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博物館列表

这是特色列表,点此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香港博物馆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營運中的博物館[a]。根據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定義,博物館是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負責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它向公眾開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進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博物館以符合道德且專業的方式進行運營和交流,並在社會各界的參與下,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多種體驗[1]。截至2025年,香港至少有70所營運中的博物館。

歷史

[编辑]
舊香港大會堂,內設舊大會堂博物院

香港第一所博物館是設於舊香港大會堂內的大會堂博物院,於1869年啟用,是當時香港唯一一所符合現代博物館定義的博物館[2]。該博物院經營60多年,於1933年結束營運,使香港經歷了約20年沒有博物館服務的日子[2][3]

1950年代起,多間博物館先後落成啟用。1953年,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落成啟用,成為香港首家私營博物館[4][5]。1957年,李鄭屋漢墓展覽廳(今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開放予公眾參觀[6],而大會堂美術博物館(今香港藝術館)則於1962年開幕,是香港第一所公營美術館[7]

2001年起,為響應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日及推廣香港博物館的活動和服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聯同其他政府機構博物館以及一些民間博物館,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香港國際博物館日」,直至2019年[8]。另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從2015年起,每年舉辦香港博物館節,至今已舉辦了十屆[9][10]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博物館

[编辑]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目前共管理15所博物館[11],是香港最主要的博物館服務提供者[12]

其他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轄下博物館

[编辑]

下表列出香港其他政府部門公營機構轄下的博物館。

私營博物館

[编辑]

下表列出由私營機構(包括大學、慈善機構、私人收藏家、家族基金等)管理的博物館。

相關條目

[编辑]

