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州、博州
自治州
ᠪᠣᠷᠣᠲᠠᠯ᠎ᠠ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ᠵᠧᠦ

传统蒙古文
ᡋᡆᠷᡆᡐᠠᠯᠠ
ᡏᡆᡊᡎᡆᠯ
ᡄᡋᡄᠷᡄᡃᠨ
ᠴᠠᠰᠠᡍᡇ
ᡓᡇᡇ

托忒文
بۆرتالا موڭغۇل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維吾爾語
博尔塔拉站
博尔塔拉站
博尔塔拉自治州在新疆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博尔塔拉自治州在新疆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坐标:44°53′34″N 82°03′58″E / 44.89288°N 82.06618°E / 44.89288; 82.06618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治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語源博爾塔拉河,蒙古语「博爾塔拉」意为棕色的草原
政府駐地博乐市
下级行政区2个县级市、2个
政府
 • 州委書記何永慧
 • 人大常委會主任巴德玛拉
人口(2020[1]
 • 常住48.82萬人
語言
 • 方言蒙古语哈萨克语漢语官話
时区北京时间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33400
電話區號909
車輛號牌新E
行政区划代码652700
国内生产总值(2010)¥131.45 亿(全疆第12位  (2010),佔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42%)
19.42 亿美元汇率
33.31 亿国际元平价
人均¥27,374  (全疆第7位  (2010))
4,044  美元(汇率)
6,937  國際元(平价)
HDI(2016)0.766  高 [2]
網站博尔塔拉州政府网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汉语名称
繁体字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简化字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蒙古语名称
傳統蒙文 ᠪᠣᠷᠣᠲᠠᠯ᠎ᠠ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ᠵᠧᠦ
西里尔蒙文Бортал Монгол өөртөө засах жуу
维吾尔语名称
维吾尔语بۆرتالا موڭغۇل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
卫拉特名称
卫拉特ᡋᡆᠷᡆᡐᠠᠯᠠ ᡏᡆᡊᡎᡆᠯ ᡄᡋᡄᠷᡄᡃᠨ ᠴᠠᠰᠠᡍᡇ ᡓᡇᡇ
Borotala mongγol ebereen zasaqu ǰuu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语ᠪᠣᠷᠣᠲᠠᠯ᠎ᠠ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ᠵᠧᠦ
鲍培转写Borotal-a Mongγol öbertegen ǰasaqu jvu衛拉特托忒文ᡋᡆᠷᡆᡐᠠᠯᠠ
ᡏᡆᡊᡎᡆᠯ
ᡄᡋᡄᠷᡄᡃᠨ
ᠴᠠᠰᠠᡍᡇ
ᡓᡇᡇ
,轉寫:Borotala mongγol ebereen zasaqu ǰuu維吾爾語بۆرتالا موڭغۇل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拉丁维文:Börtala Mongghul aptonom oblasti),简称博尔塔拉州博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自治州,位于新疆西北部。面积24,934.33平方公里。博乐市为州府所在地。該地得名於博尔塔拉河,「博爾塔拉」蒙古语意为“棕色的草原”。博州汉族人口比例约65%,蒙古族人口比例约6%。

历史

[编辑]

上古时期

[编辑]

博尔塔拉历史悠久。先秦時期为塞人游牧地。西汉初年,分布在河西走廊的月氏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西迁到天山西部及博尔塔拉一带。後为乌孙遊牧民族活动区域。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護府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原游牧于叶尼塞河、阿尔泰山一带的古突厥人建立突厥汗国,博尔塔拉属其辖境。[3]

中古时期

[编辑]

隋开皇二年(582年),突厥分裂,博尔塔拉一带属西突厥可汗。唐初,西突厥汗国被唐朝所灭。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朝设瑶池都督府,博尔塔拉等地属瑶池都督府统辖。永徽二年(651年),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唐,在双河(博尔塔拉河流域)自立为汗。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击灭阿史那贺鲁势力,在博尔塔拉设雙河都督府武周长安二年(702),改金山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包括双河都督府在内的天山以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區。唐中叶之后,该地被葛逻禄等部族所据。

