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美荷樓

坐标22°20′02″N 114°09′49″E / 22.333889°N 114.163611°E / 22.333889; 114.16361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荷樓青年旅舍(2013年5月)
美荷樓青年旅舍(2019年11月)

美荷樓(英語:Mei Ho House),位於清拆後分期重建的石硤尾邨,1954年建成,是香港最早期、現時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1],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2]。石硤尾邨舊型大廈重建,第41座美荷樓則獲得保留,耗資2億2千萬港元改建為美荷樓青年旅舍及旗下之美荷樓生活館,於2013年12月開幕。

歷史

[编辑]
雙十暴動期間,防暴隊石硤尾徙置區與群眾對峙,美荷樓外牆懸掛大型「雙十」徽牌(1956年)

國共內戰前後,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港,石硤尾木屋區便是移民其中一個聚居地。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港英政府在災場原址興建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及徙置大廈

石硤尾徙置區是香港第一個徙置式的公共房屋,於1954年至1963年間興建,共有29座樓高6至7層的徙置大廈(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從高處望下,樓宇像英文字母「H」,每個單位面積均為120平方呎,需容納5個成人,單位內無水電供應,僅在兩翼中央部份設有公共水龍頭、廁所及淋浴間,而兩端就是居住單位,所有單位入口均由長長公共走廊(廣東話稱為冷巷)連接,晚間此公共空間充作居民乘涼和文娛耍樂用的長條騎樓。此外,部份分隔兩個單位的牆壁高處,設有長方形小孔作通風之用。最初,每戶月租為10元,另加1元水費[2]。美荷樓是石硤尾邨首8座徙置大廈之一,原稱H座,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將其改稱為石硤尾下邨第15座。至1981年,該等大廈獲改建為具有獨立廚房及廁所的單位後,改為第41座及命名為美荷樓。

在1956年九龍雙十暴動期間,美荷樓曾經高懸「中華民國萬萬歲」的6層高直幡及作為暴動的核心地方。

2000年代,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興建4,110個單位,於2011年落成,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戶。除了重建公共房屋,房屋署亦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

美荷樓在改建之前的圖片庫

[编辑]

改建為青年旅舍

[编辑]
房屋署於2009年7月12日、18日、19日及25日舉行美荷樓告別開放日(2009年7月)

計劃分歧,荒廢多年

[编辑]

香港房屋委員會原先建議保留石硤尾邨第15至18座4幢7層大廈,重新規劃和包裝,並且發展成為集歷史、文化、教育及旅遊一身的主題建築組群,命名為「石硤尾邨生活體驗及旅游活動中心」,不過計劃卻被腰斬。之後於2005年由鄰舍輔導會在17及18座[3]空地開辦「石硤尾人文館」作為石硤尾邨50週年紀念[4]房屋署最後決定將美荷樓改建,構思將大廈交予非政府團體營運,將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共房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構思改建成為青年旅舍,吸引外地青年旅客居住,以補貼博物館運作。不過,並無民間團體願意營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等亦都拒絕接手,致使美荷樓自2005年關閉後了無寸進。而房屋署亦不願意投資翻修,以鐵絲網將大廈包圍,而大廈狀況亦日差,外牆油漆脫落、設施嚴重損壞,走廊出現多條長達數米的裂痕、地下糞渠爆裂,而且空置單位雜物堆積發臭,情況不堪而想[5]

設計比賽,落實計劃

[编辑]
翻新後美荷樓地下設有餐廳「呼吸冰室」,因合約期滿於2016年3月31日結業;現更名為「四十一冰室」繼續營業(2015年5月)
翻新後美荷樓變身為青年旅舍(2015年5月)

2007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合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民政事務局贊助名為「無限之旅」的石硤尾邨美荷樓意念創作比賽,分設專業組及公開組,讓專業人士及公眾分別就美荷樓的去向提供設計構思,集思廣益。有關單位於6月30日至7月29日開放美荷樓地下及一樓予公眾參觀,包括示範單位及歷史圖片展覽[6]。是次比賽吸引香港及海外不同界別的參賽者,合共接獲46份參賽作品,包括專業組13份及公開組33份,最終評選出專業組優勝作品2份、公開組優勝作品3份及優異作品2份[7]

2008年,美荷樓成為首批《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7幢建築物之一[8],落實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改裝成為設有129間房的青年旅舍,復修成本約2億2千萬港元,於2013年竣工。

房屋署於2009年7月,安排改建前的最後開放日公眾參觀石硤尾邨美荷樓地下,讓市民了解其內部建築設計,並設導賞團,由歷史研究員介紹石硤尾邨和美荷樓的歷史[9]

翻新後的美荷樓成為美荷樓青年旅舍(2016年4月)

美荷樓青年旅舍由AD+RG 建築設計及研究所設計,拆卸重建了中座,加裝了升降機和環境保護裝置[10]。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特別在美荷樓地下和一樓撥出共14個120呎單位,設立美荷樓生活館,面積逾400平方米,用以展現4個原裝間隔住宅單位,包括分別兩間以1950年代為主題和兩間以1970年代為主題的舊有房屋,讓到訪者親身了解當時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實際情況。美荷樓生活館亦重塑了舊時公共廁所、浴室、居民在走廊煮食、婦女以舊式腳踏衣車幫補家計的普遍情況[11][12],連同口述歷史個案、舊照片和傢俬等資料,合共展出逾1,200件從160名舊居民搜集得來的展覽品,亦邀請舊居民擔任導賞員[13]

