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kipedia:同行評審

同行评审

维基百科的同行评审程序,旨在收集其他维基百科编者关于某个条目的意见与反馈。任何人(包括未注册用户)都可以善加利用这个程序,以提升条目品质,本页则欢迎各路维基百科同工对提案条目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本百科全书“协作编辑”的精神。您可以在提交优良条目评选典范条目评选特色列表评选或者进行页面评级之前,先提交同行评审。简而言之,同行评审是个非常适合收集反馈的场合,大家在此提案,必定会获得满满的收获。

目前有12个條目評審中。

提名程序


  1. 为了他人着想,在提名之前,您应当做的是为条目进行准备工作,请不要浪费社群资源。准备工作包括尽己所能处理条目存在的任何维护或者清理模板,以及确保条目尽可能不违反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条目并不一定需要是由提案人主要编辑,但是提案人应该事先自我评估、准备。
  2. 请不要对正在该页面进行投票的条目进行重复提名,也请不要将正在参加优良条目评选典范条目评选特色列表评选的条目提名,否则提名将被回退
  3. 请在条目的讨论页顶部放置{{Peer review}}代码,好让其他条目关注者获得通知。
  4. 点击这里提交新的提名。填了提名模板之后保存编辑即可。
  5. 已經結束討論的提名,須等到下一次可評審的時間後才可提名,否則提名將被回退


同行评审过程


每个提案的同行评审时间为30天。在这期间您可以等候同工的评审。我们通常会遇到无人理睬的情况,不要气馁!一个办法是到其它同行评审提案或者条目评选页面,为其它无人评审的条目进行评审或者提出意见,同时问问看是否有人愿意为您的提案进行评审。

您不妨向到其他维基百科同工的用户讨论页,礼貌地请求或询问他们是否有意为您的提案进行同行评审,这么做也许会有用。然而,切勿反复向过多的用户发送相同的类似请求,造成他人的困扰。同时,如果有用户在其用户页或讨论页声明谢绝条目评审邀请,就请不要去打扰他们。

这裡不是条目评选,所以请参与评审者尽可不要对提名进行评估或否定,而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如何提高条目品质、从何着手解决条目问题等等。评审者不应该立即批判或纯粹在本页对条目进行评价,这么做对条目的发展并无任何意义。


存檔程序


同行评审的提案在结束後會進行存檔,请按照以下步骤为提案进行存档:

  1. 将提案讨论从本页裡移除,并将讨论复制到提案条目的讨论页底部
  2. 移除条目讨论页顶部的{{Peer review}}代码。
  3. 必要时,您也可以在讨论页的顶部使用{{Article history}}模板。
  4. 無任何討論的同行評審,直接以無共識論結束並清理,不做存檔動作。
  5. 如為提名者想自行提早結束同行評審,建議自行做移動存檔動作。
  6. 如提名不符合程序而被回退但已有评论,可将回退内容移动至条目讨论页。
提交新的同行评审提案
中文維基百科內容評選

黑相集:棉蘭號

[编辑]

黑相集:棉蘭號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评审期:2025年10月10日 (五) 13:41 (UTC)至2025年11月9日 (日) 13:41 (UTC)
下次可評審時間:2025年11月16日 (日) 13:42 (UTC)起

可能提名FA,所以又來同行評審了。敬請不吝賜教。銀の死神走馬燈劇場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2025年10月10日 (五) 13:41 (UTC)[回复]

邀請@深鸣SuperGreyFor Each ... Next一起討論。--Sinsyuan✍️PJTW 2025年10月19日 (日) 02:38 (UTC)[回复]
我本周末考试,下星期再仔细看😂--𝙵𝚘𝚛 𝙴𝚊𝚌𝚑 ... 𝙽𝚎𝚡𝚝 2025年10月19日 (日) 04:22 (UTC)[回复]
我先前GAN的时候评过了,就不再评审了吧。--深鸣留言2025年10月19日 (日) 06:43 (UTC)[回复]
感謝邀請,我現在看看。--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0月24日 (五) 12:28 (UTC)[回复]