耶律大石西迁後,博尔塔拉地区屬西遼,1218年,蒙古帝国灭西辽。征服西域後,成吉思汗1225年分封诸子时,把包括博尔塔拉在内的额敏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封为三子窝阔台的领地。1252年,蒙哥汗为窝阔台汗后裔划分封地疆界,将包括今博尔塔拉在内的伊犁河流域至阿姆河的广大地区封为窝阔台之孙海都领辖。元中统五年(1264年),忽必烈在阿力麻里(今伊犁霍城附近)设行中书省,博尔塔拉隶阿力麻里行中书省管辖。大德十年(1306年),察合台后裔笃哇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后王领地,博尔塔拉亦并入察合台汗国

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察合台后王歪思汗西迁阿力麻里,称为亦力把里,博尔塔拉为其统治。正德年间,哈萨克人在阿拉套山一带游牧。万历十五年(1587年),卫拉特蒙古部落进入博尔塔拉游牧。崇祯十六年(1643年),准噶尔首领进攻哈萨克人,征服托克马克地区及阿拉套山两个哈萨克部落。博尔塔拉为准噶尔部所占有。

清朝乾隆年间消灭准噶尔汗国後,调八旗察哈爾兵丁进驻屯垦戍边,后又有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的一小部分舊土爾扈特部驻牧于精河,稱“晶土爾扈特”。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廷在惠远(今霍城县)设伊犁将军府,总理新疆南北两路军政事务。乾隆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762-1764年),清廷调察哈尔官兵2000名携眷移驻新疆,其中1800名被安置在博罗塔拉河(今博尔塔拉河)、赛里木湖等地。特设一察哈尔营,由察哈尔领队大臣管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自伏尔加河流域归来,分东西南北四路,归伊犁将军节制,其中西路盟一旗(西路旧土尔扈特旗)约400户近3000人,被安置在精河一带游牧。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晶河(今精河)筑新城,改典史为粮员,隶乌鲁木齐都统管辖。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粮员为巡检,隶库尔喀喇乌苏厅。光绪十四年(1888年),精河厅改设抚民直隶厅,隶镇迪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精河厅改隶伊塔道。[3]

近现代

[编辑]

民国成立后,逐渐开始设县。民国二年(1913年)4月,精河直隶厅改为精河县。民国三年(1914年),察哈尔领队大臣改为领队官,隶新疆都督节制。民国九年(1920年)1月7日,建博乐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日,成立温泉设治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10日,温泉设治局改升温泉县。隶属伊犁行政长官公署管辖。

中共建政后,博爾塔拉州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地區級)成立,首府设在博乐县城,辖博乐精河温泉3县。1955年2月20日,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改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1958年6月19日,撤销博乐县机构,保留博乐县名称,由自治州直接领导博乐县各区、乡。1962年11月7日,恢复博乐县建制。

1975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撤销,其所属农五师并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州革命委员会下设农垦局管理相关事宜。

1979年9月2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代管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改由新疆自治区直接管辖。

1982午,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农五师也于4月1日恢复原建制。

1985年9月21日,博乐县撤县建市,設立縣級博樂市

1992年2月11日,成立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为县级建制。1993年1月8日,将阿拉山口行政区管理委员会、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合为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直属州政府领导。2012年12月17日,设立县级阿拉山口市,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管轄。[4]

地理

[编辑]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北部和西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东部与塔城地区乌苏县、东北部与托里县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伊宁县霍城县三县相邻;另全境皆包圍雙河市。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博乐市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24千米,西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219千米,北距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居住区76千米(以上均为公路里程)。全州地域东西长315千米,南北宽125千米,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的1.7%。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属北天山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州境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间是喇叭狀的谷地平原,西部较窄,东部开阔。阿拉套山西端的厄尔格图尔格山,海拔高度4569米,是全州最高点。东北部的艾比湖,海拔仅189米,是全州最低处。地貌特征大致由南北两侧山地、中部博尔塔拉谷地和东部艾比湖盆地这三个较大的地貌单元组成。

