 | ![]() |
原麻醉药品 | |
阿法美沙朵 | 17199-54-1 | ![]() |
原麻醉药品 | |
阿法甲基芬太尼 | 79704-88-4 | ![]() |
原麻醉药品 | |
阿法甲基硫代芬太尼 | 103963-66-2 | ![]() |
原麻醉药品 | |
苄替啶 | 3691-78-9 | ![]() |
原麻醉药品 | |
苄吗啡 | 14297-87-1 | ![]() |
原麻醉药品 | |
倍醋美沙朵 | 17199-59-6 | ![]() |
原麻醉药品 | |
倍他羟基-3-甲基芬太尼 | 78995-14-9 | ![]() |
原麻醉药品 | |
倍他羟基芬太尼 | 78995-10-5 | ![]() |
原麻醉药品 | |
倍他美罗定 | 468-50-8 | 原麻醉药品 | ||
倍他美沙朵 | 17199-55-2 | ![]() |
原麻醉药品 | |
倍他罗定 | 468-59-7 | 原麻醉药品 | ||
贝齐米特 | 15301-48-1 | ![]() |
原麻醉药品 | |
大麻和大麻树脂与大麻浸膏和酊 | 8063-14-7 | 原麻醉药品 | ||
氯尼他秦 | 3861-76-5 | ![]() |
原麻醉药品 | |
古柯叶 | 原麻醉药品 | |||
可卡因 | 50-36-2 | ![]() |
原麻醉药品 | |
可多克辛 | 7125-76-0 | ![]() |
原麻醉药品 | |
地索吗啡 | 427-00-9 | ![]() |
原麻醉药品 | |
右吗拉胺 | 357-56-2 | ![]() |
原麻醉药品 | |
右丙氧芬 | 469-62-5 | ![]() |
原麻醉药品 | |
地恩丙胺 | 552-25-0 | ![]() |
原麻醉药品 | |
二乙噻丁 | 86-14-6 | ![]() |
原麻醉药品 | |
双氢吗啡 | 509-60-4 | ![]() |
原麻醉药品 | |
地美沙朵 | 509-78-4 | ![]() |
原麻醉药品 | |
地美庚醇 | 545-90-4 | ![]() |
原麻醉药品 | |
二甲噻丁 | 524-84-5 | ![]() |
原麻醉药品 | |
吗苯丁酯 | 467-86-7 | ![]() |
原麻醉药品 | |
地匹哌酮 | 467-83-4 | ![]() |
原麻醉药品 | |
芽子碱,及其易转化为芽子碱和可卡因的衍生物 | 481-37-8 | ![]() |
原麻醉药品 | |
乙甲噻丁 | 441-61-2 | ![]() |
原麻醉药品 | |
依托尼秦 | 911-65-9 | ![]() |
原麻醉药品 | |
埃托啡 | 14521-96-1 | ![]() |
原麻醉药品 | |
依托利定 | 469-82-9 | ![]() |
原麻醉药品 | |
呋替啶 | 2385-81-1 | ![]() |
原麻醉药品 | |
海洛因 | 561-27-3 | ![]() |
原麻醉药品 | |
氢吗啡醇 | 2183-56-4 | ![]() |
原麻醉药品 | |
羟哌替啶 | 468-56-4 | ![]() |
原麻醉药品 | |
异美沙酮 | 466-40-0 | ![]() |
原麻醉药品 | |
凯托米酮 | 469-79-4 | ![]() |
原麻醉药品 | |
左美沙芬 | LVM | 125-70-2 | ![]() |
原麻醉药品 |
左吗拉胺 | 5666-11-5 | ![]() |
原麻醉药品 | |
左芬啡烷 | 10061-32-2 | ![]() |
原麻醉药品 | |
美他佐辛 | 3734-52-9 | ![]() |
原麻醉药品 | |
美沙酮中间体 | 4-二甲氨基-2,2-二苯基戊腈 | 125-79-1 | ![]() |
原麻醉药品 |
甲地索啡 | 16008-36-9 | ![]() |
原麻醉药品 | |
甲二氢吗啡 | 509-56-8 | ![]() |
原麻醉药品 | |
3-甲基芬太尼 | 42045-86-3 | ![]() |
原麻醉药品 | |
3-甲基硫代芬太尼 | 86052-04-2 | ![]() |
原麻醉药品 | |
1-甲基-4-苯基-4-哌啶丙酸酯 | MPPP | 13147-09-6 | ![]() |
原麻醉药品 |
美托酮 | 143-52-2 | ![]() |
原麻醉药品 | |
吗拉胺中间体 | 3-甲基-4-(吗啉-4-基)-2,2-二苯基丁酸 | 3626-55-9 | ![]() |
原麻醉药品 |
吗哌利定 | 469-81-8 | ![]() |
原麻醉药品 | |
吗啡甲溴化物,及其他五价氮吗啡衍生物(特别是吗啡-N-氧化物的衍生物,例如可待因-N-氧化物) | 125-23-5 | ![]() |
原麻醉药品 | |
吗啡-N-氧化物 | 639-46-3 | ![]() |
原麻醉药品 | |
麦罗啡 | 467-18-5 | ![]() |
原麻醉药品 | |
尼可待因 | 3688-66-2 | ![]() |
原麻醉药品 | |
尼二氢可待因 | 808-24-2 | ![]() |
原麻醉药品 | |
尼可吗啡 | 639-48-5 | ![]() |
原麻醉药品 | |
诺美沙朵 | 1477-39-0 | ![]() |
原麻醉药品 | |
去甲可待因 | 467-15-2 | ![]() |
原麻醉药品 | |
去甲左啡诺 | 1531-12-0 | ![]() |
原麻醉药品 | |
去甲美沙酮 | 467-85-6 | ![]() |