𝙵𝚘𝚛 𝙴𝚊𝚌𝚑 ... 𝙽𝚎𝚡𝚝的意见

[编辑]

使用不转换用字模式阅读。为什么我产生了之前评过此条目的错觉……

Lede

[编辑]
  1. 《黑相集:棉蘭號》(英语:The Dark Pictures Anthology: Man of Medan)是Supermassive Games開發、万代南梦宫娱乐發行的交互式叙事生存恐怖游戏,也是黑相集系列首作。 —— 我认为年份是比较重要的信息,有助于定位游戏的时代,建议写成「万代南梦宫娱乐于2019年发行的……」。这也是和下面「Supermassive Games曾在2015年推出同類型遊戲《直到黎明》」呼应。
  2. 講述主角五人在出海探險時遭人綁架,在被迫登上棉蘭號後,嘗試逃離綁匪與自救 ——
    • 应该是「讲述……的故事」;或者「故事中主角五人……」(但是有当成棉兰号故事的潜在歧义)。
    • 「尝试」换成「设法、努力」等翻译更自然。英语需要用连词「與」连接两个动词,中文的連動結構可以舍去连词。
  3. 玩家的選擇會改變故事軌跡與角色關係,更甚會導致他們永久死亡。 —— 「改变」也就意味着有个基准的东西,然后在这上面改;所以是有这样一个基准情节,还是说「影响故事走向和角色关系发展」?
  4. Supermassive Games曾在2015年推出同類型遊戲《直到黎明》,備受玩家和評論家青睞。 —— 感觉「曾」有点冗余?「玩家和评论家」两个「家」字比较单调,换掉其中一个,比如「媒体/评测人」?
  5. 遊戲採取固定視角鏡頭,玩家須控制主角探索場景,與不同物體互動,從而觸發劇情 —— 感觉操控角色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东西,不像下面说的QTE,「須」好像太强硬?「调查各类物品」是否更自然?
  6. 另一方面,遊戲設有快速反应事件,玩家需在時限內根據指示輸入指令。 —— 「即玩家須在時限內輸入特定命令」?
  7. 除了單人模式外,遊戲也設有兩種多人模式,一種容許最多兩名玩家合作,另一則允許多達五名玩家遊玩,但後者必須輪流在同一台設備上進行遊戲。 ——
    • 多人模式最多两人,那不就是两人吗😂 还是另有深意?
    • 序言我觉得「可供至多五人在同一设备上轮流游玩」一个分句就够了。
    • 没看正文,不清楚多人游戏的哪个部分受到来源关注。感觉这句算是比较长的了,不确定是不是可以压缩成「支持多名玩家同步/交替游玩」之类。
  8. 遊戲靈感除了來自幽靈船本身,也有些源於《嚇破膽》和《恐怖游轮》等恐怖電影。 ——
    其实我不太确定本段的写作思路,本段似乎主要是介绍开发?开头说游戏制作发端,是个很好的开始;中间切入到介绍玩法,但看起来像是在概括玩法章节,而不是解释为什么设计者要加入多人元素;末尾回到主题取材来源,又的确是典型的开发类内容。
    本段开头说「曾……推出同類型遊戲《直到黎明》,備受玩家和評論家青睞」,但我没玩过该游戏,只看这里无法确定「类型」是说gameplay类型,还是恐怖这种topic类型。之后看了下条目,似乎两者都有。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本段的思路:前段自然而然地提及制作缘由,兼引出玩法和主题两个话题;中段从革新角度介绍玩法部分,比如多人模式;后段从沿袭角度介绍恐怖主题,指出了取材的来源?
  9. 2019年8月30日,遊戲於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Xbox One平台上推出。 —— WP:VG/DATE序言介绍发行日期不用精确到日,年初和年末也就三百天的浮动,不影响游戏整体大局。