博尔塔拉河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最大的河流,平均径流量4.52亿立方米,河长177千米,流域面积6627平方公里。精河次之,年平均径流量3.55亿立方米,长75.2千米,流域面积1119平方千米。有大小湖泊5个,其中艾比湖水域面积400平方千米,湖面高程195米,水量3.303亿立方米,水质咸。赛里木湖水域面积457平方千米,湖面高程2074米,水质微咸。在全疆的湖泊面積中分别占第四、第五位。

气候

[编辑]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远离海洋,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特点是气温日、年较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气温回升快且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降水稀少、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光照充足;夏季多雷阵雨和冰雹,春秋季多大风,冬季多连阴雾。日照充足,太阳总辐射年均5390~5700兆焦耳/平方米,年均降水量为90~500毫米。

1981–2010年间博乐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9.6
(14.7)
−5.4
(22.3)
5.2
(41.4)
17.9
(64.2)
25.1
(77.2)
30.0
(86.0)
31.7
(89.1)
30.2
(86.4)
23.9
(75.0)
14.6
(58.3)
3.1
(37.6)
−6.7
(19.9)
13.3
(56.0)
日均气温 °C(°F) −15.7
(3.7)
−11.5
(11.3)
−0.1
(31.8)
11.1
(52.0)
17.8
(64.0)
22.3
(72.1)
23.8
(74.8)
22.2
(72.0)
16.5
(61.7)
8.0
(46.4)
−1.5
(29.3)
−11.4
(11.5)
6.8
(44.2)
平均低温 °C(°F) −20.5
(−4.9)
−16.7
(1.9)
−4.8
(23.4)
4.9
(40.8)
11.1
(52.0)
15.1
(59.2)
16.5
(61.7)
14.9
(58.8)
9.6
(49.3)
2.6
(36.7)
−5.0
(23.0)
−15.1
(4.8)
1.1
(33.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3
(0.21)
6.8
(0.27)
8.9
(0.35)
19.4
(0.76)
32.3
(1.27)
28.9
(1.14)
29.1
(1.15)
18.7
(0.74)
17.9
(0.70)
15.5
(0.61)
8.5
(0.33)
8.9
(0.35)
200.2
(7.88)
平均相對濕度(%) 81 80 73 55 52 52 56 56 59 67 79 83 66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编辑]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委员会
职务 书记 主任 州长 主席
姓名 王贵驷[5] 那生巴图 刘欣[6] 刘自重[7]
民族 汉族 蒙古族 蒙古族 汉族
籍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 陕西省旬阳县
出生日期 1968年8月(57歲) 1973年9月(51—52歲) 1964年7月(61歲)
就任日期 2023年9月 2025年3月 2024年10月 2017年1月

行政区划

[编辑]

博尔塔拉州下辖2个县级市、2个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8] 区划名称
维吾尔文
传统蒙古文
汉语拼音
拉丁字母转写
面积[註 1][9]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10]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划[11] 边境管理区范围
街道
办事处
652700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بۆرتالا موڭغۇل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
ᠪᠣᠷᠣᠲᠠᠯ᠎ᠠ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ᠵᠧᠦ
Bó'ěrtǎlā Měnggǔ Zìzhìzhōu
Börtala Mongghul
Aptonom Oblasti

