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舊精神病院正立面
(舊國家醫院外籍護士宿舍)
香港法定古蹟第111項
The facade of the Old Mental Hospital
位於高街的舊精神病院(今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概要
類型醫院宿舍
建築風格巴洛克建築
所屬國家/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地址 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營盤高街2號
坐标22°17′N 114°08′E / 22.28°N 114.14°E / 22.28; 114.14
现居租户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
起造1892年、1940年
托建方港英政府
所有者香港政府
地圖
地图
参考
1www.amo.gov.hk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英語:Sai Ying Pun Community Complex),是一座位於香港西營盤高街市政大廈,建築物前身是國家醫院外籍護士宿舍,於1941年改作女子精神病院,附於域多利精神病院,於1971年後一直空置,因鬧鬼傳聞而被附近居民稱之為「高街鬼屋」。

舊精神病院是早期香港巴洛克建築的代表,惟僅正立面得以保留,於2015年10月23日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香港法定古蹟[1]

歷史

[编辑]

該建築建於1892年,原為国家医院外籍護士宿舍。1940年,院舍東翼落成。1941年,由於鄰近域多利精神病院不敷應用,該處改作女子精神病院。該處於日佔香港時期空置,有傳被用作刑場。

1945年香港重光後,該處恢復作女子精神病院,至1961年隨著青山醫院落成而改作日間精神科門診部;而擴建部分在1969年1月改作聯合書院高街校舍,直至兩者在1971年遷出。其後一直空置,故當地屢次傳出該處有鬧鬼傳聞。2001年,香港政府決定將原址大部分拆卸,改建成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只有原建築的正立面被保留;此項工程由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建築

[编辑]

舊精神病院的建築設計獨特,樓高3層,有宏偉的花崗石外牆,外圍設有拱形長廊以及厚實的護土牆,並有蓋以中式的瓦片斜尖屋頂。該建築內原設有10間護士臥室、12間工人宿舍房間、護士長辦公室、化驗室,還包括起居煮食、辦公和貯物所需的設施。

重建後的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樓高9層。

交通

[编辑]
接駁交通列表
港鐵
巴士
港島巴士
12 中環3號碼頭 羅便臣道柏道 星期一至五上午09:00前的班次不經金鐘(添馬街)柏道干諾道中
12M 金鐘(添馬街) 柏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13 金鐘(添馬街) 旭龢道
23 蒲飛路 北角碼頭
23B 寶馬山
羅便臣道
柏道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23X 蒲飛路 西灣河太康街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40 華富(北) 會展站
40M 華富(北) 會展站
40P 華富(北) 羅便臣道 只限星期一至五上課日早上時間服務
93 鴨脷洲邨 羅便臣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A 利東邨(東興樓) 羅便臣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C 鴨脷洲大街 堅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
專線小巴
港島專線小巴
香港電車
小巴

來往西環的至旺角、荃灣等地

鄰近建築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1. ^ 香港政府資訊中心新聞公報《三座歷史建築列為法定古蹟》. 2015-10-23 [2015-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6)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