最后一段的评价部分我没想好要说什么。--𝙵𝚘𝚛 𝙴𝚊𝚌𝚑 ... 𝙽𝚎𝚡𝚝 2025年10月24日 (五) 12:13 (UTC)[回复]

Gameplay

[编辑]

Para 1

  1. 玩家須控制被困在幽靈船「棉蘭號」內的五名角色,他們在出海探險時遭漁民綁架,後因巨型風暴而被迫與漁民一同登船。 —— 游戏内容围绕五名探险者展开,他们出海时遭漁民綁架,後遭遇巨型風暴,而被迫與漁民一同登上幽靈船「棉蘭號」。
  2. 玩家在每個場景都會控制一個角色探索周遭 —— 游戏分为多幕(章,etc),各幕中玩家都操控一名角色探索环境。
  3. 遊戲採取固定視角鏡頭,遊戲場景主要是筆直的船艙走廊,但也設有一些可供探索的艙房;當玩家引導角色進入房間後,鏡頭便會切換到房間內部 ——
    • 不确定要不要把首句的「第三人稱视角」和这里的固定視角鏡頭结合起来。
    • 玩家探索区域以……为主,但也可进入部分仓房
    • 「當玩家引導角色進入房間後,鏡頭便會切換到房間內部」,感觉镜头跟过去是比较自然的事情,条目也没说房间场景的特殊之处,似乎不用单独提到?
  4. 探索期間,玩家可以控制角色與不同物體互動,例如備忘錄或紙條,從而觸發劇情,並讓角色逐步揭開真相 —— 船内有備忘錄、紙條等物品,玩家调查后可触发剧情,逐步揭开真相。
  5. 玩家角色也有機會在探索時發現不同畫作,與其互動後,管理員便會向玩家提供線索,例如是可能或將要發生的重要事件,或者某個可玩角色生死攸關的片段 —— 管理员是谁?画作在设定上有「预言未来事件或角色命运」的能力吗?

Para 2

  1. 這些選項繼而影響劇情走向以及角色之間的關係,甚至令當前操縱的角色性格出現變化 —— 这半句是概括作用,但是长度和「如果玩家善待同伴,雙方的關係便會有所提昇,一旦遇上危機對方會伸出援手;若然雙方關係變差,對方有可能在危急關頭拋棄玩家。」基本相当,可以考虑整合到后面。
  2. 承上,前半部分感觉可以整理一下,比如:

    遊戲以大量過場動畫来展现故事。动画中穿插着对话选项,需要玩家在時限內作出抉擇。选项以文字輪盤式的「道德羅盤」格式展现,「感性」和「理性」选项分居罗盘两侧,中間为「不發一語」。玩家的選項会影響劇情走向以及角色之間的關係。例如玩家善待同伴,雙方的關係便會有所提昇,一旦遇上危機對方會伸出援手;若然雙方關係變差,對方有可能在危急關頭拋棄玩家。一些选择甚至会改变當前操縱的角色性格。

  3. 另一方面,遊戲設有快速反应事件 —— 过长动画中还会出现快速反应事件,如果我没理解错。
  4. 玩家須在限時內根據指示,按下特定按鈕來觸發玩家角色的動作,或將游標移到某個區域並按下按鈕來執行某些動作 —— 玩家需准确及时地依照指示操作,如按下特定按钮、准确移动游標,让角色做出特定动作。
  5. 例如,遊戲會要求玩家角色在緊張的情況下保持冷靜,此時玩家便需要根據角色的心跳及時按下按鈕,以免驚慌失措。 —— 例如,遊戲要求玩家角色在緊張时保持镇静,玩家就需要依照相应节律按下按钮。
  6. 一旦玩家於快速反應事件操作失誤,可能會招致主角永久死亡等懲罰。無論成功與否,該事件都會觸發分支劇情,並融入至整個故事之中。 —— 后面还有一句「無論成功與否,該事件都會觸發分支劇情,並融入至整個故事之中。」。所以这句是和心跳那个例子结合,说按错角色心跳太快会GG;还是和后面那句介绍,从玩法整体上说「快速反應事件成功与否会影响发展剧情;操作失误可能有惩罚效果,如导致角色永久死亡」?
  7. 遊戲內的蝴蝶效应經由「影響」來體現;這項機制會以選單形式,追蹤並記錄玩家在遊戲中八個主要轉折點的選擇和行動。 —— 大概是玩家可在「影響」選單中查看各类抉择的积累效果这个意思吗?