Borotal-a mongγol
öbertegen ǰasaqu ǰëü
24,862.88
(22,314.73)
433,467 博乐市 833500 6 12 5 境内部分地区
652701 博乐市
بۆرتالا شەھىرى
ᠪᠣᠷᠣᠲᠠᠯ᠎ᠠ
ᠬᠣᠲᠠ
Bólè Shì
Börtala Shehiri
Borotal-a qota
7,790.24
(6,380.59)
246,706 青得里街道 833500 5 4 1 全境
652702 阿拉山口市
ئالاتاۋ شەھىرى
ᠠᠯᠠᠭ
ᠠᠭᠤᠯᠠ ᠶᠢᠨ
ᠠᠮᠠᠨ ᠤ
ᠬᠣᠲᠠ
Ālāshānkǒu Shì
Alataw Shehiri
Alaγ aγula-yin aman-u qota
1,249.18
(1,249.18)
11,097 阿拉套街道 833400 1 1 全境
652722 精河县
جىڭ ناھىيىسى
ᠵᠢᠩ
ᠾᠧ
ᠰᠢᠶᠠᠨ
Jīnghé Xiàn
Jing Nahiyisi
J̌ing hë siyan
11,187.12
(10,547.97)
125,968 精河镇 833300 4 1
652723 温泉县
ئارىشاڭ ناھىيىسى
ᠷᠠᠰᠢᠶᠠᠨ
ᠰᠢᠶᠠᠨ
Wēnquán Xiàn
Arishang Nahiyisi
Rasiyan siyan
5,885.52
(5,386.17)
49,696 博格达尔镇 833400 3 3 全境

人口

[编辑]

2022年末,全州总人口50万人[12]。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35个民族。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433,467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3,68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0,213人,下降2.3%,年平均增长率为-0.23%。其中,男性人口为224,228人,占总人口的51.73%;女性人口为209,239人,占总人口的48.2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16。0-14岁的人口为76,287人,占总人口的17.6%;15-59岁的人口为297,176人,占总人口的68.56%;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0,004人,占总人口的13.8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2,061人,占总人口的9.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84,699人,占总人口的65.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8,768人,占总人口的34.32%。

民族

[编辑]

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288220人,占总人口的64.96%,各少数民族人口155460人,占总人口的35.04%。全州有35个民族成份,蒙古族是自治民族。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民族构成(2010年11月)[13]
民族名称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蒙古族 回族 东乡族 壮族 锡伯族 藏族 土家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数 288220 59106 44417 25125 23180 1455 345 273 271 267 1021
占总人口比例(%) 64.96 13.32 10.01 5.66 5.22 0.33 0.08 0.06 0.06 0.06 0.23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 38.02 28.57 16.16 14.91 0.94 0.22 0.18 0.17 0.17 0.66

经济

[编辑]

2010年博尔塔拉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27亿元(含农五师),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地方生产总值100.74亿元,增长11.4%。全年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4.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130元,比上年增加1167元,增长19.6%[14]

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过货量占全疆16个口岸总量的90%,在全国陆路口岸中仅次于满洲里口岸,已连续8年居全国陆路口岸的第二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教育

[编辑]

参见

[编辑]

备注

[编辑]
  1. ^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括号中的数字为地方所辖的面积,即扣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辖的面积。
  2. ^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2021-06-14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4). 
  2. ^ 杨永恒 (编).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译出版社. : 206 [2019]. ISBN 978-7-5001-6138-7. 
  3. ^ 3.0 3.1 博尔塔拉州历史沿革. 博雅地名网. [2025-08-13]. 
  4. ^ 链接至维基文库 《國務院關於同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縣級阿拉山口市的批覆》. 维基文库: p. 國函〔2012〕205號 (中文). 
  5. ^ 王贵驷任新疆博州党委书记. 中国经济网. [202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0). 
  6. ^ 刘欣任新疆博州代州长 巴音克西辞去州长职务. 中国经济网. 
  7. ^ 博州十二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简历(主席刘自重). 中国经济网. [2017-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4).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9.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土资源局. 
  10.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王萍萍 , 编.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10. ISBN 978-7-5087-5594-6. 
  12.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 www.xjboz.gov.cn. [2024-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3). 
  13.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08. ISBN 978-7-5037-6516-2. 
  14.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博州统计局. 2011-03-22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