備註

[编辑]
  1. ^ 包括暫時關閉進行翻新工程的博物館。
  2. ^ 香港文學生活館雖比該館早成立,但生活館的館址以活動與辦公功能為主,甚少在館址舉行展覽,因此不符合博物館定義。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useum Definition.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英语). 
  2. ^ 2.0 2.1 Billy Tong. 沉沒的公共記憶 —— 1933 年關閉的香港大會堂博物院. CUP媒體. 2023-12-11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5) (中文(繁體)). 
  3. ^ 香港博物館館長協會. 香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意見書 (PDF). 香港立法會: 11. 2006-06-08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3-14) (中文(繁體)). 
  4. ^ 4.0 4.1 歷史.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27) (中文(繁體)). 
  5. ^ 5.0 5.1 林昇陽. 選定地方的私營博物館支援措施 (PDF). 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 2025-06-05 [2025-08-04] (中文(繁體)). 
  6. ^ 6.0 6.1 古墓遺跡今開放 總督題匾引人注意 麥道軻主持開門禮 展覽室陳列古物數十件. 華僑日報. 1957-06-22 [2025-08-04] (中文(繁體)). 
  7. ^ 關於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09) (中文(繁體)). 
  8. ^ 響應國際博物館日 多間博物館免費入場. 政府新聞公報. 2019-05-16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5) (中文(繁體)). 
  9. ^ 第一屆香港博物館節六月二十七日揭幕. 政府新聞公報. 2015-06-15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中文(繁體)). 
  10. ^ 關於我們. 香港博物館節2024.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10) (中文(繁體)). 
  11. ^ 關於我們. 康文署博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0) (中文(繁體)). 
  12. ^ 陳己雄. 逆水行舟——香港私營博物館的發展 (PDF). 香港博物館期刊. 2017, 1: 86—97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12-31) (中文(繁體)). 
  13. ^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30) (中文(繁體)). 
  14. ^ 歷史博物館李鄭屋分館名稱更改. 政府新聞公報. 1998-06-22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04) (中文(繁體)). 
  15. ^ 關於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中文(繁體)). 
  16. ^ 耗資二億三千五百萬港元 藝術館新館昨揭幕 蒐集藏品修復珍藏推廣藝術教育等. 大公報. 1991-11-16 (中文(繁體)). 
  17. ^ 香港藝術館十一月全新面貌重開. 政府新聞公報. 2019-03-29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中文(繁體)). 
  18. ^ 香港藝術館五十個故人故事見證半個世紀發展. 政府新聞公報. 2012-10-11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中文(繁體)). 
  19. ^ 關於我們. 香港歷史博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8) (中文(繁體)). 
  20. ^ ways of seeing:香港故事 藝術館怎說好?. 明報. 2020-01-05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中文(繁體)). 
  21. ^ 關於我們. 香港太空館.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01) (中文(繁體)). 
  22. ^ 建設五載耗資六千萬 香港太空館揭幕 布政司姬達爵士主持揭幕. 工商晚報. 1980-10-08 [2025-08-04] (中文(繁體)). 
  23. ^ 上窰民俗文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0) (中文(繁體)). 
  24. ^ 上窰村百年前舊貌 民俗文物館開幕 村屋內部陳設皆保持原貌. 香港工商日報. 1984-01-21 (中文(繁體)). 
  25. ^ 關於茶具文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01) (中文(繁體)). 
  26. ^ 港督尤德夫人主持 茶具文物館開幕禮. 香港工商日報. 1984-01-27 (中文(繁體)). 
  27. ^ 香港鐵路博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29) (中文(繁體)). 
  28. ^ 由舊大埔墟火車站改建而成 鐵路博物館開幕 每周開放六天免費供市民參觀. 大公報. 1985-12-21 [2025-08-04] (中文(繁體)). 
  29.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 三棟屋博物館.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202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21) (中文(繁體)). 
  30. ^ 三棟屋復修已竣工 重開擧辦清代展. 華僑日報. 1987-11-26 [2025-08-04] (中文(繁體)). 
  31. ^ 羅屋民俗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20) (中文(繁體)). 
  32. ^ 位於柴灣 具二百年歷史 羅屋民俗館今開放 陳設客家式家具用品 免費參觀. 大公報. 1990-01-20 [2025-08-05] (中文(繁體)). 
