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香港摩天大樓列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jiose1991a在话题“新条目推荐讨论”中的最新留言:1个月前
優良條目落選香港摩天大樓列表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新條目推薦同行評審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6年8月29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2025年7月18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25年7月25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 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落選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乙级列表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香港专题 (获评乙级列表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列表级乙级列表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級列表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建筑专题 (获评列表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建筑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建筑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列表级列表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列表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香港 這篇條目曾是香港條目提升計劃的一部份,旨在提升與香港相關的條目之內容質量。欲了解詳情,請造訪計劃頁面

香港摩天大樓列表條目已經提升,經過維基人的檢討和評分後(參看檢討過程存檔),結果如右方顯示:

3.6 / 5.0
質量:

於2006年4月5日提名

香港摩天大廈臨立,偉為奇觀。除了成為香港的旅遊特色外,背後亦有不少歷史和影響,從怡和大廈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中環廣場IFC,香港的商廈從高度和密度上不斷與世界各地的大城市角力。此外,一堆堆高聳入雲的住宅高樓如:凱旋門曉廬嘉亨灣等亦冒起頭來挑戰各項紀錄。而香港未來將會有更多世界級摩天大廈,是好是壞,不得而之,但絕對是值得令人注目的。^o^Stewart~惡龍->講! 07:45 2006年4月5日 (UTC)

(+)支持

  1. ^o^Stewart~惡龍->講! 07:45 2006年4月5日 (UTC)
  2. Kims6331 07:50 2006年4月5日 (UTC)
  3. Toblerone 08:06 2006年4月26日 (UTC)

(-)反对

意見

香港歷年最高大廈列表

[编辑]

想做一個香港歷年最高大廈列表,如:

有沒有確實一點及較早前的數據?!Stewart~惡龍 06:40 2006年5月23日 (UTC)

怡和大廈應該是1973年至1980年。上一代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廈由1935年起是香港最高。至於兩座大廈之間還有甚麼大廈,我仍在搜尋中。另外剛查到,1926年1935年期間,位於中環樓高9層的告羅士打大廈是香港最高。 -- Kevinhksouth (Talk) 06:59 2006年5月23日 (UTC)
再補充: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廈是1935年至1950年,1950年起則是中國銀行大廈,不知到何時才被取代。不知為何這方面的資料異常缺乏,可能連圖書館也未必找到,真是可惜。 -- Kevinhksouth (Talk) 16:58 2006年5月25日 (UTC)
報告:永安集團大廈的條目中稱它在1964年落成時「樓高31層,曾是香港最高的商廈。」不知有沒有資料供查證?--Toblerone 18:05 2006年5月25日 (UTC)

有人武斷地根據以上資料,在香港歷年最高大廈列表一節中寫出:

  • 1964年-1973年 永安集團大廈
  • 1950年-1964年 中國銀行大廈

但我是非常質疑的。中國銀行大廈樓高15層;永安集團大廈樓高31層。我質疑的是:1964年之前沒有大廈高於15層嗎?1973年之前沒有大廈高於31層嗎?因此,我認為在1950年至1973年期間,應該還有大廈曾經有全港最高之譽。希望各位能夠查證一下。 -- Kevinhksouth (Talk) 09:54 2006年5月28日 (UTC)


  • 1964年-1973年應該是國際大廈(現: 中保集團大廈)

1928年半島酒店舊翼、1955年建成17層的蟾宮大廈都曾是最高大廈

優良條目評選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優良條目評選

请问这些高度数据是否把海拔算在内

[编辑]

数据是建筑本身高度还是实际给人印象的高度? 香港有不少楼建在山上,那很多看起来比较高的楼实际建筑高度有可能小于一些建在山下的吧?--194.66.206.5留言2020年7月9日 (四) 18:36 (UTC)回复

如非特別說明,高度數據應指建築本身高度。正確,例如建於半山區的大廈,從維港對岸的九龍看起來比較高,實際上很多都比山下的大廈矮。—Baycrest (作客) 2020年7月28日 (二) 17:01 (UTC)回复

同行評審

[编辑]
香港摩天大樓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评审期:2025年7月17日 (四) 05:07 (UTC)至2025年8月16日 (六) 05:07 (UTC)
下次可評審時間:2025年8月23日 (六) 05:08 (UTC)起

大幅改善條目,目標成為FL,故在此征求建議,以供改進。在此邀請@SanmosaFactrecordor春卷柯南協助評審。皇家水手 2025年7月17日 (四) 05:07 (UTC)回复