Para 3

  1. 每名玩家須控制不同角色,單獨或共同探索各場景 —— 分头或共同探索所有区域?(是甲探索场景135、乙探索246这样包干制;还是甲乙都分别完整探索某个关卡,场景中不会打照面;还是可以两个角色同屏出现,关卡中有假设有10个要素,两个人各触发5个就ok?)
  2. 「電影之夜」(Movie Night)模式則允許多達五名玩家遊玩,但他們必須輪流在同一台家用遊戲機或電腦上進行遊戲 —— 允许至多五人用同一设备交替游玩。
  3. 遊戲會不時出現提示,讓當前正在遊玩的玩家把遊戲手柄交給下一位玩家,以便他人可以繼續控制其角色 —— 「接下来要切换角色,请当前玩家将手柄交给下一人」?

--𝙵𝚘𝚛 𝙴𝚊𝚌𝚑 ... 𝙽𝚎𝚡𝚝 2025年10月25日 (六) 06:07 (UTC)[回复]

Plot

[编辑]

Para 1

  1. 兩名士兵喬和查理在起航前,前往附近的市場買醉。回到船上後,他們分別被長官送進病房和禁閉室。 —— 「起航前,喬和查理到附近的市場買醉,回船后,醉醺醺二人的分別被長官送進病房和禁閉室」感觉自然一些。
  2. 導致某種氣體外洩,並慢慢蔓延至整艘船 —— 火灾说蔓延,气体说扩散/逸散的比较多?不需要连词「并」。
  3. 喬和查理聽到艙外的槍聲後醒來,兩人開始探索船隻,路上發現不少面帶驚恐的屍體 —— 被枪声惊醒、神色惊恐?
  4. 兩人在前往貨艙時分開,到達後均看到對方已經身亡,然後遭遇可怕的生物並遇害。 —— 两个人都已经身亡了,还怎么看对方啊🤔 虽然后面揭露这是幻觉,但第一次看到这里感觉很奇怪😂
  5. 比较好奇,这段前史是可玩的教学关卡,还是从游戏道具/过场动画中拼凑出来的背景设定?

Para 2

  1. 在找到確實位置後,艾力克斯和茱莉亞決定下水,並在探索時找到一份文件。 —— 是地区用词习惯吗,感觉「确切位置」更好一些。「艾力克斯和茱莉亞下水探索,並找到一份文件」。
  2. 與此同時,船上的人等待期間,突然遭漁船撞擊。 —— 应是「米蘭公爵號遭到撞击」吧;而且相比于「碰撞」「撞上」,「撞击」这个显得力度比较大,人被撞击了感觉有生命危险😂
  3. 漁民要求賠償,康瑞德卻把錢丟進水裡,藉以嘲弄對方 —— 要求=>索要;「,藉以」可以去掉。
  4. 晚上,五人討論艾力克斯和茱莉亞帶回來的文件,上面寫着「滿洲黃金」和一串座標。 —— 五人研究带回的文件,注意到上面的「滿洲黃金」文字和一串座標。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五人」感觉比较顺。
  5. 在眾人睡覺休息時,三名心生不忿的漁民摸黑登船。 —— 「漁民歐森、朱尼爾、丹尼心生不满」,下面那句话换成三人。
  6. 被困船艙的康瑞德、艾力克斯、茱莉亞商量反擊對方,或乘坐快艇逃跑並尋求他人幫助。 —— 「……商量逃脱对策,如反击对方,或乘快艇逃跑寻找救兵」感觉活络一些。