  33. ^ 認識我們. 香港科學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9) (中文(繁體)). 
  34. ^ 港督主持科學館揭幕禮 三百餘件展品趣味盎然 參觀者可親身操作實際體驗運作. 華僑日報. 1991-04-19 [2025-08-05] (中文(繁體)). 
  35. ^ 關於我們.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5) (中文(繁體)). 
  36. ^ 香港海防博物館明日開放. 政府新聞公報. 2000-07-24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8-24) (中文(繁體)). 
  37. ^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今日揭幕 新展覽介紹東江縱隊港深兩地抗戰歷程. 政府新聞公報. 2024-09-03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3) (中文(繁體)). 
  38. ^ 全港最大的博物館即將啟用. 政府新聞公報. 2000-11-18 [202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14) (中文(繁體)). 
  39. ^ 博物館簡介. 香港文化博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7) (中文(繁體)). 
  40. ^ 認識我們. 香港電影資料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23) (中文(繁體)). 
  41. ^ 「香港電影資料館」及「港島東體育館」隆重開幕. 政府新聞公報. 2001-01-03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6) (中文(繁體)). 
  42. ^ 關於我們. 孫中山紀念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19) (中文(繁體)). 
  43. ^ 行政長官於孫中山紀念館開幕典禮致辭全文. 政府新聞公報. 2006-12-11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繁體)). 
  44. ^ 孫中山紀念館暫停開放. 政府新聞公報. 2024-03-20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1) (中文(繁體)). 
  45. ^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5-08-05] (中文(繁體)). 
  46. ^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今日揭幕. 政府新聞公報. 2007-09-29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中文(繁體)). 
  47. ^ 簡介. 警隊博物館. 香港警務處.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31) (中文(繁體)). 
  48. ^ 警隊博物館展覽廳 專題介紹機動部隊. 大公報. 1990-08-22 [2025-08-05] (中文(繁體)). 
  49. ^ 警隊博物館活化後正式重啟. 政府新聞公報. 2022-09-09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5) (中文(繁體)). 
  50. ^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漁農自然護理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21) (中文(繁體)). 
  51. ^ 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今開幕 三個展覽廳各具特色 介紹動植物自然演變. 華僑日報. 1991-06-08 [2025-08-05] (中文(繁體)). 
  52. ^ 大樓設施. 政府檔案處.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30) (中文(繁體)). 
  53. ^ 香港歷史檔案大樓落成啟用. 政府新聞公報. 1997-06-19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4) (中文(繁體)). 
  54. ^ 香港懲教博物館. 懲教署.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6) (中文(繁體)). 
  55. ^ 香港懲教博物館別具特色及創意. 政府新聞公報. 2002-11-01 [202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3) (中文(繁體)). 
  56. ^ 香港文物探知館. 古物古蹟辦事處.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3) (中文(繁體)). 
  57. ^ 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 古物古蹟辦事處.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30) (中文(繁體)). 
  58. ^ 屏山鄧族文物館明日啟用. 政府新聞公報. 2007-04-14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6) (中文(繁體)). 
  59. ^ 關於我們. 展城館. 規劃署.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1) (中文(繁體)). 
  60. ^ 展城館今日開幕. 發展局. 2012-08-20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8) (中文(繁體)). 
  61. ^ 火山探知館. [2025-08-08] (中文(繁體)). 
  62. ^ 火山探知館開幕. 政府新聞網. 2014-07-15 [2025-08-08] (中文(繁體)). 
  63. ^ 保安局副局長在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記者會開場發言. 政府新聞公報. 2025-05-20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02) (中文(繁體)). 
  64. ^ 張瑋婷. 消防及救護博物館重開 港媽帶3孩近距離睇消防車:啱晒小車迷. 香港01. 2022-07-06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中文(繁體)). 
