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
清晚期 黑砌漆眾仙赴西王母蟠桃壽屏風十二扇
何羅綺文展覽廳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英語: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座落於般含道90號香港大學東閘入口旁,由馮平山樓(現屬法定古蹟)及徐展堂樓底下三層組成,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歷史

[编辑]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是歷史最悠久的香港博物館,創立於一九五三年,最先稱「馮平山博物館」,所佔的建築物原屬一九三二年啟用的「馮平山中文圖書館」,兩者均以建築物的捐建人來命名。至一九九四年,博物館改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一九九六年,博物館增加了新翼,位於徐展堂樓的展廳建成開放。在過去六十年,博物館蒐藏許多具歷史價值的中國藝術品,它們主要分青銅器陶瓷繪畫三類,年代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迄清代,當中亦包括明代至二十一世紀的國畫和現代畫。

館內藏品及特展

[编辑]

在陶瓷方面,博物館藏品包括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漢代和唐代的鉛釉器,以及色澤絢麗的唐三彩。其他藏品有早期的越瓷及青瓷,這類瓷器最受東南亞韓國人士喜愛。宋代的名窯作品則有定窯磁州窯。至於明清兩代的單色瓷及彩瓷,以及風靡中東及歐洲各國的釉裡藍或青花瓷器,博物館也藏有一些代表作品。當中便以唐代的釉裡藍點三足水注最為珍貴,它是中國最早期的青花例子。

至於青銅器,博物館收藏了商代西周禮器,東周唐代銅鏡,以及在世界上收藏最豐富的元代景教十字。在其他藝術品方面,博物館還藏有木、和石等雕刻,以及少量明代至現代的中國水墨畫及二十世紀中國油畫

除展出館藏外,博物館經常舉辦各類型展覽,介紹中國和西方的現代和傳統藝術,以至香港早期歷史,並舉行研討會、講座,以及演視藝活動。博物館同時參與香港大學藝術系的教學工作,教授中國古代藝術及博物館學等課程,秉承博物館以教育為目標的宗旨,希望透過藝術教學擴闊學生的視野及知識領域。「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_藝創啟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企劃於2020年啟動,目標是透過對藝術史﹑保育與新技術形式的跨學科研究,探索科學、技術和藝術之間的共生關係。[1]


專題展覽

  • 《超然冰島:何安達藏二十世紀冰島繪畫》 (2013年9月11日至2013年11月24日)
  • 《意大利國寶級文藝復興盛期名畫 波提切利之<維納斯>》(2013年10月18日至2013年12月15日)
  • 《從攝影到音樂的互動:祈大衛與陳慶恩的創作對話》 (2013年11月13日至2013年12月1日)
  • 《針情線韻:中國少數民族服飾與背帶》(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2月9日) - 展覽延長至2014年2月16日
  • 《六十年入藏人物畫選粹》 (2014年1月28日至2014年3月31日)
  • 《邪惡下的倖存:阿玆曼畫語》 (2014年2月26日至2014年5月4日)
  • 《逸彩流馨:周千秋、梁粲纓伉儷水墨畫》 (2014年4月9日至2014年6月22日)
  • 《克魯茲–迭斯•卡洛斯藝術展:色彩藝境與迷思》 (2014年5月24日至2014年8月17日)
  • 坦克人》與照相新聞學的藝術轉變和專業》 (2014年6月3日至2014年6月29日)
  • 《擺脫過去:中國創作的奧地利藝術五年展》(2014年7月4日── 8月24日)
  • 畢加索陶瓷展》(2014年9月3日── 11月2日)
  • 《四首4重奏》(2014年9月11日── 10月26日)
  • 《方寸大千:鴻遠閣藏索振海內畫鼻煙壺》(2014年9月24日── 11月2日)
  • 《因地制宜──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2014》:

澳門:澳門藝術博物館(2014年3月26日──4月27日)(完結)
臺灣:屏東市公所屏東美術館(2014年5月16日──7月6日)(完結)
深圳:何香凝美術館(2014年7月26日──10月26日)(完結)
香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14年11月14日──2015年2月1日)