Para 3

  1. 歐森他們強迫艾力克斯等人一同登上「棉蘭號」。 —— 歐森一行把艾力克斯等人一同带上「棉蘭號」?
  2. 歐森事前取走了「米蘭公爵號」的分電器蓋,即使他們逃回船上也無法啟動之 —— 「将分电器盖一并取走」,「无法驾船逃走」?
  3. 艾力克斯等人不久便脫困,並找到分電器蓋。但是,當菲莉絲試圖取回時,卻被丹尼阻止並制服。 —— 我疑惑的是,菲莉絲准备取回分电器盖时,另外三个人在哪呢🤔 还是他们分头去找那个神器?
  4. 菲莉絲和丹尼在探索期間…… —— 感觉像是他们变成了一路人😂 能否用「之后丹尼被船上的灵异现象吓晕,菲莉絲乘机脱身」之类带过。
  5. 但無線電因電力中斷而停止運作 ——
    • 看起来「電力中斷」是引起后续情节走向的重要事件,两个「电」字挨得太紧也不好读。可否单独提到前面「因電力中斷……」,并且单独成句?
    • 另外上段5行,本段7行,下断2行。如果合适的话,从这里拆一段出来和下段合并,感觉四段长度会比较平衡。
  6. 途中,兩人發現有關「滿洲黃金」的文件,稱它是種化學武器,會令人出現嚴重且迫真的幻覺。 —— 兩人找到有關文件,得知「滿洲黃金」是種化學武器……
  7. 二人逃離後又遇到受幻覺折磨的朱尼爾,最終後者開槍自盡。 —— 躲开(?)歐森后,二人又看到朱尼爾受幻覺折磨,最终開槍自盡。

Para 4

  1. 留守在無線電室的人前往下層甲板檢查 —— 赶往下层查看情况。

--𝙵𝚘𝚛 𝙴𝚊𝚌𝚑 ... 𝙽𝚎𝚡𝚝 2025年10月26日 (日) 10:45 (UTC)[回复]

SuperGrey的意见

[编辑]

來源

[编辑]

WP:CITEUNSEEN初篩:

  1. Wccftech和DualShockers已被英維歸類為 通常不可靠,恐怕要替換掉,需要再做查證。
  2. VentureBeat對於電子遊戲的報導是 通常可靠的,不過#61.0錯標記成VG247了。
  3. Geek Culture兩篇文章,#19.0為訪談,一手來源,沒問題;#78屬於事實陳述,應該可用?我上英維問問。
  4. 3Lateral、A Sound Effect也是一手來源,沒問題。

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0月24日 (五) 12:46 (UTC)[回复]

編者回應:Wccftech在上次的PR已有提及,34號來源屬訪問,7號來源屬遊戲Preview。但由於沒有來源提到遊戲的文字輪盤是「道德羅盤」Moral Compass,所以未能取替。DualShockers只在評論一節使用,問題不大,撰文記者自稱活躍多個網站[1]。--銀の死神走馬燈劇場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2025年10月24日 (五) 15:25 (UTC)[回复]
「道德羅盤」一詞是否必要?既然其他來源都沒提到,可見這個詞偏向「遊戲內術語」,可以安全移除。
Chris Compendio的觀點與前文Kyle LeClair的觀點差別也沒有那麼大,理論上可以移除。@Nostalgiacn,您看這位作者要不要單獨評定可靠性?--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0月24日 (五) 15:50 (UTC)[回复]
我查了一下,道德輪盤英语Moral compass好像本來就是一個歐美常用的譬喻,所以歐美不覺得這是術語?我覺得可以跨維基連結處理。
DualShockers我看英維對這個來源的備註,2022年之前是視情境,2025年發現有文章造假,所以降為不可靠。文章是2019年,對方官網也能搜到這篇文章,可以粗略認為不是造假文章。不過編者是追求FA,容易起爭議的來源,少用的比較好。--Nostalgiacn留言2025年10月25日 (六) 15:10 (UTC)[回复]
編者回應:遊戲評論這類個人觀點應該不會(少機會)出現爭議?個人希望保留的原因是只有他指出「多人模式的操控教學只有第一位玩家能體驗」--銀の死神走馬燈劇場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2025年10月26日 (日) 05:20 (UTC)[回复]
行,那就保留。--SuperGrey (留言) 2025年10月26日 (日) 09:14 (UTC)[回复]