  65. ^ 只得3人居住的鴨洲 鴨洲故事館周日起免費開放.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4-09 [2025-08-09] (中文(繁體)). 
  66. ^ 張雅婷. 【三個人島嶼】鴨洲故事館開幕 窺探最少人住小島的神秘面紗. 香港01. 2018-04-09 [2025-08-09] (中文(繁體)). 
  67. ^ 鄭玉君. 展出古漁村文物 滘西村故事館試業. 香港商報. 2019-10-08 [2025-08-09] (中文(繁體)). 
  68. ^ 滘西洲:探索隱秘小漁村. 香港旅遊發展局. [202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4) (中文(繁體)). 
  69. ^ 漁護署推出吉澳文化徑. 政府新聞公報. 2021-09-23 [2025-08-09] (中文(繁體)). 
  70. ^ 吉澳村民同心建立吉澳故事館 守護下一代的「根」. 香港經濟日報. 2019-11-20 [2025-08-09] (中文(繁體)). 
  71. ^ 關於M+. M+.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2025-08-06] (中文(繁體)). 
  72. ^ 行政長官出席西九文化區M+開幕典禮致辭. 政府新聞公報. 2021-11-11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8) (中文(繁體)). 
  73. ^ 荔枝窩客家農村行 來趟遠足感受鄉郊風情. 文匯報. 2022-06-09 [2025-08-09] (中文(繁體)). 
  74. ^ 漁護署推出慶春約文化徑. 政府新聞公報. 2024-05-23 [202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5) (中文(繁體)). 
  75. ^ 華懋荔枝窩故事館. 華懋集團. [202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8) (中文(繁體)). 
  76. ^ 荔枝窩故事館開幕 冀呈現傳統客家文化. NOW新聞. 2021-12-26 [2025-08-09] (中文(繁體)). 
  77.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1) (中文(繁體)). 
  78. ^ 行政長官出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典禮致辭. 政府新聞公報. 2022-06-22 [2025-08-06] (中文(繁體)). 
  79. ^ 探索文物館. 東華三院文物館.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3) (中文(繁體)). 
  80. ^ 關祖堯爵士主持 三院文物館開幕 領事團參與慶典. 華僑日報. 1971-01-16: 10 [2025-08-06] (中文(繁體)). 
  81. ^ 譚貴鴻. 東華三院文物館閉館復修 百年牌匾對聯敍述昔日社會面貌. 香港01. 2016-06-05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3) (中文(繁體)). 
  82. ^ 館史溯源.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1) (中文(繁體)). 
  83. ^ 家國天下|中大文物館擴建 為文物修復、公眾教育提供新場地 料下半年落成. 有線新聞. 2024-04-13 [2025-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24) (中文(繁體)). 
  84. ^ 香港醫學博物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9) (中文(繁體)). 
  85. ^ 【遊走太平山】尋找百年事跡 香港醫學博物館. yahoo!新聞. 2017-03-15 [2025-08-07] (中文(繁體)). 
  86. ^ 香港賽馬博物館. 香港賽馬會.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中文(繁體)). 
  87. ^ 慳妹CityWalk | 慳妹入馬場 快活夜未央. 文匯報. 2021-05-27 [2025-08-07] (中文(繁體)). 
  88. ^ ABOUT US. 童軍文物廊.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2) (中文(繁體)). 
  89. ^ 〈好遊〉尖沙咀親子好去處 香港童軍文物廊. NOW新聞. 2020-10-11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8) (中文(繁體)). 
  90. ^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 保良局.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15) (中文(繁體)). 
  91. ^ 私人博物館 「另類開放」闖新天. 星島日報. 2023-12-28 [2025-08-07] (中文(繁體)). 
  92. ^ 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中文(繁體)). 
  93. ^ 杜莎夫人蠟像館開幕. 文匯報. 2000-08-18: A15 (中文(繁體)). 
  94. ^ 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 稻鄉集團.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29) (中文(繁體)). 
  95. ^ 旅遊發燒友工廈內開設私營飲食博物館. 明報. 2002-11-07: A06 (中文(繁體)). 
  96. ^ 周詠雯. 【私營博物館悲歌】賣魚蛋燒賣掙扎求存 批政府無心協助. 香港01. 2017-04-14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1) (中文(繁體)). 
  97. ^ 【室內玩樂】火炭 | 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 (認識各地的飲食文化). yahoo!新聞. 2017-09-11 [2025-08-07] (中文(繁體)). 
  98. ^ 香港海事博物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2) (中文(繁體)). 
  99. ^ 立法會二題:私營博物館的發展. 政府新聞公報. 2024-10-30 [2025-08-07] (中文(繁體)). 
