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外观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攻入關中,秦王朝覆滅。二月,項羽劃地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及秦朝降將等18人為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以秦郡為基礎上劃定,連續數年混戰,期間行政區的建制少有變動。
各諸侯國封域
[编辑]各諸侯國封域除西楚國九郡之目,西魏國與代國統領郡數有所爭議。下表郡數採納秦四十八郡說,列出周振鶴《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及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二書所記的各郡轄縣。
注解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無此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穀縣」。
-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秦代》作「城陽」。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誤作「平邱」。
-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秦代》作「方與」。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無此郡。
- ^ 7.0 7.1 7.2 7.3 7.4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會稽郡領縣。
- ^ 疑即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秦代》的「鄣縣」,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列為待考縣份。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蜀郡領縣。
- ^ 10.0 10.1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蜀郡領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無此縣,王偉《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以此道為漢中郡屬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江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邸道」。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新秦中領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新秦中領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新秦中領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碭郡領縣。
-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秦代》作「河雍」。
-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九原郡領縣。
-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鉅鹿郡領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衡山郡領縣。
- ^ 22.0 22.1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洞庭郡屬縣。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長沙郡領縣。
- ^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膠東郡。
-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膠西郡領縣。
- ^ 26.0 26.1 26.2 26.3 26.4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城陽郡領縣。
-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作泰山郡領縣。
參考文獻
[编辑]書籍
[编辑]- 后曉榮,《秦代政區地理》,200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ISBN:9787509705704
- 周振鶴,《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2016年,復旦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9111613
地圖
[编辑]-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正體字版),臺北:曉園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