上海轨道交通浦江线

[编辑]

上海轨道交通浦江线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评审期:2025年10月13日 (一) 14:44 (UTC)至2025年11月12日 (三) 14:44 (UTC)
下次可評審時間:2025年11月19日 (三) 14:45 (UTC)起

系统性提升质量首条,希望收集一点意见和建议,后续考虑评个GA。Nanhuajiaren留言2025年10月13日 (一) 14:44 (UTC)[回复]

当前条目的参考资料格式缺乏引用日期者较多,可能是重写草稿转移到条目时的缘故?--屠麟傲血留言2025年10月14日 (二) 14:39 (UTC)[回复]
我没有写引用日期的习惯,再加上本来这些都是“时不变”的,写引用日期意义不大,后续开一把IA bot就行了。--Nanhuajiaren留言2025年10月15日 (三) 00:32 (UTC)[回复]
「車輛」章節的「是全球第一條使用Innovia APM 300的城市通勤路線,在此之前300系列只在杜拜、慕尼黑和吉達的機場捷運使用。車輛外觀以灰、白色為主色調,採用GoA4級無人駕駛,車頭不設駕駛室,手動駕駛面板平時隱藏。相比於普通的地鐵A型車車門1440公釐的寬度,浦江線的車門加寬到了1980公釐,更有利於加快乘客上下車速度。」沒註記來源。--Sinsyuan✍️PJTW 2025年10月15日 (三) 02:07 (UTC)[回复]
漏了,已补。Nanhuajiaren留言2025年10月15日 (三) 14:08 (UTC)[回复]
剩下應該沒什麼問題。--Sinsyuan✍️PJTW 2025年10月17日 (五) 03:53 (UTC)[回复]
@KirkLU似乎熟悉这一方面编辑且评过GA的并不算多,特别邀请类似的GA条目作者前来评审 Nanhuajiaren留言2025年10月20日 (一) 01:31 (UTC)[回复]
順便提及擅長PJ:城市軌道交通@Owennson。--Sinsyuan✍️PJTW 2025年10月20日 (一) 01:59 (UTC)[回复]
提一个供探讨的点,第6.3(运营事件)节目前是全点列。从《格式手册(嵌入列表)》第1节的角度说,似乎叙述式陈述更符合要求。提出这个意见,除了指引的要求,还有两层考虑:
  1. 作为长期运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时出现运营事件是可以预计的,换言之只要每次发生运营事件尽数收录,点列会越来越长(目前谈不上不合乎WP:IINFO,但长期来看会有这种疑虑)。
  2. 第6.3(运营事件)节其实不像其他章节一样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既有计划内的运营变化、又有计划外的运营变化。事实上很多运营变化是有自己的主题的,比如假设浦江线在20XX年由于信号设备改造升级停运1周,那么其实这样的内容应该与其他介绍信号设备的章节同列在一起。如果各类主题的运营事件都集中在一起,不仅不能反映线路在土建基础设施、信号系统等等方面的演进或者运营稳定性的疑虑,反而容易变成“运营动态公告栏”。
一家之言,虽然提出了疑问但是我也其实拿捏不准该如何修改,供参酌。--KirkLU (A) 2025年10月20日 (一) 03:12 (UTC)[回复]
需要挑新聞來收錄,不能全部都收。個人認為,除非能導致後續運作方式改變,或是很嚴重的事故(比如因為某些人為原因停運個一天半天以上這種),否則沒有收錄的必要。--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5年10月20日 (一) 03:22 (UTC)[回复]
运营板块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从事件切入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一个列表,但后来万事据细的模式僵化了。其实回过来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事件导向的写法,核心原因还是外部对于运营状况的总结和评论很少,难以支撑起一个描述性的段落,武断地去作归纳和分析又有原创研究的成分。就比如20年国庆节的“伸缩缝改造”,究竟改了什么东西,为什么要改,申凯自己人不说外面根本无从知晓,现在媒体又都只会坐在办公室里等着新闻送过来,根本就没法归到对应的章节去。然后是owen可能不太熟悉的,像老版本页面中写的“晃动大”参考的论坛贴子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批评性的报道现在根本不让作,好不容易找出来的论文资料其实也是浦镇阿尔斯通(即阿尔斯通收购庞巴迪之后的浦镇庞巴迪)的人自己发的,本身主题也是为了改进结构。确实运营章节是一个比较大的痛点,这个问题既有共性的零碎资料问题,也有国情在此,想要有更好的思路很难。--Nanhuajiaren留言2025年10月20日 (一) 15:08 (UTC)[回复]
忘说了,感谢贡献,整体质量挺高的。--KirkLU (A) 2025年10月20日 (一) 03:14 (UTC)[回复]