@黑暗魔君Sanmosa DC23 2025年7月17日 (四) 05:13 (UTC)回复
我抽查了几条来源:
  • 17号来源:我不确定,来源似乎认为香港的天际线很美,「中环三座标志性建筑的线条与背景中雄伟的太平山顶交相辉映」,或许能说明文中内容。
  • 20号来源:来源称This was the first fully air-conditioned building in Hong Kong,似乎和文中第一座高楼的说法有出入?
  • 36号来源:文中有称九龙东是第二个中央商务区,观塘和九龙湾兴建了不少建筑。但似乎不能体现出「使得」,即作为商业区和兴建大楼的关系?同时我似乎没找到条目中所指的2000年代相关表述?可能有关联的是来源中提及了2012年成立了起动九龙东办事处。若有错误还请指出。
--深鸣留言2025年7月17日 (四) 05:57 (UTC)回复
頁首的提名程序稱「為了他人着想,在提名之前,您應當做的是為條目進行準備工作」,但主編在過往三番四次的提醒下依舊漠視可供查證責任,我認為這是在浪費社群時間。
  • 香港擁有超過9,000座高樓大廈,其中超過4,000座是高度超過100米的摩天大樓,截至2025年,根據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的統計,香港有567座建築高度超過150米。此處提到的幾個數字都對不上來源。
  • 每晚,維多利亞港沿岸的44座建築參與幻彩詠香江,這場同步燈光秀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燈光秀。根據來源,這個紀錄已經被打破。
  • 然而,從1970年代開始,香港經歷了一股建設高樓的潮流,並持續至今。這股潮流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香港山多平地少的地理環境所致。來源未見提及。
  • 此外,啟德機場關閉後,高度限制得以在九龍半島放寬,使得許多高樓在九龍拔地而起,例如名鑄、維港文化匯和天璽,這些建築均超過200米。此處提到幾處例子,然而來源29、30、31所述的建築都完全無關,來源32欠頁碼。--黑暗魔君留言2025年7月17日 (四) 06:42 (UTC)回复
關於第一點,567座建築這個數字是幾天前我打開來源時看到的數字,但似乎它更新得很快,因此我已對這些數字的處理手法作出修正。至於其他問題,我稍後會作出修正。
另外,我不認同有關我漠視可供查證責任的說法,因我這次編寫及翻譯條目時有盡力把無法查證或有可疑的資訊移除,並加入更多可供查證的內容,但我承認我的確看漏了部份已經更新的資訊,導致出現問題。皇家水手 2025年7月17日 (四) 07:11 (UTC)回复
關於第一點,即使我能採納數字更新得太快,但無論是英維還是目前你的寫法也是有問題的,來源清楚指出200米以上的建築有102座,300米以上有6座,這108座難道就不算「超過150米」嗎?關於第二點,來源所寫的紀錄是2015年的,點進去來源19即可看到,你總不能再說是「更新得很快」了吧?第三點更奇怪,你排除了英維列出的一個來源,但這個來源恰好在某程度上是可以印證「由於香港山多平地少的地理環境所致」,反而導致無法查證。關於第四點,這裡有四個來源,難道你想說這四個都是恰好疏忽而沒有看嗎?來源32沒有頁碼的問題與英維一模一樣,「盡力把無法查證或有可疑的資訊移除」會是這樣?我很清楚完全沒有查證和純屬無心之失的條目會是怎樣,所以請你不要搪塞和敷衍我。歸根究底,是編寫手法失當才會造成這種程度的錯漏。--黑暗魔君留言2025年7月17日 (四) 07:38 (UTC)回复
第2點的確是我疏忽,沒有打開來看,而第4點則是我翻譯時不小心翻譯錯大廈名稱,我承認是我的錯失。至於第三點,原文有兩個來源,而我翻譯後兩個來源均有保留,只是使用了{{multiref}}把它放在同一註腳裡面。最後第1點,來源計算超過150米的大廈時應有計算超過200米或300米的大廈,因列表中高於200米的大廈有102座,其中有6座高於300米,因此我認為數字應該正確(否則便會出現主要建造超過200米的樓宇的城市在150米+的排名反而較低的情況)。皇家水手 2025年7月17日 (四) 08:06 (UTC)回复
關於第三點是我看漏了,沒有看到後面還有一個鏈接。「來源計算超過150米的大廈時應有計算超過200米或300米的大廈」,然而來源並沒有這樣的說明,這已經算是原創研究了。至於大廈名稱,你根本不是「不小心翻譯錯大廈名稱」,而是沒有看來源直接照搬英維的說法,所以你的許多錯漏都與英維一模一樣,所以請你不要再用「已經檢查過」或者只是「疏忽」來敷衍了事。編寫手法不改,你所寫的所有條目都會有這種問題。--黑暗魔君留言2025年7月17日 (四) 08:29 (UTC)回复
我的編寫手法當然有進步空間,但我認為我在編寫本條目時已有所改善,有自行加入和移除來源,也有整理一些不適宜收錄的內容,絕對沒有敷衍了事。不過我不會為這些錯漏找藉口,會繼續努力改善條目質素。皇家水手 2025年7月17日 (四) 08:55 (UTC)回复
我再仔細看了一下,我也認為關於「來源計算超過150米的大廈時應有計算超過200米或300米的大廈」的說法應該沒有錯,但既然來源的這種寫法可能有歧義,也應換成目前的說法。--黑暗魔君留言2025年7月17日 (四) 08:49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