2013年10月23日開放日

2013年10月24日起美荷樓青年旅舍試業[14][15],至同年12月正式開幕[16]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大埔道
九龍新界巴士
青山道
九龍新界巴士
2B 竹園邨 長沙灣
2F 慈雲山(北) 長沙灣
2P 長沙灣 慈雲山(北) 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時間服務
6 荔枝角 尖沙咀碼頭
6C 九龍城碼頭 美孚
6D 牛頭角 美孚
6E 蘇屋 鯉魚門邨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P 蘇屋 鯉魚門邨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72 太和 長沙灣
86 黃泥頭 美孚
86A 沙田圍 長沙灣(甘泉街) 每日上午繁忙時間由286A線提供服務
86C 利安 長沙灣
286A 沙田圍 長沙灣 只限每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02 海麗邨 九龍塘(又一城)
702A 海盈邨 白田邨 只在上課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02B 白田(北) 海盈邨
793 將軍澳工業邨 蘇屋邨
N241 紅磡站 青衣(長宏邨) 通宵服務
X6C 美孚 香港兒童醫院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停止服務
巴域街
九龍新界巴士
紅色小巴
窩仔街
九龍新界巴士
2B 竹園邨 長沙灣
2D 澤安邨 黃大仙
6D 牛頭角 美孚
6E 蘇屋 鯉魚門邨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P 蘇屋 鯉魚門邨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86 黃泥頭 美孚
86A 沙田圍 長沙灣(甘泉街) 每日上午繁忙時間由286A線提供服務
286A 沙田圍 長沙灣 只限每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02 海麗邨 九龍塘(又一城)
702A 海盈邨 白田邨 只在上課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02B 白田(北) 海盈邨
過海隧道巴士
九龍專線小巴
紅色小巴
白田街
九龍新界巴士
九龍專線小巴
南昌街
九龍新界巴士
2B 竹園邨 長沙灣
2E 深水埗(白田邨) 九龍城碼頭
2F 慈雲山(北) 長沙灣
86 黃泥頭 美孚
86A 沙田圍 長沙灣(甘泉街) 每日上午繁忙時間由286A線提供服務
86C 利安 長沙灣
87B 新田圍 維港灣
214 油塘 長沙灣(甘泉街)
214P 安秀道 荔枝角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286A 沙田圍 長沙灣 只限每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02 海麗邨 九龍塘(又一城)
702A 海盈邨 白田邨 只在上課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02B 白田(北) 海盈邨
N214 油塘 美孚 只限每日清晨時段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九龍專線小巴
30A 澤安邨 旺角快富街 只於每日06:30-10:00及16:00-23:30服務
30B 澤安邨 石硤尾站
32M 畢架山花園 石硤尾站
42 澤安邨 長沙灣汝洲西街
紅色小巴

週邊環境

[编辑]

美荷樓位於一個高台之上,其腳下是水務署機房。美荷樓北背山,南望海。懷舊愛好人仕拍攝美荷樓主要有幾個角度:

鄰近建築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参考資料

[编辑]
  1. ^ 首8座A-H徙置大廈連地下樓高6層,其後為7層
  2. ^ 2.0 2.1 美荷樓資料冊.pdf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PDF). [2017-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07). 
  3. ^ 即今石硤尾邨美禧樓位置
  4. ^ 石硤尾人文館. [2007-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4). 
  5. ^ 美荷樓渠爆鼠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太陽報》 2007年1月19日
  6. ^ 四大專業團體攜手合辦「無限之旅 - 石硤尾邨美荷樓意念創作比賽」令美荷樓及毗鄰社區新舊兼容、持續發展(PDF格式)[永久失效連結]
  7. ^ 無限之旅 - 石硤尾邨美荷樓意念創作比賽公佈得獎結果及舉行頒獎典禮(PDF格式)[永久失效連結],比賽作品假香港大會堂低座、香港文化中心大堂及石硤尾邨展覽廳巡迴展出
  8. ^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 首批歷史建築. [2008-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8). 
  9. ^ 美荷樓2009年7月開放日通告. [2009-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5). 
  10. ^ 美荷樓動工改建成青年旅舍(02-26 01:33)[永久失效連結]
  11. ^ 美荷樓青年旅舍價比酒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方日報》 2013年10月11日
  12. ^ 美荷樓變青旅 月底試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島日報》 2013年10月11日
  13. ^ 美荷樓青年旅舍. [2011-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6). 
  14. ^ 美荷樓旅舍周四起預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方日報》 2013年10月22日
  15. ^ 美荷樓試業 首天獲210訂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東方日報》 2013年10月25日
  16. ^ 美荷樓青年旅舍下月試業. 東方日報. 2013年9月12日 [2013年9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15日). 
  17. ^ 17.0 17.1 黃大仙及九龍城—青山道.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18. ^ 18.0 18.1 觀塘協和街—青山道香港紗廠.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19. ^ 19.0 19.1 青山道香港紗廠—藍田及油塘.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20. ^ 20.0 20.1 觀塘及黃大仙—青山道.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外部連結

[编辑]

22°20′02″N 114°09′49″E / 22.333889°N 114.163611°E / 22.333889; 114.16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