感谢主编贡献。一般读者,凑个热闹

  • 如果冲击GA,序言就要提到各个章节,而不是只介绍基本的辨识性内容:
    • 比如历史部分的「前期规划+建设历程」正文有六段话,序言就只提了个原名+18年正式上线,应该是不能概括发展历史的。稍微展开说一下前因后果,比如「09年开始规划,原名是xxx,因为xx考量转型为独立线路;14年正式施工,18年上线」之类,文章也会有吸引力。
    • 车辆特色似乎也可以考虑在序言介绍,比如「使用APM 300,是世界上第一条使用此车的城市通勤线路」?
    • 三段话应该比较合适?
  • 看同类优质条目——本地的GA「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和英维的「1 Line」、「en:North East Line」——都是用了一个「历史」大节。我觉得本条目也这样做比较好,毕竟「开始进行工程初步设计」和「建设历程」是紧密相关的,用大标题分割感觉太割裂了。
  • 前期规划
    • 感觉线路是为居住区而配套建设的?如果是确实如此,我觉得先介绍建筑项目,之后带出三号线比较自然。介绍背景的时候,也没必要非把条目主题塞到首句
    • 「8月26日」这个开工日期浦江大型居住区是切题的,但是本条目的主题是线路,居住区的动工时间应该不打紧。而且上下文的精度都是年,给个具体日期也判断不出先后,读者看反而会纠结列个日期到底有什么深意😂
    • 第二段先扣个总起的帽子感觉会好些,比如「之后的研究发现,线路设计和车型两方面都存在问题」(不会术语,大概就这意思)。那个分号的句子太长,拆成两个句子能缓解阅读压力;而且后半句应该和本段后文是一块的,用分号反而变成突出和前半句的关系。
  • 建设历程
    • 突然提到「汇臻路、闵瑞路、三鲁公路」这三个名词,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如果前文能提到规划新建这三站,自然是最好。
  • 技术
    • 「浦江线双线高架结构均采用U形梁设计……」。也是还没介绍「双线高架结构」,就开始讨论内容😂 哪怕说成「浦江线以轨道双线高架结构建设。该结构采用……」,都会自然很多。

后面以技术内容为主,我看不懂就不瞎提意见了。以上,希望有帮助--𝙵𝚘𝚛 𝙴𝚊𝚌𝚑 ... 𝙽𝚎𝚡𝚝 2025年10月26日 (日) 13:2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