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羅屋民俗館

坐标22°15′51″N 114°14′08″E / 22.26416°N 114.23556°E / 22.26416; 114.2355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屋民俗館
Law Uk Folk Museum
羅屋及民俗館展覽廳
成立日期1990年1月19日
地址 香港香港島柴灣吉勝街14號
類型歷史博物館
地图
羅屋民俗館在香港島的位置
羅屋民俗館
羅屋民俗館
Law Uk Folk Museum在香港島的位置

羅屋民俗館(英語:Law Uk Folk Museum)位於香港柴灣,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五間分館中的其中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而其建築已成為了香港法定古蹟

概覽

[编辑]

羅屋民俗館的建築名為羅屋,建於清朝,是一間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古村屋。18世紀初,居民自寶安遷徙至香港的柴灣,建村定居。這間村屋興建于乾隆年間,並於乾隆三十二年獲發紅印契。羅屋成為柴灣一帶现存的古村屋,香港政府於1972年決定保留全幢羅屋。

1976年5月,香港市政局轄下的博物館委員會決定將羅屋修復為民俗館,並在毗鄰興建展覽廳及中式花園。1989年11月10日,羅屋成為香港法定古蹟,同年12月4日獲得建築署頒發建築設計獎[1]。民俗館終於在1990年1月19日正式開放[2][3]。館內藏品的內容主要介紹柴灣的歷史、羅屋的歷史和特色,以及生活習俗。屋內放有傢俬、農具、日用品等展品,以復原村屋的面貌。

建築

[编辑]
羅屋正面

羅屋是一間中型常見的門樓屋,面積約120平方米,面闊三間,屋頂疊瓦舖蓋,屋脊是簡單的平脊,是典型「三間兩廳」的傳統民居,中央正廳為一間,是全屋的核心,供奉祖先神位,與兩側建有閣樓的耳房合組成「三間過」的格局,佈局左右對稱,有明顯的中軸線,房間是工作間及睡房,而閣樓則用作貯物及孩童的睡處。為了防盜,房屋的窗戶不多,廳外與大門之間有用作採光及透氣的天井,天井兩側建有遮蓋的「廊」用作廚房及雜物間。

大門是全屋唯一的出入口,凹斗式正門,門框以花崗石砌成,板門後方設有直木櫳加強防盜,上有屋簷以擋風雨,屋外是用作曬、晾衣及宴客稱為「曬棚」或「禾坪」的空地。

開放時間

[编辑]
  • 星期一至三、五至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 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休館日

[编辑]
  • 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入場費

[编辑]
  • 免費入場

地址

[编辑]
  • 香港柴灣吉勝街14號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過海隧道巴士
106 黃大仙 小西灣(藍灣半島)
106P 黃大仙 小西灣(藍灣半島)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118 小西灣(藍灣半島) 長沙灣(深旺道)
606 彩雲(豐盛街) 小西灣(藍灣半島) 平日上午繁忙時間停止服務
606X 小西灣(藍灣半島) 九龍灣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613A 安泰(西) 杏花邨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82 柴灣(東) 馬鞍山(烏溪沙站) 平日上午繁忙時間往港島方向以馬鞍山(利安邨)為起點站
682A 馬鞍山市中心
泥涌

柴灣(東)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82B 水泉澳邨 柴灣(東)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82P 烏溪沙站 柴灣(東)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694 調景嶺站 小西灣邨
694S 調景嶺站 小西灣邨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07D 大埔汀太路粤语汀太路 小西灣運動場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76A 新田 小西灣(藍灣半島)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88 泥涌 柴灣(東)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N118 小西灣(藍灣半島) 長沙灣(深旺道) 通宵服務
專線小巴
港島專線小巴
16A 柴灣站 舂磡角慈氏護養院 每日特定時間對開5班
16M 柴灣站 舂坎角泳灘
16X 柴灣站 赤柱正灘
18M 柴灣站 歌連臣角懲教所 每日特定時間對開5班(星期三每日3班)
20M 興民邨 柴灣工業城
43M 峰華邨 柴灣站
44M 柴灣站 小西灣邨 通宵服務
47M 柴灣站 小西灣邨
48M 柴灣站 東區醫院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22°15′51″N 114°14′08″E / 22.26416°N 114.23556°E / 22.26416; 114.2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