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代理變數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統計學入便,代理變數proxy)係變數一種,特徵係用嚟「代替」第啲變數:代理變數並非研究者真正想量度嘅目標變數,但係研究者就用佢嚟代替目標變數;啲人之所以會用代理變數,通常係由於目標變數難以直接量度,同時個代理變數又同目標變數有返咁上下相關[1]

社科

[編輯]

社會科學入便,做研究嘅人好多時都需要用代理變數,代替一啲無法直接量度嘅變數。例如喺經濟學中,人均嘅本地生產總值就成日會用嚟做代理變數,當正係生活水準或者生活質素嘅指標。呢種做法亦有一定嘅爭議性[2]

以下係代理變數嘅幾個例子:

  • 教育學學業成績,用嚟代替智力
    • 解釋:智力呢個心理特質,高度抽象而且難以直接度,不過由於智力高嘅人傾向學業成績好,所以研究者就用呢套代理量度方法。
    • 限制:教育程度仲會受家庭背景同教育制度等因素嘅影響,唔等於智力。
  • 經濟學人均 GDP,代替生活質素,或者幸福感
    • 解釋:生活質素包含收入健康同埋污染水平等好多方面嘅考量,唔容易直接量度。經濟學家時會用人均 GDP 做代理變數,反映平均物質生活水平。
    • 限制:GDP 無法反映精神健康等嘅好多非經濟因素。
  • 心理語言學:量度受試者識幾多生字,籍此量度語言能力。
    • 解釋:語言能力係多面向嘅,包括語法發音準確度同埋語用等好多方面,好難直接度。
    • 限制:詞彙量測驗只反映語言知識其中一部分,未必代表到晒咁多唔同方面嘅能力。

等等。

另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Upton, G., Cook, I. (2002) Oxford Dictionary of Statistics. OUP ISBN 978-0-19-954145-4
  2. Mark R. Montgomery, Michele Gragnolati, Kathleen Burke, and Edmundo Paredes, Measuring Living Standards with Proxy Variables, Demography, Vol. 37 No. 2, pp. 155–174 (2000). (摷返嚟嘅日期:2015年11月9日)

文獻

[編輯]

  • Toutenburg, Helge; Götz Trenkler (1992). "Proxy variables and mean square error dominance in linear regression".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Economics. 8: 433–442.
  • Stahlecker, Peter; Götz Trenkler (1993). "Some further results on the use of proxy variables in predic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The MIT Press. 75 (4): 707–711. doi:10.2307/2110026. JSTOR 2110026.
  • Trenkler, Götz; Peter Stahlecker (1996). "Dropping variables versus use of proxy variables in linear regression".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NORTH-HOLLAND. 50 (1): 65–75. doi:10.1016/0378-3758(95)00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