  100. ^ 香港海事博物館將於9月開幕. 大公報. 2005-08-30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1) (中文(繁體)). 
  101. ^ 海事博物館搬到中環八號碼頭明日正式對外開放. 商業電台. 2013-02-25 [2025-08-07] (中文(繁體)). 
  102. ^ 鄭久慧. 久慧說法|演藝伯大尼開放日 堪稱香港電影遊盛事. 大公文匯. 2025-03-05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17) (中文(繁體)). 
  103. ^ 演藝學院古蹟校園 (PDF). 香港演藝學院.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11-28) (中文(繁體)). 
  104. ^ 孔憲紹博士伉儷中醫藥博物館. 香港浸會大學.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11) (中文(繁體)). 
  105. ^ 湯艾加. 古文物承載中醫藥文化. 大公報. 2016-05-25: B12 [2025-08-07] (中文(繁體)). 
  106. ^ 香港故事館. 藍屋.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2) (中文(繁體)). 
  107. ^ 灣仔藍色藝術館. 東方日報. 2012-03-09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1) (中文(繁體)). 
  108. ^ 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 聖士提反書院.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中文(繁體)). 
  109. ^ 聖士提反書院免費導賞 文物徑凝住黑色聖誕傷痕. 明報. 2024-12-20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6) (中文(繁體)). 
  110. ^ 關於本館.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中文(繁體)). 
  111. ^ 遊地質博物館賞恐龍蛋化石. 明報. 2024-01-12 [2025-08-07] (中文(繁體)). 
  112. ^ 關於我們. 香港教育博物館. 香港教育大學.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10) (中文(繁體)). 
  113. ^ 教育博物館明開幕. 明報. 2009-05-14: A12 (中文(繁體)). 
  114. ^ 緣起. 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4) (中文(繁體)). 
  115. ^ 【佛誕2023】佛誕浴佛洗滌內心塵垢 參觀全港最大木雕佛像藝術館. 香港經濟日報. 2023-05-23 [2025-08-08] (中文(繁體)). 
  116. ^ 饒宗頤文化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19) (中文(繁體)). 
  117. ^ 行政長官出席饒宗頤文化館開幕典禮致辭全文. 政府新聞公報. 2014-06-16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中文(繁體)). 
  118. ^ 會址歷史.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亞洲協會香港分會.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13) (中文(繁體)). 
  119. ^ 楊椀茹. 搭建藝術與文化的交流平台,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紮根與開散. 典藏ARTouch. 2025-07-02 [2025-08-07] (中文(繁體)). 
  120. ^ 美荷樓生活館之成立. 美荷樓生活館.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13) (中文(繁體)). 
  121. ^ 【本地遊】美荷樓生活館翻新重開 全新展覽復刻舊香港情懷. 香港經濟日報. 2022-12-22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0) (中文(繁體)). 
  122. ^ 皇者仁風校史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1) (中文(繁體)). 
  123. ^ 開放文物館賀校慶 皇仁清代書刊亮相. yahoo!新聞. 2017-02-27 [2025-08-07] (中文(繁體)). 
  124. ^ 關於我們.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12) (中文(繁體)). 
  125. ^ 中大氣候變化博物館 推動環保. yahoo!新聞. 2013-12-17 [2025-08-07] (中文(繁體)). 
  126. ^ 中大設氣候變化館 李樂詩圓願. 明報. 2013-05-14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30) (中文(繁體)). 
  127. ^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校史館. 香港中文大學.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16) (中文(繁體)). 
  128. ^ 關於我們. 夏達華聖經世界.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8) (中文(繁體)). 
  129. ^ 教會以外的主日學 另設聖經文物博物館重現古代風光. 基督教今日報. 2016-11-24 [2025-08-08] (中文(繁體)). 
  130. ^ 新亞校史館正式開放 回顧六十多年的甘與苦. 香港中文大學 (新闻稿). 2014-01-21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中文(繁體)). 
  131. ^ 校史館緣起. 新亞校史館. 新亞書院.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10) (中文(繁體)). 
  132. ^ 新亞校史館記錄師生回憶. 無綫新聞. 2014-04-11 [2025-08-07] (中文(繁體)). 
  133. ^ About F11. F11 Foto Museum.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2) (英语). 
  134. ^ 顏琨. 在跑馬地老建築中邂逅光影. 大公報. 2022-09-18 [2025-08-07] (中文(繁體)). 