  • 《無聲詩: 中國當代水墨》(2015年2月11日──2015年3月17日)- 展覽延長至2015年4月2日
  • 《追求卓越: 奧地利當代藝術》(2015年2月17日──3月22日)
  • 《白話:劉慶和在香港》(2015年4月17日 ── 5月24日)
  • 《此在:陳淑霞作品展》(2015年4月17日 ── 5月24日)
  • 《悠藍青境:羅拔圖•雷古拉作品展》(2015年6月5日 ── 8月23日)
  • 《帝王的瓷器:塞夫爾國家陶瓷製造局特展》(2015年6月9日 ── 8月16日)
  • 《烽火山河: 民國與抗戰 (一九一二至一九四六)》(2015年9月4日 ── 11月15日)
  • 《墨西哥•乾坤創世:羅拔圖•特恩布爾作品展》(2015年9月9日 ── 11月29日)
  • 《埃里希•萊辛:時代脈搏——戰後歐洲的社會剪影》 (2015年11月27日 ── 2016年2月14日)
  • 《輝煌的啟示:哥德盛期至文藝復興盛期的基督宗教手稿(一二五零年至一五四零年)》(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2月28日)
  • 《澐山‧真意:陶澐書畫回顧》(2016年1月20日至年5月1日)
  • 《Sayed and Ghada》(2016年3月23日至4月17日)- 於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智華館一樓展出
  • 《陳曦:所以記憶》(2016年3月2日至5月15日)
  • 《若宮隆志的藝術:當代日本漆藝》(2016年3月18日至6月19日)
  • 《黑老虎:館藏碑帖拓片特展》(2016年5月12日至6月27日)- 展覽延長至2016年8月7日
  • 《墨世鼎新:薩潘塔墨西哥藝術收藏之二十世紀繪畫》 (2016年6月3日至8月14日)
  • 《時代的跨度:中國當代影像與北宋時期審美思潮的回望》(2016年7月10日至9月4日)
  • 《瓷藝丹青:琳達基金珍藏景德鎮當代工藝大師之陶瓷瑰寶》(2016年8月19日至10月23日)
  • 《晏如居藏明式黃花梨家具》 (2016年9月7日至11月20日)
  • 《斷續:影--祈大衛 文--許素細》(2016年9月14日至10月16日)
  • 《昔日香港:匈牙利攝影師德索·博佐奇在香港》(2016年10月26日至2017年1月8日)
  • 《思古——中國當代藝術展》(2016年11月2日至2017年1月8日)

現今展覽

  • 《水盡雲起——金賽收藏之非洲裔美國人的藝術及歷史》(2016年12月9日至2017年2月26日)
  • 《中西合相——當代圖騰:呂豐雅從藝四十載》(2017年1月18日至3月26日)
  • 《元代景教銅十字》 (由2015年6月10日起)

博寮茶座

[编辑]

為推廣中國茶文化,館內設有「博寮茶座」,參觀者可品嚐中國名茶。

位置與開放時間

[编辑]

博物館座落般咸道大學入口旁的馮平山樓,以及徐展堂樓的底三層。開放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星期日,下午一時至六時。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港島巴士
23 蒲飛路 北角碼頭
40 華富(北) 會展站
40M 華富(北) 會展站
40P 華富(北) 羅便臣道 只限星期一至五上課日早上時間服務
93 鴨脷洲邨 羅便臣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A 利東邨(東興樓) 羅便臣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C 鴨脷洲大街 堅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專線小巴
港島專線小巴
8 碧瑤灣 中環(交易廣場) 只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10 銅鑼灣謝斐道 數碼港
22 薄扶林花園 中環(交易廣場)
22S 薄扶林花園 中環碼頭
28 碧瑤灣 銅鑼灣新會道
31 田灣 銅鑼灣謝斐道
56 北角馬寶道 羅便臣道麗祥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

[编辑]

香港大學博物館學會是獨立的文化團體,經常資助博物館去推廣文物藝術欣賞的工作。學會每年舉辦不同類型活動,例如組織會員參觀各地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以及主辦專題講座。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_藝創啟動. 香港大美術博物館. 2020-08-28 [202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