原麻醉药品 | |
去甲吗啡 | 466-97-7 | ![]() |
原麻醉药品 | |
诺匹哌酮 | 561-48-8 | ![]() |
原麻醉药品 | |
奥列巴文 | 467-04-9 | ![]() |
原麻醉药品 | |
对氟芬太尼 | 90736-23-5 | ![]() |
原麻醉药品 | |
哌替啶中间体A | 4-氰基-1-甲基-4-苯基哌啶 | 3627-62-1 | ![]() |
原麻醉药品 |
哌替啶中间体B | 4-苯基哌啶-4-甲酸乙酯、去甲哌替啶 | 77-17-8 | ![]() |
原麻醉药品 |
哌替啶中间体C | 1-甲基-4-苯基哌啶-4-甲酸 | 3627-48-3 | ![]() |
原麻醉药品 |
苯吗庚酮 | 467-84-5 | ![]() |
原麻醉药品 | |
非那丙胺 | 129-83-9 | ![]() |
原麻醉药品 | |
非那佐辛 | 127-35-5(消旋) | 原麻醉药品 | ||
1-苯乙基-4-苯基-4-哌啶乙酸酯 | PEPAP | 64-52-8 | ![]() |
原麻醉药品 |
非诺啡烷 | 468-07-5 | ![]() |
原麻醉药品 | |
苯哌利定 | 562-26-5 | ![]() |
原麻醉药品 | |
匹米诺定 | 13495-09-5 | ![]() |
原麻醉药品 | |
哌腈米特 | 302-41-0 | ![]() |
原麻醉药品 | |
普罗庚嗪 | 77-14-5 | ![]() |
原麻醉药品 | |
丙哌利定 | 561-76-2 | ![]() |
原麻醉药品 | |
丙吡兰 | 15686-91-6 | ![]() |
原麻醉药品 | |
消旋吗拉胺 | 545-59-5 | ![]() |
原麻醉药品 | |
醋氢可酮 | 466-90-0 | ![]() |
原麻醉药品 | |
硫代芬太尼 | 1165-22-6 | ![]() |
原麻醉药品 | |
三甲利定 | 64-39-1 (消旋) |
原麻醉药品 |
注释:来源2015[1]、2017A[2]、2017B[3]、2018[4]、2021[6]、2024[7]、2025[10]
注释2:化学结构与依托尼秦相比,符合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的:(1)5-硝基-1H-苯并咪唑基(用红色表示)被取代或未取代的1H-苯并咪唑基替代;(2)芳环间的亚甲基(蓝色)被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烃基替代;(3)4-乙氧基苯基(橙色)被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替代;(4)N,N-二乙基氨基被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替代。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公安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5-09-29 [2025-06-19].
- ^ 2.0 2.1 关于将N- 甲基-N- (2-二甲氨基环己基)- 3,4-二氯苯甲酰胺 (U-47700) 等四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7-05-22 [2025-06-20].
- ^ 3.0 3.1 关于将卡芬太尼等四种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7-02-28 [2025-06-19].
- ^ 4.0 4.1 关于将4-氯乙卡西酮等32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8-08-31 [2025-06-19].
- ^ 关于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9-03-12 [2025-06-20].
- ^ 6.0 6.1 关于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21-05-12 [2025-06-19].
- ^ 7.0 7.1 关于将溴啡等46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24-06-19 [2025-06-19].
- ^ 国家禁毒办决定将尼秦类物质和1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纳入管制. 人民网. 2025-06-19 [2025-06-19].
- ^ 9.0 9.1 9.2 三部门联合发布最新版《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25-07-28 [2025-08-15].
- ^ 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将尼秦类物质和三氟乙咪酯等12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25-06-20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