  135. ^ 博物館介紹. 兩依藏博物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09) (中文(繁體)). 
  136. ^ 劉力田. 【藝述】股壇壞孩子之女當兩依藏館長 破格鼓勵觀眾親手觸摸古董. 香港01. 2018-10-03 [2025-08-07] (中文(繁體)). 
  137. ^ 美術館簡介. 一新美術館. [2025-08-07] (中文(繁體)). 
  138. ^ 人物.故事|民間美術館.孫燕華. 有線新聞. 2025-06-20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5) (中文(繁體)). 
  139. ^ 鞍山探索館.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18) (中文(繁體)). 
  140. ^ 鞍山探索館10周年|香港山屋如何發展?行山教育比膳宿服務更重要. 香港01. 2025-04-12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07) (中文(繁體)). 
  141. ^ 3910萬活化九龍城「石屋家園」今開放. 香港經濟日報. 2015-10-09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19) (中文(繁體)). 
  142. ^ 發展局局長出席「石屋家園」開幕禮致辭全文. 政府新聞公報. 2015-10-09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15) (中文(繁體)). 
  143. ^ 香港毛筆博物館簡介. 香港毛筆博物館. [202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中文(繁體)). 
  144. ^ 陳苡楠. 皇家御用製筆師家族竭力傳承 張虹霓守護毛筆博物館 為香港留下文化記憶. 文匯報. 2020-06-17 [2025-08-07] (中文(繁體)). 
  145. ^ 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23) (中文(繁體)). 
  146. ^ 「兒童現在就是觀眾」 博物館教育 讓孩子話事. 明報. 2025-08-08 [2025-08-08] (中文(繁體)). 
  147. ^ 關於我們. 香港新聞博覽館.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07) (中文(繁體)). 
  148. ^ 行政長官出席香港新聞博覽館開幕典禮致辭. 政府新聞公報. 2018-12-05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7) (中文(繁體)). 
  149. ^ 關於我們.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14) (中文(繁體)). 
  150. ^ 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 為香港人編織創意體驗. 明報. 2021-05-07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01) (中文(繁體)). 
  151. ^ 簡介. 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 [2025-08-08] (中文(繁體)). 
  152. ^ 行政長官出席慈山寺慶祝開光典禮暨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啟用儀式致辭. 政府新聞公報. 2019-03-27 [2025-08-08] (中文(繁體)). 
  153. ^ 博物館簡介. 香港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30) (中文(繁體)). 
  154. ^ 屈家妍. 親子免費好去處│香港大學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9千多標本近距離學習. 香港01. 2021-05-24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中文(繁體)). 
  155. ^ 簡介. 合味道紀念館香港.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7-23) (中文(繁體)). 
  156. ^ 【周末好去處】日清「合味道紀念館」於尖沙咀正式開幕 最平60元可自製杯麵. 香港經濟日報. 2021-03-27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中文(繁體)). 
  157. ^ 關於我們. 托勒密博物館. [2025-08-08] (中文(繁體)). 
  158. ^ 【特寫】館長對話:浙港聯展共築科藝之橋. 文匯報. 2025-06-23: A19 [2025-08-08] (中文(繁體)). 
  159. ^ 「將軍澳風物汛」開幕. am730. 2023-01-05 [2025-08-08] (中文(繁體)). 
  160. ^ 將軍澳風物汛(下). 華僑報. 2023-09-17 [2025-08-08] (中文(繁體)). 
  161. ^ 大坑火龍文化館.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21) (中文(繁體)). 
  162. ^ 行政長官出席大坑火龍文化館開幕典禮致辭. 2022-06-11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中文(繁體)). 
  163. ^ 中電鐘樓文化館.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 [2025-08-08] (中文(繁體)). 
  164. ^ 鄧康翹. 中電鐘樓文化館明起對外開放 管理層:冀成香港新打卡點. 香港01. 2023-05-18 [2025-08-08] (中文(繁體)). 
  165. ^ 關於我們. 古魏博物館.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1) (中文(繁體)). 
  166. ^ 古魏博物館禾稈蓋珍珠|港島首家私人博物館9月開幕 禾稈蓋珍珠 逾千藏品弘揚文化交流. 星島日報. 2024-10-17 [2025-08-08] (中文(繁體)). 
  167. ^ 行政長官在香港文學舘開幕典禮致辭. 政府新聞公報. 2024-05-27 [2025-08-08] (中文(繁體)). 
  168. ^ 文學舘簡介. 香港文學舘. [2025-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5-20)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编辑]